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观课记录】可能性_数学_小学

【观课记录】可能性_数学_小学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可能性》

课堂教学观课记录

执教教师:山东省肥城市桃园镇前鲁小学 夏杰 观察者: 山东省肥城市桃园镇前鲁小学 梁丽菁

执教 教师 观察者 评价 项目 夏杰 课题 梁丽菁 评 价 标 准 《可能性》 科目 分值 课型 等级 A √ √ 50 4 √ √ √ √ √ 4 10 3 7 3 B √ √ C 得分 3 7 3 4 学生课堂表现 课1.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活跃。 堂参 2.自我调控能力强,参与时机恰当;认真听讲 与度 3.学习习惯良好 师4.有师生课堂互动形式多样,提问问题有针对性 生互5.有生生课堂互动体验,体现合作学习 动 5 7 5 4 自6.有创新性思维,能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正确见解 10 主7.学生有自主学习意识,能自主探究,能发现问题。 5 探8.体现自主学习;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10 究 自悟发现,不能由教师包办 目 标9.“三维”目标制定符合课程要求,切实有效 完成10.全体学生各有收获,如期达标;关注差异,面度 向全体学生。 3 5 4 4 3 3 3 3 2 20 20 30 √ √ √ √ √ √ √ √ √ 3 4 4 3 3 2 2 2 15 教师教学 教 11.能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 12.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融入学法指导 方 法 13.问题的设置有启发性;多使用鼓励语言; 教 学 过 程 14.问题设计具有正向思维价值 15.教学内容充实准确,针对性强 16.学生学习训练探究积极主动 17.评价检测反馈矫正科学及时 18.小组合作学习真实有效,积极交流讨论 小组 合作

总 体 评 价

本节课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分展示了新课标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又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去感知知识的生成过程,课堂成为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 改 进 措 施 1.问题停留在表面上,没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思考。 2.多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可能性》

教学重难点的处理观课记录

执教教师:山东省肥城市桃园镇前鲁小学 夏杰 观察者: 山东省肥城市桃园镇前鲁小学 张书振

时间 地点 观察者姓名 观察中心 2015.03.24 学校录播室 张书振 课题 单位 《可能性》 山东省肥城市桃园镇前鲁小学 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突破 观察项目 得分 9.0 9.0 8.5 8.5 9.5 9.5 9.0 9.0 9.5 9.5 8.5 9.0 1、讲究方法,注重实用 2、抓关键,抓本质 3、认识全面,分析细致 4、选题要有针对性 5、课前预习找准预习点 观察6、巧设情境,点击兴奋点 记录 7、发挥优势,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重难点 8、学练结合,抓牢训练点,延伸拓展点 9、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重点和难点 10、依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板书内容,并以板书设计为突破 11、强化感知,突破重点难点 12、以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总体 总体评价: 评价 本节课重难点突出,教师合理的迁移旧知识,借助其为生长点,突破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学生

及建 的自学优势,借助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讲练结合、拓议 展延伸;练习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建议: 1、题型选择还可以适当多样化; 2、对学生的放手不够,教师引导有点多; 3、评价方式过与单一。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可能性》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观课记录

执教教师:山东省肥城市桃园镇前鲁小学 夏杰 观察者: 山东省肥城市桃园镇前鲁小学 赵玉清

《可能性》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信息窗三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本节课我选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作为本次观课的观察主题,提问是课堂的“灵魂”。提问的程度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本堂课的教学效果。

1.从量上看来,教师课堂提问数量适中。问题法是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课堂中通过问题的反馈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教师又要通过这些信息来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调整教学思路,进行新的教学设计。课堂中通过问题来引发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问题的思考也是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如何。因此课堂中问题的设计质量好坏甚至成为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夏老师的这节课每个问题都是字斟句酌,语言精练易懂。这样就使整节课显得干净利索,学生也不至于思维疲惫。

2.问题的衔接度好。上下问题都相连,让学生一步步明白。有效的课堂提问引发了师生、生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引起了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的意愿。这些问题的思考有价值,学生才愿意思考,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当然问题提出的背后教师要对课程和教材有整体把握,要熟悉学情使问题设计恰当,难易适中。

3. 从提问的面上来看,学生参与率达到90%以上,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融入到课堂中来,不让一个孩子落伍,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除了提问以外,教师还安排了其他的学习形式,学习形式多样体现老师为引导者,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念。

夏老师这堂课提问恰到好处,让学生一次次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数学学习的信心

和兴趣。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标下教与学的新观念,为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