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做好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若干思考

对做好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若干思考

2020-08-18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0年第3期 (总第78期)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OURNA OF FUJIAN INSTITUTE OF SOCIALISM No.3 2010 serial No.78 对做好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建设工作的若干思考 樊亚斌 (西北师范大学党委统站部,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党外代表A.& ̄Aff-建i ̄_v-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特点,深入分析并探讨了做好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63(2010)03—0042—04 培养和造就一支与我们党真诚合作的高素质 士”主要是指学校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有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历来是统一战线的战略性、 一定代表性的人士。 基础性工程。高校作为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是 二、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特点 培养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做好高校党 (一)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具有学历高、职称 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团结广大党外知识分 高、水平高和素质高的特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 子,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 大多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高素质,他 在学校民主监督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参政议政作 们大多都有专业、有技术、有智慧、有成就,是 用,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学校教学、科研的骨干或学术带头人,是本专业 和政治协商制度,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建设中国 研究领域和本学科的专家或“旗帜性”人物,是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国内外学术界的知名人士或是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们在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科研水平,提升学校 一、党外代表人士的涵义 的社会声誉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以西北师范 党外代表人士是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称谓。 大学为例,现任学校各民主党派主委、副主委, 2005年,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 知联会和留联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侨台联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对 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的党外代表人士共有24 此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党外代表人士是“指中国 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17人,具有副高 共产党以外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民族界、 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23人,担任博士生导师的 宗教界、新的社会阶层以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 8人。可以看出,学术造诣高、专业能力强和学校 胞中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一定代表性的人士,而 及党派公认的党外代表人士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 不是指普通的党外群众”。在高校, “党外代表人 时,正在积极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0—04-16 作者简介:樊亚斌,男,甘肃一1名洮人,西北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助理研究员。 42 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支持学校党政的工作安排,起到了“蓄水池”的 作用,有利于缓和干群关系、党群关系,维护了 学校的稳定。 三、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 的问题 (二)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具有开放型交往、 开放型思维、开放型行为和开放型视角的特点。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不但在教学、科研、管理和育 人工作中担当着繁重的任务,而且他们还具有各 异的政治角色,隶属于不同的党派组织和群众团 体。他们与社会有着非常广泛和密切的联系,既 联系着各自不同的群体,又代表并反映着各自群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 题,除了数量不足,结构不够科学合理,队伍建 设的合力不够强,个别党外干部的素质有待提高, 众的利益和要求,由于其独特的身份使得他们常 常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提意见, 并在众多社会成员中产生认同感以及各方面的深 刻影响。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大部 分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都有到国外学习、工作或 参加国际会议的经历,有的还主持举办或参加国 际学术交流,广泛地同国内外的科研院所和高校 进行科研合作,这使得他们的交往、思维、行为 和视角更具加有开放型。伴随着我国教师地位的 不断提高,高校为党外代表人士运用自己所学的 专长,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提供了越 来越广阔的平台,使得他们的才能和价值得到社 会更多的承认和尊重。 (三)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初步具备了政治把 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 事能力。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中汇集了统一战 线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如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 员、政府参事、民主党派骨干、文史馆员、特邀 监察员、学术带头人等,他们立场坚定、政治敏 感度高、与党同心同德;民主意识强,顾忌少, 敢于讲真话,参政议政能力高;德才兼备、群众 基础好,具有做好本职工作的素质,具备了与担 任职务相适应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 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在现任学校各民主党派和 群众团体领导班子成员的24名党外代表人士中, 有13人担任省级以上政协委员,有10人担任学 校中层领导职务。其中有6人还是一把手。一方 面,由于党外代表人士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使 得他们所代表和联系的群众的意见建议得以直接 反映给学校党政领导。另一方面,他们与学校领 导的沟通又使他们能站在学校的全局上来理解和 党外干部“自然成长”的现象较多,以及“统计 时人数众多,用时尚缺人”等方面的问题以外, 主要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做好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 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存在模糊认识。2006年, 《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 的意见》强调指出,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 合理、数量充足的党外代表人士及其后备队伍, 直接关系到党与党外人士合作的水平,关系到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 和完善,关系到统一战线的持续发展”。但是,目 前在高校部分党员干部中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 和不当做法: “优秀分子都入党了,党外没有人 才”; “党外人士缺乏经验,干部难选”; “职数 那么少,中共党员都用不过来,哪有位子安排党 外人士”;选拔党外干部就是“在矮子里面拔将 军”;党委统战部培养、选拔和举荐党外代表人士 是为了“政绩”,是无政治原则的举动;担心对党 外代表人士进行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只能使参 政党建设得越来越好,会使党外人士对社会的影 响力逐步加大,会从战略上威胁中共的执政地位 等片面、保守,甚至是错误的思想观念。在培养 选拔党外代表人士时有“唯学历”、 “唯职称”、 “唯职务”的倾向,在具体工作当中忽视考察其在 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水平,缺乏“不拘 一格选人才”的观念。 (二)培养选拔任用党外干部的工作机制还 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从目前高校的具 体情况来看,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工作机制的基 本框架是: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高校有关职能 部门贯彻执行上级党委和学校党委的有关工作部 43 署,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以二级学院党组织为 依托,向各级人大、政协、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 民主党派各级领导班子举荐党外优秀人才,推荐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候选人,向上级部门提出党 外优秀人才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意见建议,在 校内则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选拔任用党外干部,安 排党外干部及后备干部参加各类实践锻炼等。