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选拔中层干部的三个环节
作者:陈卫东
来源:《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3年第02期
中层干部是学校决策的执行者和组织者,代表着学校的管理水平,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一所学校必须造就一支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中层干部队伍,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学校中层干部实行选任,要按照一定的规定形成制度,定期进行。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形成一个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的用人环境和用人机制。
学校中层干部实行选任,一般程序是:由学校公布选拔的办法,由教职工根据条件自由报名或部门推荐,学校审查资格,然后进行笔试、面试或公开答辩,由评审委员会拟定候选人名单,再由学校教代会进行民主评议,最后由竞聘领导小组确定入围名单,由学校党组织决定,最后公布任命。
一、 选前:民主推荐环节
中层干部候选人一般由下列途径推荐产生:学校党组织、校长办公会议推荐;教职工民主推荐;现任的中层干部(不超过任职最高年限)自荐;教师自我推荐。由学校党组织和校长办公会议推荐,效率高,人选比较集中,但往往主观主义成分较多;如果仅靠教职工民主推荐,很难保证人选的高质量。因此,最好是“多法并用”,民主与集中相结合。
整个推荐过程必须落实好公开、民主、择优三个原则。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是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再由集体讨论决定,由学校党组织、校长办公会议联合确定候选人名单,然后全校公示。候选人必须符合基本条件,诸如年龄、学历、骨干教师及班主任经历等条件均不可缺少,并在基本条件符合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秀的、最有发展潜力的教师作为候选人。“最优秀人才”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就是要求德才统一,做到不拘一格,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校长要以学校大局为重,综合考虑整个班子人员的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学历层次、学科分布、荣誉称号、个性互补等,尽可能优化组合,提升团队整体素质,真正把师生信任、德才兼备、廉洁高效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学校中层干部队伍中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学校工作的活力和生机。这是选拔好中层干部的首要环节。
二、 选中:答辩、述职演讲环节
选拔中层干部过程中组织候选人进行答辩,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候选人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主要指具有教育与管理的先进思想与理念、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良好的工作业绩等。答辩后按成绩基本确定候选人名单。述职演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就是候选人当众对工作目标与规划、管理构想、应聘优势等进行陈述。其本身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促使候选人认真思考、充分表达,把自己的信心、决心以及远大抱负和个人奋斗目标陈述出来,同时也让全体教职工清晰地判断与选择合适人选充实到干部队伍中。答辩和述职演讲是一种公平的竞争,优秀人才会脱颖而出,大家都心服口服,对选拔也就没有了任何异议。 三、 选后:谈话勉励环节
教代会上民主评议确定了正式人选,学校要以公文的形式进行公示,并根据各自的特长、优势,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宣布任命。至此还不是结束,选后谈话也非常重要,这是一个激励奋进的非常好的时机。谈话以勉励为主,同时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尤其是对分管负责的工作给予必要的指导。谈话指明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给予了信心和力量,融洽了校长与中层干部的关系,可谓一举多得。
一个优秀的校长选拔中层干部的过程就是伯乐相马,挑选“千里马”要的就是管理智慧与艺术,一定要科学民主、程序规范、精心选拔,尤其要关注民主推荐、民主评议以及勉励谈话三个关键环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