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武术运动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但现代武术运动的项目种类繁多,一些技术动作颇具难度,对于武术运动员的要求较高。而武术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不仅要做好赛前的备赛工作,还要做好赛后的总结工作,究其原因是因为,备赛与总结两项均是武术运动员训练计划中的重要组成,一名运动员在赛后总结出来的问题,往往是其下一次赛前训练的重点内容;而赛前训练作为运动员整个训练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往往是武术运动员身体机能以及技术水平提高的关键。由此来看,无论是赛前的备赛还是赛后的总结,都是为武术运动员在今后的比赛能够跟好的发挥和成绩而打基础。随着当下武术运动的科学化发展,武术运动员无论是在赛前的准备训练中,还是在赛后的总结训练方面都更加的精准有效,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帮助武术运动员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在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高校武术比赛中,我校(阜阳师范大学)代表队最终在安徽省各大院校获得高校组第二名的好成绩,而取得好成绩的背后还是要归功于赛前良好的备赛工作;同时,在赛后依然要对本次比赛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今后的比赛和训练奠定基础。 1.2 研究的意义
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阜阳师范大学武术队在参加第十四届高校武术运动会的备赛阶段和比赛过程进行调查,总结比赛过程中我校队的武术运动员在技战术等多方面的优势以及不足。根据武术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旨在提高了解自身在技战术以及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能力,为今后的训练和比赛奠定基础。
理论意义:随着现代武术运动的发展,科学技术对于武术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影响可谓越来越大。且科学的训练计划对于武术运动员来说,则是其训练效果好坏以及比赛竞技状态高低的关键。特别是训练计划中的赛前备赛计划和赛后的问题总结,则是整个训练计划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因此,本文通过了解阜阳师范大学武术队在参加第十四届高校武术运动会时的备赛情况以及赛后问题的总结,旨在为与武术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方面的研究提供相关理论基础,也为高校武术专业运动员的培养方向,提供可借鉴之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参加第十四届高校武术运动会备赛和总结分析为研究对象。并以阜阳师范大学武术队参加本次运动员为访谈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写作过程中的实际需要,为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利用中国知网等网站对线上有关武术比赛的相关研究内容进行检索和查阅,整理对本研究有所帮助的研究成果,获取该领域目前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为研究方法提供灵感和思路,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理论支持。 2.2.2 访谈法
以面对面的方式对本次参赛的阜阳师范大学武术队教练员、队员及武术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围绕访谈提纲了解比赛的真实情况并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全面了解有关武术专业运动员在赛前准备和赛后总结方面的信息,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 2.2.3 逻辑分析法
采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逻辑思维分析形式,在调查和文献总结的基础上对本文的有关论点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比较分析。 3 调查与分析
3.1 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高校武术比赛简介
安徽省运动会是由省政府主办,省体育局、省教育厅以及省政府批准的市政府共同承办的全省最高规格的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第十四届省运动会在安徽蚌埠举办,而这也是蚌埠市第二次承办省运会。
