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第二种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中国的“天”;还是西方的“上帝”,人们都凭借对她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为政治。第三种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韩非)。第四种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第五种认为政治是对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2、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首先,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额”的学问。其次,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以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最后,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思想;德行兼重;法、术、势统治术;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顺人”。
3、权力的基本特性?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表现在政治主体的权威性上。2、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利,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3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他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是他的基本原则。4扩展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5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
4、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在政治生活中,国家与政府的联系十分密切,两者的关系体现在:1政府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构成因素。没有政府国家就不复存在。2国家的产生以政府的形成组织标志,政府是实现国家目标最为基本的手段。3政府是国家的主权代表和具体形态。在日常性的功能运作中,政府往往作为国家的具体组织和机构化身而存在,代表国家运用和行使公共权力。正因为国家与政府存在如此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在对政治现象和理解中,往往会把国家与政府混为一谈。从政治学的角度,区分国家与政府,具有特定的意义和必要性。
5、国家构建的法治原则?具体体现在:1宪法至上: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3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业绩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削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4依法治国: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同时,权利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5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自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年效力的基本保障。 6、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一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标的桥梁。2形成和培养精英的渠道。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在许多情况下,政党为政治家提供了培训场所,为他们提供从事政治活动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职业结构。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4组织政府的手段。政党协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提供稳定基础。
7、试述社会监督的功能?要实现社会监督,关键在于对权利与权力做出分野并理清两者相互关系,而在这过程中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也将得以清晰浮现。1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督二层次:权利与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3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抗衡,公民权力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4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荏苒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因此,在社会监督中,公民权利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不仅在公民和社会政治社团对权力主体行使选举、罢免和参与的权利的过程中得到了实现,而且在各个权利主体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而展开权力搏弈的过程中也间接得到了实现,这就是作为对政治权力进行异体监督的社会监督在内作用机制。
8、试述自由主义理论所遵循的原则?1个人主义原则。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他坚信社会中最具重要的是人类个体,而不是社会全体或集体组织。2自由原则。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他在争议、平等、权威等价值选项中具有优越性。3理性原则。自由主义坚信,时节具有理性的结构,凭借人的理性能力和严格审慎的研究,可以揭示这种理性结构。4平等原则。自由主义相信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这使他对平等权利认同态度,特别是对于“法律的平等”和政治平等给予大力支持。5宽容原则。自由主义还认为,宽容不仅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强大的手段。6同意原则。根据自由主义观点,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7宪政主义原则。自由主义倡导有限政府,同时认为实行政府分权,在政府制度之间实施制衡原则,确立保障个人权利的成文宪法来界定国家和个人的刮泥,等等,是实现有限政府目标的基本途径。
9、试述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1现代化过程中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和现
代化过程中,通过两种途径产生经济上的分配不公、进而引起政治不稳定。2新旧观念的冲突。当现代化加速体制转轨、社会关系调整和生活改善的步伐时,处于变革社会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新兴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在无法通过制度化途径参与政治的情况下,往往采取暴力的方式来进入政治领域,这对政治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冲击。4政府的执行危机。政府官员也在原油的价值观受到 冲击的情况下,往往落入腐败的陷阱,这使得政府不稳定的情形更加严重。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所,由于国际形式的影响也往往造成李恒大的不稳定因素。
10、试述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1经济市场化。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政不可能得到成长。2文化世俗化。在一个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理性的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的人视为“异较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3政治文明化。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的“自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的地方,民主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现。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