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校园文化的催化剂——高校景观基础设施探析

校园文化的催化剂——高校景观基础设施探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翻墨圆圈 园林绿化 校园文化的催化剂一高校景观基础设施探析 摘要:景观的组成与构成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变迁而不断演变、重组,以适应现代城市生活新形态。现代高校的发展是当代社会 进步的缩影,它集聚了社会未来发展的源动力,最有资格体现当代社会的文化、道德、审美与核心价值。故,高校景观环境成为关注 的重点,是高校自身建设发展的核心之一。随着高校景观建设投入的日趋加大,高校景观文化特色与涵养成为众多校园之间争相比 较的关键。要想在这泛滥的大众审美中脱颖而出,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造新,抛开那些景观配植和搭配方式,高校最需要的是具有 文化特色的景观基础设施。景观基础设施经社会和文化作为校园建设的构架,从人文、交流中体现景观基础设施在校园建设中的魅 力与潜力。本文探讨了什么是景观基础设施,景观基础设施与高校历史文化协同共生的方式,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创新让景观基础设 施提升校园人文环境,带动校园人文精神传播和特色历史文化等方面问题。 关键词:校园文化、协同共生、景观基础设施 一、景观与基础设施 1.1什么是景观基础设施 在校园景观基础设施设计中我们遵循“协同共生”的一体化原则,在这一 原则基础上分析研究校园景观基础设施的运用可以通过综合协同、整体协 同、共生共存几个方面实现: 第一、综合协同,是在校园景观基础设施设计中,采用多元化的协同与规 划方式。也就是不单靠某单方面学科来完成设计,而是强调将各专业、各类 型、各领域的元素整合在一起,通过综合性规划整合、统一协调等方式,协同 景观在城市和现代社会生活中有另一种呈现特征,那就是基础设施功 能,景观基础设施在绿色基础设施和功能性灰色基础设施之间,起到使二者 相互融人、交流互换的功能性界面作用,具有可塑性、连续性、互通性特色,足 能够起到行使作用的功能性载体。 1 2景观基础设施出现背景 景观基础设施是近些年提出的新名词,由加里・斯特朗在1996年最早提 合作的完成设计任务。同时,校园景观基础设施是校园历史文化、人文关怀、 环境和建筑空问形态的综合设计,所以在设计时不仅要协同各专业、各类型、 各领域的技术性要求,还必须和校园需求、未来发展、生态环境等情况相结 合。例如,校内配电房、生化池、隧道以及部分地下管网等具有特殊性和复杂 性功能要求的区域,长期被认为是公共区域的灰色地带。然而它们分布在校 内的重要位置,对校园综合功能的施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出,它传承了绿色基础设施的基本原则,结合灰色基础设施功能性要求,探讨 了景观和基础设施合二为一的可能性。绿色景观或灰色混凝土都可能成为景 观基础设施的表现形式,可能是线状、块状的,也可以根据客观情况而变换。 这些特质也使景观基础设施的组合与形式更为宽广和全面,包括:交通型、水 利型、农业生产型和城市废弃物(地)型,这行类型促使景观基础设施成为嚏 色”或”可持续性”所涵盖的范围。 通过综合协调和统筹考虑,利用景观的手段将以上设施嵌入到校园的肌理 之中,把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施融合到一起,从而改变设施的单一功能,形 成校园景观基础设施发展的新途径,有些甚至可以成为校内一道独特的风景。 二、高校景观的文化表达(如何通过设计创新让景观基 础设施提升校园人文环境) 2 1高校文化与景观基础设施 第二、整体协同(文化协同),如果说综合协同是将基础设施通过景观设计 的方式使其融人到校园中,那么整体协同(文化协同)就是在校园景观基础设 施设计时,注意将校圆文化、校园历史、人文元素、高校特色注入到设计中。这 种方式能使原本孤立的单个绿地、广场、活动中心发挥文化资源作用,这样即 保证了内部功能建设,又保证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这样的校园景观基础设 施,逐渐形成了一个能够将满足设施功能、校园文化和景观需求的开放式、多 层次校园景观空间,形成综合协同、整体协同、多位一体的特色校园文化景观。 