本届省运会包括了青少年部、高校部以及群体部三个大的部别,共设置了40个大项和970个小项比赛,参赛运动员多达2.6万人。本文作者所在的武术队所参加的武术项目便是高校部下的比赛,本次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高校部的比赛场地定在了安徽财经大学的东校区,共有全省47所高校340名高校运动员参与其中,同场竞技。
本次比赛我校武术队在汝雷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单人竞技武术项目和团体竞技武术项目在内的多个项目,其中单人竞技武术项目包括了:个人拳类长拳、个人短器械刀术和个人长器械棍术;团体竞技武术项目则包括了三人集体对练以及八人集体项目。经过激烈的竞争,我们学校代表队最终在安徽省各大院校获得高校组第二名的好成绩,而笔者个人也取得了个人长拳第一名,个人短器械刀术第一名,个人长器械棍术第一名,总体个人全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3.2 比赛前的准备 3.2.1 比赛前训练计划
(1)训练时间安排
合理的训练时间,是运动员达到训练最佳效果的保证。训练时间过短,运动员的训练程度达不到,身体机能未被激发,严重影响训练的系统性。训练时间过长,运动员身体承受不住长时间的训练,容易产生疲劳的状态,运动员因训练受伤的几率增加,危害较多。
参加比赛前每天训练除去训练前后的热身、放松时间,训练的时间在3个小时左右,时间安排较为合理,有利于训练。教练会提前安排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教练非常重视赛前的状态调整,加强运动员的训练。 (2)训练计划
运动员训练的方向和依据,是教练员制定的科学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周期分为以下几种:多年训练计划,一般是2-10年;年度训练计划,一般是1-3个周期;阶段训练计划,一般是2-25周;训练周计划,时间7天;训练课计划,3个小时。
参加比赛前对于周训练计划制定的最多,其次是阶段训练计划和课时训练计划,制定的年度训练计划和多年训练计划较少。训练计划周期小,就容易把控训练的内容和强度,训练的效果比较好;训练计划周期越长,有利于运动员的系统性培养。
表1 周训练计划情况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上午主要训练内容
下午主要训练内容
一般身体素质训练:速度、力量、耐力、技术训练:基本功、基本动作、分
协调的练习 段动作、组合动作的练习 一般身体素质训练:速度、力量、耐力、技术训练:基本功、基本动作、分协调的练习 段动作、组合动作的练习 一般身体素质训练:速度、力量、耐力、技术训练:基本功、基本动作、分协调的练习 段动作、组合动作的练习 一般身体素质训练:速度、力量、耐力、技术训练:基本功、基本动作、分协调的练习 段动作、组合动作的练习 一般身体素质训练:速度、力量、耐力、技术训练:基本功、基本动作、分协调的练习 段动作、组合动作的练习
休息 休息
休息 休息
(3)训练内容和方式
参加比赛前的训练内容,有基本功、技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比赛、作风。其中最关键的是体能和技战术训练,各项训练内容,均把握在大纲规定之内。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是达到最佳训练效果的关键。注重技术训练方式,在学习和多练习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采用观看比赛视频,揣摩技术,总结比赛经验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3.2.2 技术准备
为了更好的备战本次省运会,我校武术队在教练员的带领下,在校区体育馆五楼的武术馆展开了有关技术方面的赛前准备训练,每次训练的时间约在三个小时左右。在正式的训练内容前,需要完成慢跑、拉伸以及基本功等热身内容,而
正式的训练内容则是以各自在比赛中的武术套路为主。本次比赛共参加了三个个人的小项,分别是长拳、个人短器械刀术以及个人长器械棍术。而为了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每天的训练均是从最基础的热身运动开始,在围绕训练馆慢跑十分钟后便进行韧带的拉伸,以此来达到避免肌体在正式活动中受到损伤的目的。另外,由于笔者个人对于长拳腿法的掌握程度并不好,因此,有关基本功的热身,选择了以正踢,里合,外摆,侧踢,弹腿,蹬腿,侧腿等长拳腿法为主要的练习内容。而在热身结束后的正式训练中则是以器械训练为主,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的进行练习。 3.2.3 体能准备
良好的体能储备是技战术水平提高和优异的运动成绩的基础。因此,在本次比赛前的训练中,前期始终坚持每周一次长跑有氧训练计划,并且将训练时间从每天3小时,增加到了每天6小时,即上下午各3个小时,以此来为即将到来的省运会比赛做准备。而到了训练的后期,有关体能的训练则是以快速力量性群的专项耐力练为主,并在训练中争取以最大的强度完成完整比赛动作,以此来达到尽量与实战相同的训练强度。另外,在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也会及时的指出所有队员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并督促我们及时改正。最后,由于武术运动是一项对于运动员身体各项素质均有着较高要求的运动,特别是、力量、柔韧性、速度等多项素质;所以,我们需要在日常的训练中需要特别重视专项素质的练习。其中在训练的前期,我们会每天都安排关于专项素质的练习,而到了后期保持阶段,则是一周安排3到4次练习,并且在训练量方面稍有减少,在体能方面,我们努力增进健康水平,发展运动素质,并有效的发展身体生理系统的功能。 3.2.4 器械准备
