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_黄梓洋

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_黄梓洋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6财经纵横2003.2  山东审计

经济与管理

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           相关分析

⊙ 黄梓洋

经济与税收是源与流的关系。从税收对经济的影响来看,它既可以妨碍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1994年税制改革之后,我国税收收入年均递增1000亿元,出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但经济与税收“双增长”的背后,二者相关性怎样?税收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如何?如何促进税收收入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我国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1.税收收入弹性分析

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出现了经济增长趋缓,而税收收入增长较快的现象,税收收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幅度。长期来看,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宏观税负率的目标区间应该在20%-30%之间。为了接近这一目标区间,我国的宏观税负率将会逐步上升,这一趋势已经在1996年至2001年的6年间得到了很好的体现:1996年T/GDP为10.34%,而

2001年这一比例上升为16.21%,平均每年上升1.2个百分点。如表一所示:1994至2001的7年间,税收收入平均每年增收1430亿元,年均增长16.75%,比同期经济(GDP)增长速度10.58%高6个百分点。年均税收弹性为1.58。也就是说,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就增长1.58个百分点,税收增长幅度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2001年,我国税收收入首次突破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增收2496亿元,而GDP只增长5.53%,当年税收收入弹性达到3.56。

表一 年 份  GDP(亿元)  GDP年均增长率  T(亿元)  T/GDP  T年均增长率  T弹性 1994    46670.0                   5126.9  10.98%10.58% 2001    94346.4                   15157   16.07%16.75%     1.58(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2.税收收入与GDP总量的相关性分析

山东审计 2003.2

财经纵横27

表二

年份    GDP(亿元)   △GDP/GDP   T(亿元)    T/GDP1994      46670.0      35.04%      5126.9     10.98%1995      57494.9      23.19%      6038.0     10.50%1996      66850.5      16.27%      6909.8     10.34%1997      73142.7       9.82%      8234.0     11.21%1998      76967.2       5.24%      9262.8     12.03%1999      80579.4       4.69%     10682.6     13.26%2000      88189.5       9.44%     12581.5     14.27%2001      94346.4       6.98%     15291.5     16.21%(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

对表二中的税收收入T(Y)与国内生产总值GDP(X)两列数据作回归计算,得到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回归方程如下:

Y=-6051.685+0.209743*X

判定系数R2=0.912302  相关系数r=0.955145相关系数r=0.955145,说明1994年以来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是高度相关的,由国内生产总值解释税收收入的可信度

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效益下滑,经济增长与效益不同步

现象加剧,固然原因较多,但企业流转税后利润水平较低,也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据典型分析,现在工业生产企业产品销价中,约75%为原材料和工资成本,6%左右的流转税,10%的银行利息,另加3%左右的技术开发费等费用,这样企业利润率大大低于利息率。由此看来,适时分步调整税制结构及一些主要经济政策包括税收政策是进一步深化促进企业改革的措施之一。

2、完善和深化税制改革。我国通常认为的税收双主体结构,现在已成为流转税单主体结构。1994年税制改革后,流转税三税占工商税收收入比重为72%左右,所得税为16%左右,其它税种比重变化不大。与税改前相比,流转税比重上升10个百分点以上。这种变化虽然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有较稳定来源,另一方面却造成企业盈利水平降低,所得税失去调节力度。从长远来看,目前我国的税制格局只是过渡性的,不会长久持续下去。我国的税制结构在不远的将来将过渡到商品课税和所得课税并重的格局上来。从最终的发展方向来看,我国应该实行由所得税为主的税制格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经济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收入分配不公、社会公平的矛盾也会更加激烈。因此,无疑要实行以所得税为主的“公平型”税制结构。具体到政策措施上,我

达到95.5145%以上,其他随机因素的影响只占4.4855%。因此,国应强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同时降低或取消对生活必需

预测回归方程总体上是优良的、可靠的,用国内生产总值通过这品课征的流转税。降低流转税比重所减少的收入,可用开征财产一回归模型可以预测税收收入。弹性系数0.209743表示,国内生税及加强对个人所得征税以及防范外资企业避税等措施来弥补。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的产值,税收收入便可增加0.209743亿元。3.强化财政职能,规范收入分配机制。近年来财政职能弱化,即在新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有20.9743%通过税收分配手段变成财政应承担的职能分散化,大量资金流失。如预算外资金的不断了财政收入。扩大,就是一例。允许建立多种基金由部门自收自支,允许行政

3.宏观税负与GDP增长率的相关性分析事业单位收费自行支配,诱发各种乱收费蔓延,造成收入分配渠对表二中宏观税负T/GDP(Y)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道混乱,本来已经建立起来的税收规范分配受到严重冲击,这是GDP/GDP(X)两列数据作回归计算,得到宏观税负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回归方程如下:

Y3=13.889589-0.11129222*X1

判定系数R2=0.321618  相关系数r=0.56711

计算表明宏观税负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呈弱相关关系,宏观税负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互为消长,即宏观税负每增加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就将减缓0.11129222个百分点。另外,判定系数0.321618表明,宏观税负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解释程度较低,只占32.1618%,随机因素高达67.8382%。也就是说,宏观税负的变化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较不显著。

综上所述,长期来看,我国的宏观税负率将会逐步上升,而且这一趋势将会一直持续下去。在短期内,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是高度相关的,但宏观税负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呈弱相关关系。

二、促进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建议

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初步统计计算,如

果把税收收入和各种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加起来,其占GDP的比重约为15%左右。由此可见,提高两个比重必须采取坚决措施清理各种基金、集资和收费,特别是乱收费,逐步建立有效的收入分配机制。

4.改革预算管理体制,严格执行预算法,改变以支定收确定税收收入计划的思维方式。长期以来财政收入计划采用的是基数法,往往以上年支出规模加增长部分作为收入计划。在近年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有很大提高的情况下,以支定收实际上成为追加税收收入计划的代名词,征收第一线叫苦不迭,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税收收入“空转”,财政虚收。要扭转这种状况,必须严肃预算法。每年全国人大通过的预算计划应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法律依据,作为年度法案去执行,任何地区都要依法征税,多征或少征都是违法行为,更不能追加支出,对责任者应予惩处。

5.控制非税收入规模,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强化财政监督。1994年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受经济利益驱动,充分利用

行政权力和垄断地位,征收各种预算内非税收入、制度外非税收

为了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保持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入,使非税收入已达近乎失控的地步。1996年,我国非税收入达步,需要研究实施若干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到7600亿元,比税收收入还多1000亿元。目前税外收费(包括

1.理顺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各种基金和收费)总额几乎等于税收收入,预算外收入(按旧口益。通过实证分析,可以进一步看出税收收入与GDP存在着密径计算)等于或大于预算收入。如果将这些资金加起来,另外考切的相关关系。发展中国家平均税负水平一般在20%左右。因此,虑偷、避、骗税等行为造成的税收流失,总体税负水平大约在17%协调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在经济增长之上保持稳定的税收收入以上。因此,近年内扭转“两个比重”下降的状况,首先是规范增长,不断调整税负水平(包括税负总水平和税负结构水平),促分配行为,把流失的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拿回来。进经济稳定增长是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制定的最终目标。近年

(作者单位:山东财政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