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3 3卷第2期 2 0 1 6年3月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Vo1.33,No.2 March,201 6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张宇环 (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学习共同体以尊重成员之间的个体差异为前提,各成员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平等对话,相互沟通、 协作,遵守共同协商的规则,有利于在外语教学中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学习共同体;构建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47(2016)O2一o058一O2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Community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ZHANG Yu-h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0,Sichuan,China) A ̄trad:The premise of alearning community is to respec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members.In the learning communi— ty,allmembers communicate and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and comply with the rules of consulration through equal dia— logue in authentic situations.It helps a lot 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cooperation and coordiatin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also students themselves,an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learning abilities. Key words:college;English teaching;learning corm ̄ity;construction 高校外语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译这 再生产力的发展与壮大o[33 些基本的技能,更要教会他们具有思辨能力和终身学 二、高校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生态的失衡 习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课堂的物理空间和 我国高校传统的英语课堂包括教师、教材、学生和 时间也不再那么重要了。基于“在情境、活动施行的实 黑板等教学媒介。全体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 践过程中通过交往促进学生个体的综合发展”这一基 封闭的系统里学习英语文化知识,把掌握了多少所 本构想,涌现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活动方式与教学模 教的英语知识作为测量评价学生学习的手段。整个课 式,因而使教学活动呈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 堂的教学活动仍然是以独立思考、独立作答为主,以教 特征的应景性与发展性特色。[1]而学习共同体的建立, 师和教材为中心,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演示英语语言 正是满足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 知识、学生适时进行语言操练和记忆。学习的目标、内 合作与协调,体验不同的文化与思想的碰撞,最终通过 容、重难点、方式等都是由教材编写者预先设定好的, 共同努力,使目标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共同的目标。 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成了“填鸭式”知识填充的对 学习共同体简述 象。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难以应对 学习共同体是指一群怀有共同的目标,拥有相同 纷繁复杂的学习任务。在预设的目的语发生的场景 观念和信仰的人,历经相互协商,从而形成共同遵循规 里,固然对于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的学习都是很重要 则的标准和分工下,开展合适的活动进行相互合作与 的,但是一旦预设的场景真实地发生在了不同语言的 互助,尽可能地运用各种学习工具和资源共同建构理 国度里,那会让学习者无所适从,不利于用学习者的本 论知识与构架理论体系,l1 共同解决所面临的繁杂问 国文化来解释和接受预设场景事件。我国传统的英语 题。佐藤学认为“学习共同体”有“公共性”、“民主性”和 课堂,教师向不同的学生传授的是相同的知识,可每个 “卓越性”。[2 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中,“公 接受者主体之间没有分工合作,他们各自以自己独特的 共性”指的是这群学习外语的人为了弘扬、传承、发展 方式去学习和掌握教师所教知识内容。接受主体之间不 和创新中国本土文化这一宏伟目标而自发组织起来, 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他们只对自己负责。 超越时空的一个公共空间;“民主性”指在这个“空间”里 语言学习也是一种文化的体验与理解过程。因为 的所有人都是个性化的主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出身背 语言和文化是共生的、互依的,两者息息相关,密不可 景和生活经历等个体差异都受到尊重;“卓越性”指的 分。语言不仅是文化要素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 是不管何种情况下,主体化的个人都必须竭尽全力地 且也是呈现文化内容的一种形式。语言是文化的载 反过来文化会催生相应的语言o[43外语教学活动中 去追求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在此过程中,掌握多种技 体,能和拥有高级学习的能力。学习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 很多教师常常把教材里的教学内容作为课堂的教学目 样,具有以下三方面相同的特征:共同的文化传承和 标,而混淆了通过课堂学习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教材 历史沿袭,包括共有的目标、协商的意义和实践活动; 作为教学资源之一,是用来实现教学目标的o[53目前我 一一、一相互依存的系统,在其中个体成员成为“共同体”这一 国高校的英语教材内容大多来自于西方原版的报刊杂 更大机体的一分子;再生产能力,新的成员通过与共同 志和教材,对于国人学习英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是 体内原有成员的协同工作得以成长,从而实现共同体 有益的。例如,大多数高校所使用的《新编大学英语》教 收稿日期:2016-01-08 基金项目:IN J JI省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母语文化在生态中失衡的根源与启示(16SB0102) 作者简介:张宇环(1981一),女,重庆南川人,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58 张宇环: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材,172篇课内外阅读课文中只有10篇介绍中国文化 和非英美国家的文化和生活,约占总篇数的5.8%。