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文课文引导提问-教用-夏 夜

语文课文引导提问-教用-夏 夜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初中语文第一册课本+备课用书 第一课 夏 夜(教用版)

第一课 夏 夜

◆活化教学─课文引导提问(题目供教师提问教学使用,以训练学生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段落 题目 参考答案 问题属性 (1) 蝴蝶和蜜蜂们带着花朵的蜜糖回来1. 诗中哪些句子的描写,了。 撷取讯息 预告了夏夜的来临? (2) 羊队和牛群告别了田野回家了。 (3) 火红的太阳也滚着火轮子回家了。 2. 诗的开头三句,为什么多数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此“回要用蝴蝶、蜜蜂、牛羊、家(来)了”能使辛苦工作一整天的人文意推论 太阳“回家(来)了”有种轻松感,以放松愉悦的心情,迎接(发展解释)揭示夏夜的来临? 夜晚的来临。 第一节 3. 诗中哪一句正式宣告了当街灯亮起来向村庄道过晚安。 夜的到来? 撷取讯息 4. “撒了满天的珍珠和一(1) 描绘出星月交辉、月明星灿的景象。枚又大又亮的银币”这(2) 珍珠、银币都是极珍贵且有光泽之文意推论 句话描绘出夏夜何种景物,用“满天的珍珠”和“又大又亮(发展解释) 象?“珍珠”、“银币”的银币”为喻,凸显星月在漆黑夜空可以营造出何种感觉? 格外耀眼绚丽,予人富丽璀璨之感。 1

初中语文第一册课本+备课用书 第一课 夏 夜(教用版)

‧‧‧(1) 蝴蝶和蜜蜂们带着花朵的蜜糖回来了。 ‧‧‧‧(2) 羊队和牛群告别了田野回家了。 ‧‧‧(3) 火红的太阳也滚着火轮子回家了。 ‧‧‧(4) 当街灯亮起来向村庄道过晚安。 ‧(5) 从山坡上轻轻地爬下来了。 ‧5. 请逐句指出本诗第一节(6) 从椰子树梢上轻轻地爬下来了。 中,运用拟人技巧的字(7) 撒了满天的珍珠和一枚又大又亮的写作手法 词,并说出其在诗意上(省思文本银币。 有何特殊效果。【类问形式) 以上所使用的如“回家(来)了”,题讨论一】 用拟人的眼光来看,蝴蝶、蜜蜂、牛、羊、太阳都和人一样要上班工作。“道”、“爬”用于街灯、夜,都可领略到具体的形象。“滚”字给人一种快速又活泼调皮的感觉。用“撒”字远较“丢”、“抛”、“掷”好,因“撒”的动作轻盈优美,经这么轻轻点染,星月因而更具姿态,夜空也变得璀璨辉煌。 小弟弟、小妹妹活泼的梦境展现夏夜静6. 作者为什么要特别描写中有动的画面,且辽阔舒适的梦境(“蝴文意推论 小弟弟、小妹妹的梦蝶在大花园里忽东忽西地飞”、“鱼在(发展解释) 境,其用意何在? 蓝色的大海里游水”),予人自在、欢愉、凉爽的感觉,令人向往。 (1) 以轻灵的动态反衬深夜的寂静,并为夏夜增添活泼的生机。 (2) 童诗以单纯为美,为了在一大片山峦、田野都静静地睡了的时候,凸显出“醒着”的“动”之美,因此先说写作手法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还醒着”,(省思文本才不至于干扰了大地的静谧,而后再形式) 逐步带出“小河”、“夜风”还醒着,除了增添些许凉意,也形成空间的层次感,由近而远,由亲而疏,让我们感受生命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节 7. 诗中第二节写南瓜、小河、夜风“还醒着”,有何用意及效果?【类问题讨论二】 1小鸡和小鸭们关在栏8. 细读本诗后,请指出第(1) 静态的描绘:○2小弟弟和小妹妹也阖上眼写作手法 二节中: 里睡了。○3山峦静静地睡了!(1) 哪些诗句是静态的描睛走向梦乡了。○2

初中语文第一册课本+备课用书 第一课 夏 夜(教用版)

4田野静静地睡了! ○绘? 1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2) 哪些诗句是动态的描(2) 动态的描写:○2只有绿色的小河还醒写?【类问题讨论三】 瓜还醒着。○3只有夜风还醒着。 着。○9. 全诗所描述的景象,其从黄昏写到夜的来临,再由入夜写到深文意推论 时间推移的顺序如何? 夜的景象。 (发展解释) (1) 乡下的夜景。 10. 你觉得本诗所描写的(2) 因为诗中的蝴蝶、蜜蜂、牛、羊、小文意推论 是乡下还是城市的夜鸡、小鸭、山峦、田野、南瓜、萤火(发展解释) 景?为什么? 虫等都是乡下较易见到的景物。 11. 本诗中哪些情境,会让里游水。 人感受到夏夜的凉(2) 绿色的小河歌唱着溜过小桥。 爽? (3) 竹林中的夜风在夏夜里旅行。 (1) 小弟弟梦境中的鱼儿在蓝色的大海文意推论 (发展解释) 课后 统整 (1) 作者在诗中运用许多拟人手法来表达夏夜的活泼与生机。 1在静谧的夜中,万物皆(2) 举例说明:○入睡,南瓜却伸长了藤蔓轻轻地往屋12. 作者以何种手法让人顶上爬,除了增添夏夜的生机,也引写作手法 感受到夏夜的活泼与2小河低声地歌(省思文本人联想美丽的童话。○生机?请试举二、三例唱着溜过弯弯的小桥,不但写出听觉形式) 加以说明。 3夜之美,也增添了活泼的画面感。○风从竹林里跑出来,跟着萤火虫一起旅行,这美丽的画面为安详的夏夜增添了蓬勃的生命力。 写作手法 13. 全诗共享了二十次“了”全诗读来语气自然,语调轻快活泼,充字,你认为在朗读时会(省思文本满童趣。 造成什么效果? 形式)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