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课程论文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 号: 学 院: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内容摘要】: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以达到全面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兴趣 探究过程 倾听 教学方式 全方位评价
恩格斯说:“科学就是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的材料”。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以达到全面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
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但良好的科学素养是不能靠外部的灌输得到的,而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逐步获得,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发展孩子们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是成功之路,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动
力。
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是科学课要注意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趣味性浓是科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之一,怎样将学生的直接兴趣持续下来,这就需要自然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进行培养。教师在课堂上激发起学生强烈兴趣的同时,还要给学生设置一定的
悬念,激发学生在课外去完成。
教师对学生当堂不能得出的结论,不要轻易告诉学生,要激发学生课后亲自实践解决。这样不仅把学生课内的兴趣持续到了课外,而且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的知识要比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记得牢。 二、树立科学探究过程的理念
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标准中所指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模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从两种探究活动的比较可以看出,科学家们的探究,是在已知世界的基础上,探寻未知的领域。学生们的探究活动,则主要是在已知领域内通过探究获得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提高科学能力、树立科学意识、培养科学品质的活动。
探究活动已作为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树立科学意识、培养科学品质的活动。探究活动已作为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探究过程”意识。
第一,科学探究本身是一个过程活动,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
第二,通过活动过程,让学生对身边的科学现象亲自观察、亲身感知,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体验其中的乐趣;通过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信;通过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使他们逐步形成科学意识,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此外,科学探究过程也是能力的形成过程,
必须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载体,才能内化形成。在科学课程教学中要使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教师还必须为学生精心创设探究互动的氛围。教师的“过程”意识不仅体现在科学探究过程,还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既要重过程教育,也要重过程评价。 三、在科学探究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在科学课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实验,因为在课前师生准备了实验材料,学生又急于想动手摆弄这些材料,这样就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常常会有出现这种情况,老师无论在全面怎么讲,学生在那儿还是自己摆弄,根本不听老师讲什么。听不进老师讲的话,就不知道这节课要探究什么。所以,在科学课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非常必要。以下是我经常采用的方法:
(1)实验材料先不发给他们,等老师把该讲的讲完,学生的疑问,假设和探究方案都提完,再把实验材料发下去。 (2)给予倾听者鼓励表扬。 四、教师要努力建立新的教学方式。
将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代替单纯的讲解;以创造各种学习的机会和探究的情境代替灌输;学会倾听,了解学生理解了什么,误解了什么;将社会和大自然都看作教学的资源和科学教育的场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权利,对他们积极加以引导;将教学评价伴随在教学过程之中,努力与教学融为一体。
教师应将进行探究性的教学作为一种新的体验。不可否认,我们中的大多数教师在学校学习的期间和进行教学工作的期间,都很少从事过独立
的科学探究活动,因此,我们需要和学生一起对科学探究进行积极的体验,并尽快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承担起指导的责任。 五、注意在科学探究中对学生全方位评价
引导学生搞科学探究,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要课前准备,课上引导。还需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有的学生对科学探究很感兴趣,这是老师最欢迎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属于能力较弱的,主要表现在动手能力弱和推理能力弱。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属于能力强,但对科学探究不是很有兴趣。怎样把这三类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呢?我认为对学生全方位的及时的评价,无疑是对学生搞好科学探究提高科学素养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以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为对象,提供给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究,并适当地将这样的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好科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是那么的广泛,从而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获得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钟启泉
4、沈健《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开展有效性的探究》,安徽省宣城市教研室 5、蓝岳美《科学教学更有效》,中国小学科学课程网 6、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研究工作总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