笔 者认为,现行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任用 机制还存在一些亟需改进的地方:在选拔的某些 环节上,党内外教职工参与的程度还不够广泛; 培养选拔的渠道还不够宽广;工作的制度化、规 范化和程序化还不够完备;党外代表人士任职前 在校内外经受实践锻炼这一环节运用得还不够充 分等。 四、做好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 重要性 (一)建立健全培养选拔高校党外代表人士 的工作机制是做好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 作的重要保障。高校党委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始终坚持“党管人才”、 “党管干部”的原则,遵循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规 律、把握其基本特点,树立“培养为重、以用为 本”的理念,开阔选拔视野,创新培养模式,拓 宽安排渠道,健全管理机制,实现党外人士队伍 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健全学校党委统 一领导,党委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 职、密切配合,全校上下共同做好党外代表人士 队伍建设的工作机制。要从全党工作的大局出发, 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党外干部也是党的干 部”, “党外后备干部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 部分”,切实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 才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党委统战部作为 党委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加强同党 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 处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全面了解掌握党外代表人 士的情况;要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举荐和考察 责任制,畅通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任用渠道,力 求把优秀人才全部纳入视野,建好后备人才库; 要善于发现政治素质较好、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 44 途的党外优秀年轻人才,并尽早把他们纳入选拔 范围,加强培养和教育,为他们的成长和脱颖而 出创造良好的条件。尤其是要强化和党委组织部 的沟通与合作,在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 作的同时,要着重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职安排, 为他们更好地为学校和社会服务提供便利条件。 (二)加强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是 做好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 目前,党外代表人士大多出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 代,成长在八九十年代,相对于和中共一起打天下 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而言,他们缺少同中 共长期合作、患难与共的阅历和体验,对我国必须 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必须由共产党领导这 一历史结论和现实要求,还缺乏深刻的体会和理 解;对我国为什么只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实行多党制、两党制,对民 主党派为什么是接受中共领导的参政党而不是反对 党等等认识不深。因此,加强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 的教育培训,就是为了使党外代表人士带头并带领 他们所联系的那部分知识分子,在平时尽职尽责、 为党和学校中心工作多做贡献;在遇到特殊情况 时,能够与党、与国家同心同德、共渡难关。所 以,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要突出政治引导, 全面提高其政治把握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培训内 容要科学系统,以政治理论学习、形势政策教育、 参政议政能力为重要内容,大力提高其政治理论水 平和履行职责的能力;教育培训要坚持政治教育和 实践锻炼相结合,增强实效性,适时邀请优秀党外 领导干部讲课或作报告,与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交 流从政和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 整体水平。 (三)加强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践锻炼 是做好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手 段。高校的各方面要积极为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 铺设台阶,为他们展示才华搭建舞台,要把他们 安排到一定的岗位上去锻炼,加快培养的步伐。 同时,要给他们适当压担子,让他们在舞台上表 演,这也是提高他们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是高校党委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要在校、 院、系(所)的各级行政岗位上拿出一定比例的 职位,对党外代表人士进行实职安排、实职锻炼。 或者安排党外代表人士担任校长助理、院长助理、 处长助理、主任助理等,在实际工作中接受培训, 在实践锻炼中得到提高。二是高校要畅通信息渠 道,主动与用人单位协调联系,为高校党外代表 人士的安排任用,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和人文环 培养使其成为民主党派的骨干或领导成员。同时, 还要积极做好无党派人士的工作,确保有一支结 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无党派人士队伍。 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优秀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分流 工作,劝说省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地 市级人大、政协常委中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 在学校担任副处级以上职务的民主党派、无党派 境。要有计划地推荐党外代表人士参加省、市、 县干部的实职安排和挂职锻炼,在市、县换届中 注意对党外干部进行适当的交流;积极选派高素 质的党外代表人十到基层挂职锻炼。三是高校要 重点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职安排和政治安排。 要积极向各级人大、政协、政府及其职能部门、 司法机关推荐党外代表人士,确保他们得到合理 的实职安排和政治安排。尤其是要抓住人大和政 协换届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荐党外代表人士担任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其常委,全面提高党外代 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水平。四是在学校各民主 党派组织和群众团体内部,可通过安排秘书、主 委(会长)助理、副秘书长等职务,给党外代表 人士后备队伍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条件;或者 是有意识地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参与学校、 省市,甚至是国家组织的一些社会热点或重大课 题的调研,在实践中培养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 力,增强其社会知名度,帮助积累工作经验,逐 步在党派成员中扩大他们的影响,树立他们的形 象,以便在日后选举中得到大多数成员的认同。 (四)做好优秀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分流工 作是做好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 途径。对于高校广大优秀的党外知识分子,一方 面我们要积极做工作,把他们吸收到党内来。另 一方面我们要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 积极做好优秀党外知识分子及其家属的工作,有 的放矢地向学校各民主党派组织推荐,通过锻炼 人士;校级及其以上各民主党派的主委、副主委; 已被列入处级及其以上后备干部的民主党派、无 党派人士;与港澳及海外联系较多、关系密切, 本人在爱国统一战线工作中有作为、有影响的党 外知识分子;留在党外对工作更为有利的党外知 识分子等保留在党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始终 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党外代表人士,也才能更好地 做好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 总之,做好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 既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又能有效地推进高校的民主政 治建设进程,有利于高校的发展和稳定。高校党 委统战部要切实履行“反映情况、掌握政策、协 调关系、举荐人才”的职能,最充分的发挥“协 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增进共识”的独 特优势,做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为学 校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最广泛的力量和支持。 参考文献: 【l】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学习问答[M]. 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2]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第2O 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解答【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 【3]王明忠、张东军.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统战工作研究——第十 四次全国高校统战l丁作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 社,2009. 杨振斌.高校统战_T作指导手册[MI.北京:中国知识出版 社.2009. (责任编辑:陈裔金) 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