E63对 于实施我国外语教育的主体而言,他们在课堂上强调 目的语文化的输入,而过分强调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负 迁移,忽视了母语对外语学习的积极影响。 三、学习共同体的建构 (一)需要是学习共同体建立的前提 需要指有机体因某种匮乏或者自身的不足而通过 努力补足从而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态势,是有机体在 大脑中对自身诉求和外部生活条件需求的反映。马斯 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大类别: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 属与爱的需要(社会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 内部成员之间沟通与交流的体现形式——各个成员之 间在相互尊重、彼此平等的基础上,在和谐融洽的氛围 里以语言为中介所进行的话语、知识、思想、情感等的 沟通与交流。对话的教学,是在自由、平等、尊重、信赖 的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内部之间彼此相互尊 重与理解、相互协作,在经验分享、双向互动交流的过 程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 教学形态。学习共同体的每个成员有可能来自不同的 地方、不同的民族,他们具有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对 于同一现象,如中国传统的春节会有着不同的理解。 在共同体里的每个学习者,都可以分享自己的春节体 验,评价他人的春节认识,没有对错,没有标准答案。 需要o[73学习共同体可以一定程度地满足各个成员的 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因为学习共同体能够提供一种 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平等而又安全的环境,让共 同体的各个主体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氛围里相互交往、 交互协作,体验探索真理、探究人生的精神愉悦。[1 外语 学习共同体里的主体之间交互合作、关系融洽,可以达 到共有的最高目标:英汉两种文化平等对话、双向交 流,以传承、发扬和创新中国文化。来自于共同体的主 体,不管是教师、学生,还是中国文化专家,他们之间没 有地位的高低,他们尊重个体差异,相互协作,使各个 成员都能够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达到共同目标 最大化。体验着英汉两种文化所带来的现实生活中的 文化冲击,同时提出相应的策略,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 的误解与不解。共同体中英汉文化的学习,不受制于 任何人,他们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都不是 由教师来设计的,而是共同体的各个成员之间相互讨 论而协商出来的。他们之间相互支持、帮助、鼓励,这 有助于人际交往的发展与资源的便捷获得。 (二)真实任务是学习共同体的内容 “我所教的任何内容都是脱离情境的。我从来不 会把事物之间的联系教给学生,只是教给学生知识的 片段。”E83这也是我国外语教学课堂的真实写照。教师 复述英语教材的内容,学生复制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学习任务的设计仅仅是为了获得教材上的英语语言和 文化知识,这样学到的知识就很难迁移到学生所遇到 的社会实践中。真实任务,指的是学生曾经在现实生 活中所遇到,或者未曾遇到但极有可能发生的真实场 景里的任务。在学习共同体中,预设“一个中国人和一 个母语为英语国家的人对于中国传统春节的谈论”这 样的真实任务,对共同体里的中国人来说多少都能讲 出一些与这个节日相关性的内容,可以激起他们去探 索和体验相互问对春节不同的理解。共同体中的各个 主体,围绕这个任务和主题,查找与春节相关的习俗、 饮食、服饰等相关的中国文化传统与英语表达。共同 体中的主体,他们对文化的梳理与理解并不是完全对 等的,掌握的程度也不一致,他们通过交往的方式使知 识得以互补,相互促进与提高对知识与文化的理解。 共同体的个体,也许很多还存在着无法用地道的英语 来表达和宣扬中国文化的障碍,但是通过交往,相互解 惑,没有权威,有的只是对中英文化的深层感悟与理 解。这样真实的任务,移情到现实生活中,学生就会应 付自如。 (三)平等对话是学习共同体的手段 平等对话是学习共同体实现的基本方式;平等对 话的过程也是运作学习共同体的过程。对话是共同体 有助于各个个体之间的合作、交流与沟通,让学习共同 体的每一个人都可以真实地存在于学习的时空里,有 利于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促进每个个体的学习能力的 发展和提高。 (四)契约性规则是学习共同体的保障 学习共同体的规则,是指管理和完善学习者个体 与学习者共同体之间交往活动的程序,是规范和约束 学习活动的外部规定、法则、政策和惯例,以及共同体 成员之间形成的内隐的社会规范、标准和关系等。[1 规 则可以是共同体中的学习者之间明文规定或者口头承 诺的约定。共同体中的主体,没有绝对的控制权和霸 权,有的只是努力创造学习机会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的主动权。他们共同讨论、协商,制定规则,所以都要 遵循共同制定的共同体的规则,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 互配合,达成共同的目标。学习共同体不但要引导大 家达成共同的目标,也应帮助个体采用责任导向制来 完成自己的预期目标。在学习共同体中,个体同样享 用着共同体所提供的中英文化内容,同时根据自己的 理解和所遇到的现实,分享自己的见解,不断地构建中 英文化交流的平台,实现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平等 对话,促成跨文化交流的实现。 四、结语 学习共同体的成立,预示着更多的人和自己一起 思考同一个问题,可以帮助个体更加深入地理解并获 得全新认识的新知识。“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 亮”也是学习共同体的真实写照,因为成员之间相互有 效地沟通和协作,提高了整个学习共同体的效能,也有 助于各个成员之间学习能力的掌握与提高。 参考文献: El-]郑葳.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架构E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J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钟启泉,译.上 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E3-]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EM].郑太华,任有 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T-43余娟.从语言学习到文化理解E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1. E53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若干研究课堂EJ].外语 教学与研究,2014,46(3):446—455. [63乔丽娟.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研究E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12):1443—1445. [7]王雁.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Priscilla Norton&Karin M.Wiburg.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 EM3.吴洪健,倪男奇,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文双全) 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