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教学主题: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结合实例,感受轴对称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3.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及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评价任务
1.通过学生观察、判断等方式检测学生了解对称现象的情况。
2.通过观察、自己剪一剪,引导学生正确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5′) 活动一 观察游乐场设施。 谈出游乐场设施的特征,激起对对称的兴趣。(评价任务二)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二 观察图形,认识对称 (20′) 活动一 1. 观察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发现对称特征 2. 观察大量图片,发现对称现象 3. 举生活中对称现象的例子(完成目标一) 能够正确的判断轴对称现象,并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评价任务一) 环节三 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活动一(7′) 1.把纸对折,画一画、剪一剪。 2.揭示轴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4.画对称轴(完成目标二、三) 能否正确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评价任务二) 环节四 练习 1. 判断数字图案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 完成课本29页做一做 3. 完成课本33页练习七的第3题 能否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准确画出对称轴(评价任务一、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