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培养学生善于想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体验思考讨论的探究学习的历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原子的构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景] 先播放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资料短片,然后教师简要结合国际形势“印巴核竞争”,指出“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象征……继而“问题激疑”引入新课。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二、新课启导 ⒈原子的构成 从形象生动的图片资料和国际形势入手,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感到兴奋,探究之欲油然而生。 [猜 想] 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请提出你的假 以讨论探究问题入手,有利于充设。 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交流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想法。 积极性,增大学生[小组汇报] 的参与面,暴露了学生1:我们小组认为,原子像一个实心小球。 学生的原始思维。 学生2:原子像一个乒乓球。 学生3:像我们家的樱桃。…… [点拨转入]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 教师的点拨及球。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时,使学生及时意但打开了原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识到自己思维上的构成原子的基子粒子已经发现了很多误差,学生惊讶,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 求知的欲望高涨,[问题激疑]那么原子究竟具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呢? [引导探究] 教师播放flash动画:(动画部分内容:居于中心的一个运动着的“球体”,几个“微粒”围绕“球体”在运动) 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氛围。 切入正题及时!充分利用网络共享资源,变抽象为具体,[问题促思]大家通过观看“原子的动画模型”,你对“原子的变微观为宏观,纠正了学生思维上的结构”是否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呢? 偏差,促使学生思[交流讨论]学生同组之间相互交流对“原子结构”的新看法。 维上的飞跃。 通过观看动画,学[小组汇报] 生的思维得到了升学生1:原来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它是由更小的微粒构华,一步步地加深成的。 了对原子结构的认学生2:在原子内部一些小的微粒在围绕一个大微粒运动,识,可喜的是学生但我们不知道这些微粒是什么? 提出了新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探究作…… 了一个很好的铺[呈现情景]那么这些微粒究竟是什么呢?人类对原子结构垫。 的认识是一部壮丽的史诗——汤姆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卢 瑟福发现原子核…… [引导探究]及时用投影出示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史料图 片及文字说明,并提出新问题: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 行解释吗? 及时出示史料[交流讨论] 佐证学生的猜想,学生1: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说明a粒子没有受到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又一次掀起挡,金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了高潮。 学生2: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a粒子反弹了回去,我们可以想象到a粒子碰到了坚硬 的东西,原子内部可能有一个实心的核,就象我们家乡的杏 子中有一个“核”一样。 …… [小 结]大家猜测得很对! (教师适时地点击动画中心的“球体”,出现了渐放的“原子核”字样,点击“微粒”出现了渐放的“电子”字样。)学生观看动画印证自己的猜想。 适时小结,有利于加强学生在“探究活动”对知识的落实。 [引导探究]原子核是否和大家的猜想一样可能是一个实心 的核呢?请大家看动画(点击“原子核”屏幕上出现了渐放的 原子核结构示意图)。 [交流讨论] 恍然大悟! 学生1(迫不及待):原子核不是一个实心球,它也是由许 多微 注重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 粒构成的。 既巩固了“原子学生2(及时补充):从图示上看,应该说它是由一些带正的构成”的知识,又电的微粒和不带电的微粒构成。 让学生在讨论中发 现了新问题,这样[小 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对原子的构成有了一个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处理信息致的印象,下面让我们来系统观看“原子结构”的动画, 的能力。 并试着用文字简述原子的构成。 补充得好,体现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活动探究]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原子的结构有了更新性。 的认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表4-1、表 4-2,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呢? [交流讨论] 学生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电子两个部分构成。 学生2: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 学生3:我认为应该加“一般”两个字。 发现得好,达到了教师预想中的效果。 学生4: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学生5:原子很小,但有一定的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 在原子核上。 学生6: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子虽然由一些带电的微粒 构成,但它并不显电性,我的理由是…… ⒉相对原子质量 [提出问题] 出示三种原子的质量测定值 1个碳原子:1.977×10-26kg 1个氢原子:1.67×10-27kg 1个氧原子:2.657×10-26kg 发现同学们交流中存在着一些障碍点,教师及时地进行了点拨。 用这样小的数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很不方便,能不能用一种 化繁为简的方法来表示的原子质量好写、好记、好用呢? [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诱 思] 会计记帐通常用“万元”作单元,例如5万元记 作“5”,不用画那么多“0”了。像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在我 们日常生活中还很多,如商店以“件”为单位记录当天销售汽 水的量…… 没有过份在“定义”上纠缠,而是引[交流讨论] 学生1:我明白了,用一个比实际质量更小的质量作比较的导学生在查找过程中体会,高度把握标准,小的原子质量被它除,得数就变大了。 得较好。 学生2:这样的数字最好在两位数以内,这样用起来方便一适时进行了爱国主些…… 义教育。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高中化学还会遇到,比如学习“摩尔”、“当量”等就是这样。今天你领悟了 以科普小论文这种思想方法,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帮助。 的形式布置作业,[投影出示]“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打破了传统的作业[阅读感知]下面让我们来熟悉一下某些原子的相对原子的形式,有利于激发质量并思考这些数值的来历。 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 介]结合课本图示,向学生简要介绍张青莲教授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了卓越贡献。 [课堂小结]小组交流“学完本节课你应该知道什么?” 学生1:我们知道了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 学生2:我知道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学生3: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 [练 习]以“原子的一家自白”为题,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一篇短文,向其他班的同学们介绍原子的构成。 【总评】
《原子的构成》这一内容比较抽象,难度较大。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运用图片、动画创设情景,通过形象的描绘、科学的推理、史料的佐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将原子的结构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在解决“原子构成”的问题中,教师采用了设想、讨论交流、动画启示来逐步完善思维过程的群体探究方式,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整个设计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了一系列的“问题情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体会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也得到较好的体现。
该课的最大特点是:学生自主活动较为充分,参与面广,气氛浓烈;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注重现有教学资料的整合与利用,使课堂结构与信息输入更加生动活泼
而富有吸引力;教师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始终随学生的思维起伏,特别是在学生群体思维停滞之处,充分利用图表、史料、动画模型,变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与宏观,让学生反思悟法,体会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到了技能,获取了知识,锤炼了思维,张扬了个性。 分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