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

浅析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社科论坛

浅析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

秦文龙

(宁夏京剧院)

摘要:本文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简要论述。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

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最富现代意义、与高科技结合最紧密的产

由于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潜在或“内在”的经济增长点,它对国家经济发展业。

的贡献日益突出,受到世界各国不同程度的重视。我国文化产业随着经济建

“产业兴文”又为文设为中心的二十多来的改革开放,在步入新世纪的今天,

化事业向更快更优地大步迈进吹响了号角。它改变了我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开辟了我国文化解放与发展的崭新道路,开始了我国文化经济化的壮丽航程,拉开了中国文化经济革命的大幕。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

1文化产业的地位与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一直实行的是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文化行业或部门均隶属于政府的行政性机构,其编制

级别划分、工资待遇等都是按照政府相应机构套设的,统称为设置、

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在于从事意识形态工作,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宣传,一些共公性文化事业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等,基本职能是从事公益性的社会福利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把文化简单地与思想教育等同起来。因此,人们只

社会属性,从不考虑文化的商品性、经营性,所以谈文化的政治属性、

就谈不上树立产业意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世界发达国家文化交流的加强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日益建立与发展起来。这种建立与发展是不依人们的意志

因此,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就不是要不要办文化产业的为转移的。

问题,而是如何将在市场经济推动下已经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的文化产业建设推向前进的问题。

早在80年代初期,世界上一些有远见的学者已经看到了社会

经济转向文化,文化正在成为社会中心,成为社会的轴心正由政治、

各领域的主导,成为财富的源泉。因此,文化产业,作为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新兴产业,作为以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标而生产服务的新兴产业,既是振兴和宏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力量,又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随着时间推移

消耗物质和实践深入,日益呈现综合性的优势。一是低投入高回报,

二是有利于人民群众广泛就业。文化产业是能源少,取得的效益大。

一个多层次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业,它既具高科技的生产手段,又有粗放型的、传统的、大众式的生产经营及服务方式。因此,它的发展必然十分有利于扩大就业。虽然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文化产业起始有早有晚,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千差万别,但是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崛起,已成为当代经济生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基本条件

文化产业的发生与发展,是由社会的客观需求以及经济发展的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之所以要大力兴办文内在规律作用的结果。

化产业,首先正是取决于人们的巨大的文化精神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必然也会空前增长,这种需要可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一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直接需求,这类文化产品基本是文化商品,人们通过市场购买,以价值交换方式

二是公共性或集体性的实现个人的消费,属于个体的文化消费行为。

文化消费。它的需求主要是由政府通过拨款为主以及社会资助,来加强公共文化发展事业的基础建设以及文化艺术队伍自身发展建设。这类需求主要属于社会的文化需求,也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条件和前提。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着巨大潜力。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这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直接有关。文化作为一种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是在党的十四大确定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在我国虽然刚刚开始,但我国是具有5000年文明文化史的伟大国家,她民族众多,地大物博,中华民族文化不但底蕴深厚,而且内容丰富多彩,文化资源应居世界前列,

这属于中华民族的骄傲。我国现已近13亿人口,这本身就是世界上

最大的个体文化产品消费市场,而且我国城乡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再者改革开放后的实践证明,我国的文化艺术团体的演出、艺术品的展示、销售已遍布世界各地,说明我国文化产品已积极进军世界文化市场。

正因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目前已呈现出迅猛崛起的趋势,也使文化的资产和资本价值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显示出来。在文化产业中,文化资产的价值体现在新闻、出版、集邮、影视、广告以及文化市场的所有领域,但在其他行业商品生产和经营领域,也需要文化资产和资本价值的相应驱动。同时市场如战场,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如何才能占领市场,是生产经营者面临的头等重要问题。

3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是观念上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文化无关国计民生的“形象”,全面调整对文化在社会转型与总体结构中位置及意义的认识。文化作为发展的手段尽管很重要,但它最终不能降到只作为经济发展的手段或促进者这样一个次要的地位。“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

“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对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的源泉。

此,“文化政策是发展政策的基本组成部分”,“未来世纪的文化政策必须面向和更加适应新的飞速发展的需要”。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文化和文化力的竞争。

其次,我们必须把文化作为生产力来重新认识,探索发展先进文

文化生产力观念表明,今天的文化作为一种大规模化生产力的道路。

交换、的社会生产,它就天然地具有社会生产的基本特征,具有流通、

消费等基本环节,具有市场条件下经济运作的全部过程。而第三代生产力的重要特征便是“文化的经济化、科技化”和“经济、科技的文化

文化作为先进生产力,文化产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具有含量。同时,

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与困境。这主要表现为我国现有的文化产业基础十分薄弱,体制上延续计划经济的基本格局,仍然存在着的四大壁垒:所有制壁垒、部门壁垒、行业

地域壁垒;市场化程度很低;并且,毋庸讳言,我国文化产业发壁垒、

展中还存在着文化产业发展与主导意识形态的协调等众多问题。

面对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在三个代表的指引下,全面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落实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决策。坚决冲破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与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运用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开展文化体制创新。

制度决定长期的社会经济绩效。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文化体制改革出现不对称或不平衡,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文化体制改革滞后或严重滞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文化产业之间不平衡,要求对文化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而文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然要求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的首要问题是计划体制与市场方式的矛盾,文化的市场改革将成为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体制改革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体系内思考和规划。稳步有序地向国内外各种所有制的经济实体放开文化市场准入限制;

—文努力锻造在内外两个市场上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化企业。政企分开、管办分开、现代企业制度等在经济改革中行之有

管理领域各个环效的改革实践应在文化领域积极推行和实践,经济、

节的成功经验和大量人才应全方位进入文化创新领域。总之,应借鉴世界各国文化管理上的经验,逐步消除壁垒,在市场经济的主导框架内推动体制改革。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开创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体制改革的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遇到了快速发展的上好时机。好风

创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国文化产业必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新纪元,

造新的辉煌。

17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