关于比赛器械的准备,在器械的采买方面主要是由教练员负责,由其通过电子购物的方式完成比赛器械的购买,然后通过快递的方式邮寄到队员的手中。而我们队员在比赛器械的选择上也是有讲究的,需要队员根据自身的身高臂长来挑选适合自己的器械,最后在进行组装;不然到了比赛时,若是因为器械的不合格导致被扣分,则有些得不偿失。而在器械选择上,在这里以刀和棍为例,刀的选择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刀的长度要以运动员手臂自然下垂反手卧刀后,刀尖与耳廓上齐平为标准;其次,刀的材料需由钢做成。而棍则要做到长度必须等于运动员直立直臂上举时从脚底到指端的长度。因此,我们在选择器械的时候,均是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选择然进行组装和固定的。而为了能让器械在使用的时候更加的顺手,我们在剑柄以及手持枪的位置均缠上了吸汗带,然后通过胶布进行固定。另外,每个器械为例方便携带和暴露,均是通过背包进行携带。 3.2.5 心理准备
心理素质作为影响比赛状态以及最终成绩的重要因素,是武术运动员赛前准
备训练中重点训练的内容。而强大的心理素质也是推动运动员在比赛中顽强拼搏的关键。是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充分的甚至超常的得到发挥的基础。而为了尽量提高我们武术队队员的心理素质,教练员在赛前的模拟赛中做到了更加接近真实比赛,以此来锻炼和提高队员对即将到来比赛的适应能力以及情绪控制能力等。
3.3 比赛中的经历
3.3.1 比赛中经历和出现问题
在本次省运会中共参加了三个小项的比赛,分别是长拳、个人短器械刀术以及个人长器械棍术。
第一场比赛项目是男子长拳,由于是第一场比赛,从准备活动的完成到候场,紧张的心理始终挥之不去,但这种紧张的心理在登场后边瞬间消失,取之而来的则是源源不断的自信心。而赛前的训练、场边队友和教练的鼓励和呐喊则是这些自信心的主要来源。最后,也是顺利的完成了整套动作的表演,整个过程可谓是一气呵成,最终也凭借着稳定的发挥取得了男子长拳项目的冠军。
第二场比赛想项目是个人短器械刀术,借着上一场比赛夺冠积累的信心,从候场开始便不再如刚开始一般紧张,随着比赛的进行,在场上按照日常训练时所准备的,完整了完成了整套动作,虽然过程中出现了一次小失误,但依旧无法阻止前进的脚步,成功将该项目的第一名收入囊中。
最后一场则是个人长器械棍术的比赛。有了之前两场比赛的累积,在个人最后一场比赛中依旧是顺利的将第一名的桂冠收入囊中。但整场比赛看下来因为之前连下两场的出色表现,在最后一场的比赛中,心理上出现了一丝的懈怠,加之在日常的训练中关于棍术的练习最为熟练,导致比赛过程中不仅出现了技术动作上的小失误,还提前完成了套路,最后因为比赛时间不够而被扣除分数,总分与第二名之间相差也较小,可谓是险胜对手。 3.3.2 比赛中问题解决后的总结分析
总结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分别是第一场的紧张情绪,第二场的细节把控以及第三场的态度变化。这三个问题对于本次比赛的影响虽然不大,但影响不可谓不深,如果不能够及时的总结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以及竞技水平的提升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在比赛结束后的第一时间便与教练进行了交流,探讨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向教练进行了咨。而在今后的比赛中也会更加的注意,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 3.4 比赛后的经验感受分析与总结 3.4.1 赛后的经验感受分析
本次比赛我校代表队最终在安徽省各大院校获得高校组第二名的好成绩,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学校和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具体体现在学校为我
们的训练提供了良好的训练场地,使我们在实践中进步;除此之外,教练员日复一日的辛勤指导以及为了此次省运会而制定的赛前训练计划,在赛前更好的试了比赛的节奏,并且在训练中教练员时常以身作则,亲身示范,在运动员比赛服装和参赛器械的定制方面也是尽心尽力,以便运动员的能够得到最高质量的训练以及保持最佳的参赛状态。而到了比赛阶段,教练员则尽力的最好后勤保障工作,对于赛前紧张的队员也是悉心的进行心理辅导工作,鼓励队员轻装上阵,赛出自身的水平,没有强加给队员任何名次要求。当运动员在场上比赛的时,教练员在场下也是为其担心,并及时的给取得好成绩的队员送去祝福,给发挥失利的队员送上鼓励。可以说本次省运会,我校取得的优异成绩离不开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共同努力。
3.4.2 赛后总结
