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访步骤
1.时间、地址的预约;
2.如有变动,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
5.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
6.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握(尽量不要离题)、时间的控制;
7.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
8.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9.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10.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11.赠送一定的礼品表示感谢;
12.将完成的采访稿寄回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
14.将终稿给被采访人并再次表示感谢。
二:注意事项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可以预先把问题写好,给采访者了解,让他有所准备)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因为预先准备的问题可能不够细致,追问则可以获得你想要的效果)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
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二:采访经验总结
1.写作水平不够高。
虽然我喜欢采访,但是一写稿就有点害怕。不知道用什么文体比较有吸引力,语言风格也有点难以把握。
应对方案:写作前参考些该类文章的例子,比如上网查阅,听取师兄师姐的经验,和伙伴讨论,写后互相修改再上传;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平时要边做边学,多看正规报道,积极写作,还要有创新思维。
2.语言不通。
因为我英语水平不高,所以最害怕采访外教,。记得采访Chase老师时,口语水平不高和紧张过度双重压力影响下,我脑袋曾突然一度空白。
应对方案:放松心情,在紧张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心态,脸上始终保持微笑;努力学好英语口语,提高自我文化修养。
3.时间紧急。记者工作很忙碌,有时工作和生活相冲撞;有时准备时间也不够。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 ,还可以事先写好采访提纲。但如果时间紧急时往往是匆忙上阵的。
应对方案:
(1) 当工作忙碌时,要把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协调好,社团活动重点区分好,所以有一
个时间计划是很重要的。既不能让工作影响学习,也不能一味以学习为借口推掉工作。当然,积极主动去争取采访工作也很重要,必要时休息时间也可以争取采访任务。按质按时完成任务。
(2) 采访前事先写好本次采访要点,到时就可以有条理访问;遇上临时任务,可以迅
速在脑海围绕主题想一个大概,尽可能详细,必要时用笔记下灵感。在做采访记录时,尽可能清晰整齐,回来时根据本次内容整理一下再写文章
4.合作问题。
我们采访时通常是两个人一起合作的,如果采访前一个同学临时没空,或者采访完后文章怎样完成,又或者大家意见不同等,这些采访都是采访中很普遍的问题。
应对方案:
(1) 如果合作伙伴临时不能去,一个人去也可以。当然,如果能找到另一个伙伴陪同更好。回来时可以和原来的伙伴商量写文章,一个人写,另一个修改也行。
(2) 采访完为了节省人力一般不用两个人各完成同样话题的文章,可以按提纲分部分完成,最后2篇文章讨论后再凑在一起,上传,经师兄师姐审阅。
(3) 意见不同时,可“和而不同”,每人各写一篇然后挑选比较好的;当然彼此达成共识更好
5,工具问题。采访时需要相机和录音工具,在哪找呢?怎么使用呢?
应对:一般来说,我们在师兄那可以借到相机和录音笔,不过有时我们还可以向别人借MP3等,至于工具的使用问题,我们在每次执行任务的时候都有接触和掌握,所以问题不大。
刘园园
冯远华
2009-2-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