第三、在校园景观基础设施的设计研究中强调共生共存,就是努力寻找、 发挥各种元素的特质,在抛开彼此间支配与从属关系的情况下寻求共同适 应、共同发展、共同优化的空间。即要发挥好校园景观基础设施功能的协调促 进作用,又要将校园文化、校园历史、人文元素、高校特色等传承下去,最终达 到校园肌体更新,文化持续传承的目的。例如俞孔坚设计的沈阳建筑大学稻 田校园,引用了“耕读”这一传统校园文化,将道路功能、休闲娱乐、农业景观 融人到校园中,打破了常规的校园景观设计方式,形成具有高校特色、人文情 怀的校园景观基础设施,反映了景观与文化、功能与特色相互交融,共生共存 的设计理念。 景观是高校文化重要符号,然而当代高校发展、建设、扩张迅速,历尽数载 的校园景观逐渐被崭新、规则的现代景观所代替。新建的景观通常只注重自身 的个性化和功能性,而忽视高校文化底蕴与周边环境,使得其因缺乏校园文化 内涵而毫无生机,这也是国内高校之间大同小异,缺乏文化、地域特色的原因。 景观基础设施作为近年来景观建设中提出的新名词和新方式,具有可塑 性、连续性、互通性特色,通过景观和基础设施结合的方法,将高校中的文化 符号保留或运用在环境中,从而保护或提升校园文化品质,赋予高校文化环 境新生命。 2.2景观基础设施在高校中的文化呈现 从景观基础设施这个名词被提出以来,对其进行的研究与分析持续不 断,并不是因为它是一个较新的名词,而是因为它对于当代景观设计发展具 有很深刻的探讨意义。当前对其在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中的研究已 卓有成效,但对景观基础设施在高校中的设计创新运用却研究较少。高校作 为城市文化集中地,其景观文化建设具有独特意义。近年高校扩建迅速,各种 基建项目不断增加,快速的建设与投资使得校园环境呈现缺乏特色、缺乏文 化、缺乏人性 }不和历史沉淀的局面。为改变这种高校历史文化缺乏的情况. 高校景观环境设计变得尤为重要,这就使得景观基础设施在高校中的运用更 具意义。 三、意义与结论 校园景观基础设作为校园功能性的媒介与载体,使校内功能结构、空间 布局、历史文化等原本困扰高校发展的因素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和形象的提 升。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和灰色基础设施之间相互融入、交流互换的作用,形成 具有可塑性、连续性、互通性特色,最终运用到校园中,起到功能性载体的作用。 互动的作用,才能起 通过前面的介绍已知,景观基础设施是通过设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 也正因绿色基础设施和灰色基础设施具有催生彼此联动、校园历史、人文元素、高校特色时的“协 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设计改造。而如何通过设计手法,将校园交通、地下管网 到校园景观基础设施在传承校园文化、从而使校园功能设施、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双赢的目的。 的地面设施、校园老旧文化性建筑或构筑等嵌入到校园文化肌理中。将校园 同共生”一体化作用,虽然校同景观基础设施能够更高层次、多元化的满足校园未来多方面发 环境与功能性设施融合在一起,使原本传统、单一的功能与校园文化建设形 成有效的结合与再生,正是本文要研究、探讨的具体设计方式、方法。当然在 展、规划的需求,然而校园景观基础设施的具体实施和达成还需要更加接地 研究与探讨校园景观基础设施设计运用的时候,由于其校园文化历史背景较 气的研究与探讨,我们可以借鉴城市景观基础设施发展的道路来思考高校景 为特殊,我们必须遵守其“协同共生”的一体化原则,这样才能保护和发扬校 园文化。 2 3“协同共生”的校园景观基础设施设计 观基础设施的运用,并不断提出新视角和新方法,形成适合我国高校景观基 础设施的具体操作与应用方式。这才是我们研究、探讨高校景观基础设施的 最终目的和意义。 ‘1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