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塞下(sài) 貂裘(diāo) 如拭(shì) 燕然(yān) ....B.千嶂(zhàng) 平冈(gǎng) 磨折(zhé) 右擎苍(qíng) ....C.未勒(lè) 未屑(xiè) 麾下炙(jiù) 了却(liǎo) ....D.羌管(qiāng) 的卢(dí) 倾城(qīng) 莽红尘(máng) ....2.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塞特有的声音) B.酒酣胸胆尚开张(还) C.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完成) D.身不得,男儿列(排列)
3.下列作品、作者和出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稼轩词编年笺注》 B.《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东坡乐府笺》 C.《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秋瑾集》 D.《渔家傲·秋思》——苏轼——《范仲淹全集》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二、能力提升
5.根据课文原句默写。
(1)《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借酒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战马飞奔、弓弦雷鸣的战争场面。
(4)秋瑾在《满江红》中借用汉军破楚的典故,表达自己冲破家庭牢笼的句子是:
1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力,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B.《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描写了看剑、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丝毫没有要留下来的意思。 D.《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7.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对子”。如果上联是“奇石尽含干古秀”,恰当的下联应是( )
A.笔间芸气吐芬芳 B.雅文清润九州阔 C.仙落奇花碧间香 D.好花长占四时春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B.“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风骚”作名词时,泛指文学,“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C.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乐章、琴趣、诗余等。
D.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稼轩长短句》《柳河东集》《杜工部集》分别用了字、籍贯、官职来命名。
9.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鬓先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本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觅封候”用班超典故表达建功立业之志。 B.“关河”两句表明作者已长期不受重用。 C.“胡未灭”三句抒写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 D.“此生”三句表达作者对人生易老的感慨。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2 / 6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三、 素养提升
11.欣赏漫画《凿壁偷“光”,按要求作答。
(1)[阅读与鉴赏·信息提取]请概述漫画内容。
(2)[阅读与鉴赏·批判性思维]请说说漫画的寓意。
12. 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读书日”。这一天,请捧起心爱的书,在温馨的环境里享受阅读的快乐;请一起诵读美文,体会心与心的交融。世界读书日,让我们用书籍构建文化长城,用知识激发智慧泉涌。
(1)【策略方法·实践策略】学校准备组织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活动,请你结合上图给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语,以体现活动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达与交流·口语表达】语文老师带领同学们到微机室体验网上阅读,同学小森却借此玩起了网络游戏,作为语文课代表的你怎样劝阻他?你说:“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与思维·言语整合】根据语境,从下面四个备选词语中选择一个,仿照画线句写出恰当的内容。
备选词语:月 酒 孤雁 烽火
书籍让我们穿越千年风尘,凝聚民族文化,丰盈我们的情感之海:看到“羌笛”,耳畔仿佛传来一曲哀怨的笛声,心中涌起一种戍边难归的惆怅;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6
参考答案
一、基础训练
1.A 解析:B项中的“冈”应读gāng;C项中的“炙”应读zhì;D项中的“莽”应读mǎng。
2.D解析:D项中的“列”释义应为“属类,范围”。 3.D解析:《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
4.A解析:B项,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C项,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D项,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二、能力提升
5.(1)浊酒一杯家万里 (2)会挽雕弓如满月
(3)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4)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6.C解析:C项理解有误,应为“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儿也没有停留的意思”。 7.D解析:先由对联中“仄起平收”的格律,排查四个选项中最后一个字的字音,首先排除B项(“阔”为仄声);再由“词性相对”原则,用上联中第一个词“奇石”(形容词+名词)来排查剩下的三个选项,排除A项(“笔间”为名词+介词);最后用上联中的“尽含”(动词)排查剩下两个选项,排除C项(“奇花”为名词)。
8.D解析:D项,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稼轩长短句》采用的是“号”而非“字”,故错误。
9.(1)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2)D解析:“此生”三句饱含着年迈的陆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暗含着作者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10.(1)“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馋嘴的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扑打着梨枣,一边东张西望随时准备拔腿逃跑的情景。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顽皮、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2)示例:①对松竹的赞赏之情;②对生活的满足之情;③与邻里相处融洽的愉悦之情;④对丰收的喜悦之情;⑤对儿童的喜爱之情;⑥闲适之情。
解析:这首词描写的是农村一片祥和气象,没有矛盾,没有痛苦,有酒有肉,丰衣足食。“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是在赞赏松竹;“东家分社肉”,表达了作者与邻里相处融洽,
5 / 6
对生活的满足之情;从“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中的“儿童偷把长竿”“静”“闲”,可以看出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和他自得其乐的闲适之情。
三、素养提升
11.(1)示例:凿墙壁蹭邻居的网络。
(2)示例:讽刺社会上有些人患有手机上网依赖症,为蹭上网,不惜一切代价。 解析:(1)概述漫面内容时,要认真阅读画面,抓住画面上能表现其意境的有用信息,包括颜色、线条、文字、图案等,分析概括作答,从整个画面来看,画面反映的是那些有上网依赖症的人凿墙壁来蹭邻居的上网信号。(2)这个漫画的寓意可以结合标题“凿壁偷‘光’”、画面人物正在用手机上网、文字“信号强多了”、画面上的“墙洞”等信息,联系现实生活,综合分析即可写出。
12.(1)示例:让我们一起在阅读中成长。
(2)示例:小森,玩网络游戏白白浪费了很多宝贵时间。再说,今天是多么难得的一次网上阅读机会呀!我们一起来浏览一些有益的文章吧。
(3)烽火 眼前好似浮现一片荒芜的废墟 心中涌起一份感时伤怀的哀愁
解析:(1)宣传语一定要符合活动主题,简洁明了,富有鼓动性,能起到唤起学生爱读书、多读书、享受读书快乐的热情的作用,可采用“让……”这样的句式表达。
(2)劝阻别人,要注意用语得体,易于被对方接受,要根据劝阻对象组织语言,能指出小森行为的“不足之处”和改进的方向。
(3)仿写句子时,要结合具体要求作答。如:选取一个词、侧重于内容的表达等。具体可根据仿写句中所选的词产生想象,表达一种感受。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