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西园子小学
摘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负责人,在班级管理上肩负着重任。在我国的基础教育系统中,中小学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不仅体现在学生身心日益成熟、个性需求日益凸显、学业压力持续加大等方面,而且是学生身心发育成长的快速期,也是他们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班主任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和压力,其管理工作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新时期教育改革背景下,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中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其发展不足也日益凸显。为此,本文在分析目前当前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与创新对策,以资借鉴。
关键词: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 一、中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班级管理的方法比较单一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是具有绝对的权威。管理方式上侧重班主任的主导地位,多以命令的方式去管理学生。教师首先采取的方式都是建立一个严厉、严肃的管理者形象,使学生对班主任处于一种尊敬又畏惧的情感之中,这种集权制的单一管理模式,学生服从教师管理,虽然表面上能在维持班级纪律方面起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但是不利于学生的自主管理和全面发展。由于班主任需要一个人负责班级所有事情,同时,自身还有学科教学任务,导致自己经常分身乏术,完全没有时间去学习学生工作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导致班主任自身的管理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只依靠自己的经验进行管理,由于班级管理的方法比较单一,工作效果不佳。
2.忽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中小学班级学生的管理当中,班主任大权在握。因此大多数班主任都是自行制定班规,没有主张让学生自主管理。当班主任开始接管班级的那一刻开始,班主任对这个班级就有了绝对的话语权。制定班级管理规定,选定班干部,安排卫生值日表都是班主任全盘负责,将学生才是班级管理主人这一客观事实忽略。班主任们对班级所有的事情事必躬亲,虽然非常认真,极其辛苦,但是他们却忽略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如果班主任认为学生只应该负责学习,那么这样的班集体则缺乏活力,班级的学生自身的个性则得不到释放,全面素质教育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思路的创新探讨 1.促进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的革新
常言道,“思路决定出路”。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他发展的方向、方式、方法。传统的教育理念阻碍教师的发展,阻碍班集体建设、阻碍科学的建班育人。身为一线班主任,只有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紧跟新课改所需和“双减”政策的步伐,促进自身班级管理理念的革新,才能有效地提升班级管理能力。
教书在于育人,教书的目的是育人。对此,作为班主任应该清楚地认识其方向性、多元性,“双减”启动,这一点尤为重要。因此,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应该打造开放式研学新模式,着眼于学生综合教育。首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不断开发新的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在简单的内容上,延伸出多种教学形式。其次,可以多设计让学生有体验感的课程,打破以往教师主导学生接收的模式,由封闭式课堂转为开放式课堂,根据应试内容让学生自主延伸分享内容,小组式讨论,结合学科的认知规律,轮流向班级展示系统展示自我感兴趣相关的内容,不仅能打牢学业基础还能锻炼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系统整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最后,可以落脚于教学实践,走出课堂,根据课程主题进行不同的学科知识体验课,在课堂内的学习时间上做“减法”,在教育的本质上做“加法”。
2.将传统“命令者”转化为“引领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引领者,在日常沟通中师生关系得到进一步升华,带动了情感上的认知。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角色转换》中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需通过积极的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引领式自主探索”。可见,班主任在新阶段下主要任务方向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班主任传统式“命令者”转变成“引领者”,将学生传统的“执行者”转变为“探索者”。双模式的转换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广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像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共同探讨班级制度的制定,从而确保民主与公正。可以根据《中小学生行为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制定班级发展目标。另外,也可以通过“倡议书”的方式,发动学生对班级制度提出意见。促进学生形成规则意识,使他们在共同制定制度的过程中感受民主与平等,有利于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实现了班级管理的良好目标。此外,重视团队小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学习模式,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班主任以团队组织者身份出现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以小组形式进行体验性学习的项目,不仅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也间接的渗透出主体参与思想。集体是教育的工具,在小组的共同合作下,互补、共享、集成是团队相对于个人的优势,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与参与性。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对既定目标能产生动能意识,与小组成员荣辱与共,尊重队员的同时也形成了良性的共同发展形式。
3.加强网络平台开发,丰富班主任工作资源
首先,完善网络平台功能。从班主任工内容出发,着力建设能够满足班主任教学和班级管理,师生沟通交流,作业收集和批改,学习评价和管理,班主任专业发展,家校合作等需求的一体化、综合性网络平台,该平台减轻了班主任工作压力,避免多个通讯软件相互切换弊端,使班主任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其
次,简化平能操作。为了提高班主任、学生网络平台使用率,班主任网络教学、管理操作台,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显示屏,师生教学移动设备,要做到高度智能化、简洁明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登陆课堂、轻松开展网络学习活动。
总之,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首要负责人,其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对班级活动的开展、班级氛围的好坏、家校合作、班科交流的效果、师生关系的和谐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使班级管理有效地开展,就必须在新时期加强班主任工作,树立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网络平台来丰富管理资源,不断提升班级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党丽芳. 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思路的创新[J]. 文学少年, 2020, 000(036):P.1-1.
[2]郑玉明. 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探析[J]. 甘肃教育研究, 2022(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