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空想到科学发展--浅析科学社会主义

从空想到科学发展--浅析科学社会主义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理论新探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201 从空想到科学发展——浅析科学社会主义 袁小轶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起源于人类社会刚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16世纪。它经历 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O一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7—0268—02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在其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三 个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阶段,18 世纪的空想共产主义阶段,9世纪前半期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 义和共产主义阶段。 (一)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此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往往披上宗教神学的外衣,采取虚 幻的文学游记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表现出“共产主义思想 的微光”。 1.莫尔和他的《乌托邦》 莫尔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就率先出来批判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并提出空想社会主义原反则反映映了早期无产阶级的心声, 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莫尔及其《乌托邦》至今还享有盛 誉,其作品不失现实意义。 2.康帕内拉和他的《太阳城》 康帕内拉提出了比莫尔更先进的思想:太阳城以生产小组 为生产基层组织,由经验丰富、技能出色的人领导;重视运用新 的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创造性地提出劳动光荣的思想;太阳城 没有奴隶和仆人;十分重视理想社会的文化教育事业。 (二)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是不再使用乌托邦的梦幻般 的文学描写形式,开始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的原则,共产主义 思想的微光终于发展为“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 1.摩莱里和马布利 摩莱里一《自然法典》 马布利一《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 他们从理论上论证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认 为,只有建立公有制,人类才能真正的幸福和和平;提出以法律 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认为,理想社会应按照庄 严的法律办事;提出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带有明显 的小生产者的痕迹)。 2.巴贝夫(1760~1797) 巴贝夫是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中出现的一位共产主义革 命家和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平民宣言》、《在高等法院的终 审辩护词》和书信中表达了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 (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圣西门(1760—1825)的“实业制度” 他认为,实业制度是使所有人享受最大自由和福利、保证社 会得到最大安宁的制度。 2.傅立叶(1772—1837)的“和谐制度” 268 他认为,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大生产和科学艺术充分发展的 基础之上,是一个城乡结合、工农结合、城乡和工农没有差别的 社会。 3.欧文(1771—1858)的“公社制度” 他主张,通过改造环境来改造人的性格的理论。提出,公社 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一个工、农、商、学相结合的组织;公社 实行按需分配原则。 总之,以上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虽然带有虚幻和空想的性质, 却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对 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二、科学社会主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scentiifc socialism)内涵 又名科学共产主义,它是一种政治形态。为了同空想社会主 义区别,马克思和恩格斯才使用科学社会主义这个名称。所谓科 学的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的社会学理论,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 具体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 式,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之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发 展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 律——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的这两个规律的发现使社会主义 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泛指马克 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狭义的含义则专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 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 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 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 就是要使自己从资本主义奴役下解放出来,彻底埋葬雇佣劳动 制度;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条件,就是要使自己获得彻底解 放,必须消灭阶级剥削、阶级压迫和阶级差别,消灭产生阶级的 生产资料私有制;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一般目的即最终目 的,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斗 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这三个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 分割的整体,特别是作为条件的那些内容,既反映性质,又决定 目的。因此,科学社会主义可以简述为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 学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 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的最终确立和资本 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现 代无产阶级的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无 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及工人运动的空 前高涨,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十九世纪初期三大空 想社会主义的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或直接思 2014--8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理论新探 想来源。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关键是唯物史观和剩余 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 价值学说的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集中到一 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 点,就是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 论证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 义。如果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 大历史使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以来的历史证明,它的理论 最近20年来大工业已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 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它又不是一成不 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 变的教条。它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 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 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科学发 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所谓‘社会主 展观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 (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的是科学社会主 三、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义产生的标志。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矛盾激化,欧洲资本主义 的发展 国家的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 以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19世纪初期三大空想家的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社会主义学说为理论基础,同时,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 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一切优秀遗产的成 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发 果,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沦,发现了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主义 展是有规律的,但是不承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他们夸大了 历史观,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经济条件,阶级基础与理 理性的作用,认为理性和精神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是社会 论支撑齐备,故此,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发展的基础。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目的与理想境界 在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问题上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实现社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运动和社会制度三者之问形成了另 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一个完整的密切相联的统一体,通过这个统一体的内在联系说 空想社会主义者向往新的美好社会,但在实现理想社会的途径 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问题上,认为理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为人类始终存在着一种 内容: 共同本性,人的本性一旦受到理性光芒的照耀,就能推动世界变 1.阐明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 革,推动新社会产生。 的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的 在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上科学社会主义指明了实现社 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科学地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会主义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空想社会主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义者十分同情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悲惨境遇,他们只 2.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 认为无产阶级是一个受苦最深应该获得解放的阶级,看不到无 杆,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出现的。 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认为个别独具慧眼的天才人物对理性 3.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 的认识和发现推动了历史发展,社会主义是超越一切阶级的理 过渡。因此,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要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发 性和正义的表现,把希望寄托在少数有“教养”的、容易接受真理 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 的剥削阶级及其头面人物的身上。 主义社会过渡的伟大目标。此外,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地阐明了无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马克思和 产阶级政党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科学社会主义具 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有鲜明的实践性,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是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参考文献: (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开放性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670页http://www. 首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创造的全部优秀 douban.com/book/search/%E4%B8%AD%E5%85%B1%E4%B8%AD%E5% 文化遗产。其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身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不是 A4%AE%E9%A9%AC%E6%81%A9%E5%88%97%E6%96%AF%E8% 抽象的思想体系,它永远面对世界,面对实际。“我们对未来非资 91%97%E4%BD%9C%E7%BC%96%E8%AF%91%E5%B1%8O%E9% 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 A9%AC%E5%88%97%E9%83%A8%E7%AD%89%E7%BC%96. 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加以阐明,就 [2]《马恩选集》第2版第1卷,第248—249页. 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第三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宗派主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693页. 义体系,它正确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学说。最后科学社会主义 f4]《马克思经典主义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7—1. 不是固步自封的封闭体系,而是具有生命力的创造性科学。 [5】百度辞条. 然而,在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态度上,还要注意:坚持开放 性与坚定性的统一,反对将二者对立;坚持革命性(批判性),反 对教条化。 总之,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定性、革命性(批判性)和开放 性的统一,不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恩在《共产党宣言》 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 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 2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