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类文本阅读应试方略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 歉 角度,主题也会有所不同。当然分析 题,小说类文本阅读受到空前重视。 戍 小说的主题,要注意发挥我们的知识 广东、宁夏、海南、江苏和浙江等地 水平和艺术素养。从一定角度看,读 考卷都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考查了小 宁 者不是主题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题 说阅读。因此了解小说类文本阅读的 命题特点,熟练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就 子 创造的参与者。小说主题的正确获 取,需要读者的努力,是作者与读者 显得尤为重要。 欣 双向运动的结果。 1.把握故事情节。情节是小说中 5.品味文本语言。文学是语言的 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 艺术。文学欣赏是通过语言来进行 组织的生活事件。小说是以某一行为 的。欣赏小说语言,可从下面几个方 或动作作为情节的主体。分析小说故 面人手。①细细咀嚼品味,进入美感 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 享受。在初读的基础上,以欣赏语言 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 为目的慢慢读,细细品。②细心玩 说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味,发现其不易察觉的妙处。③联系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 语境,想象情景,欣赏语言之美。优 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 秀的小说描写人物语言总是高度个性 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 化的,欣赏时要听其言,想其人,知 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 其心,更要看作家是如何把握人物的 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小说类文本阅读应试方略 身份与个性,借助什么样的场景让人 2.分析人物形象。高考中涉及到 物表现出来。④领悟小说的言外之 的小说或片断不仅人物少,而且在人 意,欣赏其含蓄之美。小说是用形象 物的表现上通过人物某一动作或行动 说话,往往不把话说尽,含不尽之意 片断,“闪现”人物性格、心理、情 于言外。⑤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 感、情绪、思想、意识和人物命运的 格。风格是对小说语言的整体感受和 某一点细微特征。运用特写,显示人 在比较中感知的。鲁迅凝练深刻,契 物的微部、使其充分“曝光”,给读 诃夫幽默简练,孙犁清新明丽,沈从 者留下一个鲜明突出的印象,于细微 文则古朴而典雅。了解了上面几点, 处见精神。或只写人物性格的一个小 做题可能相对容易一些。 凸面,或只写人物心理上的一道波 6.体会写作技巧。小小说因其篇 痕,或只写人物情绪上的一丝变化, 幅短小,故对写作技巧要求更高。结 或写人物思想、意识上的一点升华, 构上有的双线交叉,内在联系;一人 或只写人物命运的一次小小撞击。分 两事,或两人一事;可以是两条明 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 线,也可一明一暗,互为陪衬。 点:①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 7.进行深人解读。小说主要是通 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 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过写人物来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作家 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 ④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境; 的审美理想。作家通过小说描绘出有 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② ⑤自然环境可以暗示社会环境,揭示 血有肉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并且 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 社会本质特征。高考试题也通常围绕 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充分表现人的感 角度进行分析。③分清主次,把握其 上面几点设题。 情。有良知的作家无不在作品中正确 主要性格特征。④把握人物性格的发 4.探讨文本主题。主题是小说的 地表现高尚的人道主义和人性美,以 展变化。 灵魂,主题的深浅决定着作品价值的 启迪社会,启迪人生。小说中的“人 3.重视环境描写。小说的环境描 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着重理解它 文精神”正是作家所要追寻的理想, 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 的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必须联系 因此,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对此进行 人物关系,风俗人情以及自然景物等 小说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意 深入解读正是为了获得价值取向和得 方面,概而言之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 图。此外小说的叙述角度、结构和语 到审美愉悦。I匿I 境两个方面。其作用有以下几点: 言,都与主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 教研天地 ①交代人物活动背景;②点明事件发 主题时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相同的 戚宁,于欣,语文教师,现居山 2009 09 生的时间(节令)、地点;③推动故 题材,采用不同的结构、语言和叙述 东蒙阴。本文编校: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