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探究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www。SYdkzz COm 雏鸭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探究 李士栋冯修福 252000)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畜牧兽医局,山东聊城摘要:雏鸭病毒性肠炎为败血性急性热性传染病,鸭肠炎病毒 对10枚1 1日龄非免疫鸭胚按照0.2ml/ ̄进行接种;给予对照组1: 为主要原因,具有发病急、传播迅速、致死率高、流行广泛等特 10稀释接种病料死亡鸭胚1O枚尿囊液接种。5d后,对照组死亡, 点,对养鸭业经济构成很大影响。本文主要分析雏鸭病毒性肠炎 实验组无死亡阁。 诊断方法,总结防治措施。 关键词:雏鸭病毒性肠炎:诊断;防治 雏鸭病毒性肠炎主要有两腿麻痹、体温升高、排绿色稀便和 肿头流泪症状,危及病鸭健康及发育。此病诊断时,应从流行特 征、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四方面予以确诊,并采取 有效、综合性措施积极防治,尽量减轻疾病危害,避免严重经济 损失。 1 如何诊断雏鸭病毒性肠炎 1.1流行特征 鸭为此病主要危害对象,雏鸭发病率较成年鸭低。病鹅、病 鸭为主要传染源,除此之外,带毒野生水禽、家禽等也可传染此 病,感染鸭及易感鸭之间直接接触,便可传染病毒,也可接触 污染环境进行间接传播。病毒传播途径主要为肌肉、口腔、肌 肉、泄殖腔、鼻内等,病毒血症形成阶段,病毒也可经吸血昆 虫传播。 1.2临诊症状 主要症状为食欲下降、精神萎靡、饮水增加、低头缩颈、步 态蹒跚、两腿发软等,病鸭难以行走,常卧地,少数俯卧不起。 发病初期,病鸭体温骤升,为稽留热型,可达42—44 ̄C,眼内有 脓性、浆液性分泌物,粘连眼睑,无法睁开,翻开时可见小点状 出血或眼结膜充血,部分形成溃疡。病鸭头颈部明显肿大,鼻腔 有黏稠或稀薄分泌物流出,且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伴有哕音, 少数出现咳嗽” ;排稀便,呈灰白色或绿色,污染肛门羽毛,且 有稀粪结块附着,泄殖腔出血、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严重松 弛外翻,表面有黄色伪膜附着,较难剥落。病鸭可因衰竭致使 死亡。 1.3病理变化 全身出血为主要病理特征,泄殖腔炎及食道炎,皮肤弥漫性 炎性水肿,淋巴器官受损,坏死性咽炎,脾肝形成坏死性结节, 实质器官变性。将病死鸭羽毛拔除后,全身皮肤有出血斑点,呈 散在性特点,部分呈紫红色,有弥漫性特点。食道黏膜有小出血 斑点,或覆盖灰黄色假膜,呈纵行排列,假膜易剥离,食道黏膜 形成溃疡斑痕,且肠粘膜明显出血、充血,泄殖腔黏膜的表面有 坏死结痂覆盖,呈绿色或灰褐色,较难剥离,粘着牢固,黏膜有 水肿及出血斑点。肝脏有坏死灶,大小不一,针头大、绿豆大或 粟粒大,数目不等,形态不规则,少数坏死灶外围形成出血带, 呈环状,或内部有较小出血点,且分布不均,多发于壁面上缘。 1.4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方法有病毒分离培养、细菌培养、中和试验、动物试 验、琼脂糖凝胶沉淀试验等。(1)病毒分离:病毒对鸭胚有致 病性,剖检死亡鸭胚,可见明显病理变化。(2)细菌培养:在 马丁肉汤培养基和普通琼脂培养基进行病料接种,温度37℃,时 间24h,普通琼脂培养基有小菌落形成,经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细 菌呈短杆状,阴性。(3)中和试验:取10日龄鸭胚2O枚,分成对 照组与试验组,按照1:1O比例对接种病料死亡鸭胚尿囊液进行稀 释,并与1:10等量抗DVE血清稀释液相互混合,置于37 ̄C下1h, 1 1 2 2雏鸭病毒性肠炎防治措施 2.1积极预防 (1)做好环境消毒及卫生工作,使用漂白粉溶液(5%) 或石灰乳(10%)定期对用具、鸭舍等进行消毒,确保鸭舍内清 洁、干燥。(2)杜绝从病区引入鸭苗,放牧地点不得选择野生水 禽常出没或鸭瘟流行地区;引入鸭苗时,应尽量避免接触污染的 运载工具或物品;做好运载工具消毒工作,如使用装运笼子及车 辆等前后均应消毒,定期打扫运动场地、栏舍等,加强消毒。对 鸭粪便进行生物热发酵处理,对病死鸭进行深埋处理。(3)实 施DVE免疫预防。此疫苗效果较好,优于灭活苗,注射3d后可产 生抗体,抵抗病毒。饲养时,坚持“防重于治、预防为主”,切 实加强免疫接种。20日龄雏鸭首次接受免疫,使用DVE给予肌肉 注射,O.2ml/只,5个月后重复接种一次。分析指出,对3月龄以 上鸭进行DVE肌肉注射,用量lml,即可达到1年免疫效果。(4) 发生疫情时,可实施紧急接种,尽量减轻经济损失。使用DVE疫 苗,大剂量接种,剂量约为普通用量15~20倍,5d内可基本控制 疫情。(5)预防用药选择环丙沙星、维生素c,环丙沙星杀菌力 较强,为喹诺酮类药,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对支原体、革兰 氏阴性菌及阳性菌等作用较强,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无明显交叉 耐药性。雏鸭抵抗力低,体外或体内病原增殖可引起感染,应用 抗生素可对细菌繁殖进行抑制,保护机体。维生素C可促进机体 恢复,提高抗病毒能力。为了预防细菌出现混合性感染,可使用 强效通不拉药物及氟苯尼考。 2.2科学治疗 治疗以药物为主,使用抗病毒药聚肌胞,或使用鸭毒抗、百 毒立克、瘟感立克等,效果显著。聚肌胞属于干扰素诱导剂,可 对机体产生干扰素及白介素一2进行刺激,并刺激产生特异抗体, 为广谱抗病毒类药物。治疗时,按照5000kg/100g拌入饲料中, 喂服,或按照5000kg/lOOg混入饮水中,共3一一5d口l。鸭毒抗肌肉 注射,用量lml/kg,不得联合活疫苗应用。瘟感立克属于中医药 物,成分有荆芥穗、连翘、淡豆鼓、银花、甘草等,用于提高免 疫,辛凉解表,解毒清热,按照200g/kg ̄人饲料中,喂服。 3结束语 现阶段,肉鸭养殖逐渐集约化、商品化,发展迅速,雏鸭病 毒性肠炎发生率不断升高,导致大量未免疫鸭群死亡,且在同一 鸭场或地区内迅速扩散,严重影响养殖户及产业发展,需引起重 视。笔者从流行特征、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四方面 探讨如何诊断雏鸭病毒性肠炎,并从积极预防、科学治疗两方面 总结防治措施,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勇鹏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 (6):117. [2]梁方印,尹秀玲,康敏,等鹏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治疗试验[J】 _中国牧业通讯,2011,(4):84—87. [3]余华,叶健强,严玉宝,等.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的诊断与 防控研究[J】.四川动物,2009,(4):624—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