在本次比赛之后,深刻地回顾了本次比赛的过程,并得出了以下总结。通过这次比赛,不仅丰富了自身的比赛经验,还提高了自身的竞技水平。同时,还深刻的体会到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使个人更好的了解了武术运动这一国粹,开阔了自身的眼界。而通过比赛中出现的问题也让个人明白了自身的技术还有待打磨,只有不断的打磨自己的技战术以及心理素质才能够在今后的比赛中有着更好的发挥,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最后,也正是本次省运会的经历,使大学生活边的更加精彩,交到了更多的朋友,认识到了自身在武术方面与专业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和不足。这对于今后的训练和学习来说都是一种正向的激励,鞭策更加努力的训练,以便能够在技战术以及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缩短与专业运动员之间的差距。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我校代表队在本次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高校部的武术项目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而个人也取得了个人长拳第一名,个人短器械刀术第一名,个人长器械棍术第一名,总体个人全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4.1.2 我校代表队备战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高校部武术项目比赛的赛前准备共分为技术准备、体能准备、心理准备和器械准备。
4.1.3 在本次省运会中共参加了三个小项的比赛,分别是长拳、个人短器械刀术以及个人长器械棍术;虽然,均取得了透明的优异成绩,但依旧存在着一定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本次比赛的影响虽然不大,但影响不可谓不深,如果不能够及时的总结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以及竞技水平的提升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4.1.4 本次省运会,我校取得的优异成绩离不开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共同努力。这对于今后的训练和学习来说都是一种正向的激励,鞭策更加努力的训练,以便能够在技战术以及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缩短与专业运动员之间的差距。
4.2 建议
4.2.1 在今后训练和比赛中,高校的武术运动员应该进一步加强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以此来比赛中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失分。
4.2.2 在今后训练和比赛中,高校的武术运动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于武术运动价值的了解,深刻了解武术运动发展的历史,以此来提升其自身的文化内涵。
4.2.3 在今后训练和比赛中,高校的武术运动的教练员应该根据运动员自身的技术特点来说设计训练和比赛计划,以此来促进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
4.2.4 为了促进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提供训练和比赛有力的保障,及时改善运动员训练的条件,解决训练场地和器材短缺的问题,增加经费的投入,改善现有训练的条件,为武术运动员日常训练和比赛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伟,张斌,安徽省武术发展现状及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2):104-106 [2]秉广宁夏首届大学生武术比赛现状的分析与探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4,(6):109-113
[3]刘勇,汝雷.阜阳传统武术的历史与传承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学科版),2012,(2)197-200+204
[4]袁春杰,张斌,安徽省武术发展现状及对策[J].安阳师范大学学报2013,(2)104-106 [5]丁传伟,王继生,史斌,对首届全国高校武术比赛看高校武术活动的开展[J]中华武术.研究,2011,(6):43-44
[6]陈秋月,黄秀玉,对福建省大学生武术比赛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06,(4):32-35 [7]江玲玲.从湖北省高校武术比赛看高校武术活动的开展[J]中华武术.研究,2011(6):43-44
[8]朱作庆,陈威,徐州市“全国武术之乡”探索一一基于近三届全国传统武术比赛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2015,(9):76-80
[9]周少林,郑传锋,闫武更.社会变革视角下近代中国武术的发展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9,34(01):78-83.
[10]李永刚.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心理素质训练[J].拳击与格斗,2020(11):100-1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