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未来旅游业发展应加强文化建设

我国未来旅游业发展应加强文化建设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产业经济

我国未来旅游业发展应加强文化建设

刘 琪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300222

随着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国内旅游者已经意识到旅游不仅是游山玩水,而是获取新体验的文化交流活  摘要:

动.国际旅游者对博大精深、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国文化同样具有浓厚的兴趣,希望深入其中了解、认识、感受、体验古老文化与现代交相辉映的中国文化,给中国文化旅游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广阔前景.

关键词:旅游;文化交流;特色元素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1905-0122-02

一、未来旅游业发展应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文化产业逆经济周期增长的特性对提振国民经济的

贡献

在上世纪2美国0年代末发生的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人即使领取救济,节衣缩食也要进影剧院,寻求精神安慰与快乐、感受温暖与希望.这促使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箫条时期涌现了大量的电影艺术经典作品,比如说卓别林的无声电影,小童星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系列影片等,1929年还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进而推动了美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这是一个国际上应对经济危机的案例.进而引起的全世界金融2008年由美国发端的金融危机,

危机来看,十年间,我国实体经济遭遇寒冬,而文化产业增加值还是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发展,文化产业业态不断丰富,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文化经济力不断彰显.其中影视业、游戏产业、网络文化、数字内容服务、文化旅游等发展非常抢眼,这充分展示了文化产业逆经济周期增长的特性和规律,充分体现了文化产业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对国民经济的提振作用和独特贡献,这是任何一个产业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多层次、多方面精神2􀆰文化是唯一能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的产业

新世纪以来,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支持下,产业结构、

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加速发展.自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从32004年到2016年,440亿元增加到

2016年的30785亿元,GDP的占比也由1􀆰94%提升到

我国文化产业增4􀆰14%.从2004年起到2011年,7年时间,加值突破了万亿元.2文化产业年均增速在2011年前,0%

以上,对国民经济增量的贡2012年之后年均增速在14􀆰2%,献率平均达到了6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速.综上所述,文化产业长期以来整体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态势,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3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

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充实了人民的文

化生活.所以说,文化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生态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3􀆰国家政策导向的需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掘城市文化资源,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国家“十二五”时

“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鼓励各地积极发展依托文

化遗产的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特色文化服务,打造特色民

[]1”族文化活动品牌.为大力推动特色文化创意发展,有关部

,门出台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

包括工艺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特色节庆、特色展览等特色文化产业.引导特色文化产业与建筑、园林、农业、体育、餐饮、服装、生活日用品等领域融合发展,培育新的产品类型和新兴业态.还提出了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带、建设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打造特色文化城镇和乡村、健全各类特色文化市场主体,培育特色文化品牌、促进特色文化产品交易.这在当前党中央强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特色文化旅游被赋予了更重大的意义.

二、旅游业应突出景区特设文化、特色元素的融入

说到特色元素和特色文化,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乡土情结,提起自己的家乡总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情.特色是历史的沉淀、文化的传承,是由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特定环境所决定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由于其历史、地理的原因,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构成了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大地数千年累积形成的特色鲜明、沉淀深厚、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源泉.

特色元素融入景区娱乐1􀆰特色文化、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对区域和民族特色资源优势的挖掘和利用,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形成了民族民间演艺、民族民间工艺品、地域特色文化体验、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等特色文化产业.例如,吴桥作为我国杂技发祥地,世界闻

,明的杂技之乡,已成功地举办了六届“吴桥杂技艺术节”并

获得“东方杂技赛场”的美称.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更替、复杂的演出环境、多变的消费需求,以吴桥为集中区域的杂技艺人族群仍在不断丰富、探索和创造多彩的杂技文化.

广西阳朔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利用传唱

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9比22013年底,1􀆰85万户,004年增

加了近2倍,文化产业从2017年底达到了314万户.另外,业人员总数达到1比2760万人,004年增加一倍.资产总额已经超过了1比20万亿元,004年增加了4􀆰6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这些市场主体不仅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同

1 22全国流通经济

至今的广西刘三姐民歌作素材,享誉中外的旅游名胜漓江山水景观作舞台,运用现代的声光电,创新创作的综合性、特色性、民族性的巨型演出,从2004年公演至今.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特色经典创新发展的成功案例.由于这个案例的出现,丰富了我国艺术表演品类和文化产业业态.此外,天津的杨柳青年画集聚区就非常有当地的民族特色;四川九寨沟演艺集群为景区注入了文化活力;河北传统民间工艺产品系列,像民间乐器、年画、剪纸等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产业门类;青海省依托唐卡、彩画、雕塑、雕刻、堆绣等形成了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包括民族工艺品、演艺、文化旅游在内的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2􀆰地方特色美食丰富了旅游的感受餐饮作为旅游六大要素之一,它的地域性、民俗性、民族性等人文特性,既是旅游的重要吸引物,还是保证游客旅游行程能够持续进行的基本要素,同时也在旅游营销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途中或旅游目的地的饮食状况直接关系到游客对本次旅游满意度的评价.

利用美食元素进行旅游目的地的民俗文化营销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韩国电视连续剧«大长今»以饮食为核心,精心策划,对赴韩旅游的促销作用已成为旅游营销的经典案例.我国旅游餐饮的营销,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更多地侧重于菜系特色差异.但是,将美食作为营销重要元素的意识已经在逐步形成“.迄今为止,最为典型也是最大的一次营销是2003年中国‘

烹饪王国游’主题旅游年”活动.各省市纷纷推出美食主题的旅游产品线路,如四川省推出“游‘三国’线,

品‘三国’宴”、“川南悠闲游,大饱竹荪宴”、“游世界遗产、品藏羌风味”;珠海市举行“200300中国烹饪王国游(

珠海)开年暨广深珠万人美食游”;福建23年推出“

福建传统闽菜品尝线”、“福建风味小吃品尝线”等8条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线路.另一方面,近些年各地依托节庆、地方美食推出各类美食节活动.2003年3月~11月期间,

单是由国家旅游局登记在册的全国性旅游美食节就多达30个.

[2]

例如:长沙作为湘菜中心,可谓是吃货们的福祉,除了长沙地道的特色小吃,美味的湘菜也是不容错过的.作为湖南

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火宫殿,开在火宫殿牌坊旁边,是

一家颇具经营特色的风味名店,这里不仅店堂古色古香,还集聚了民俗文化、火庙文化和饮食文化.火宫殿总店位于繁华的坡子街之上,从热闹的黄兴南路步行街上就可以看到坡子街的路牌,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长沙小吃扎根的之地,也是最市井化的地方.在民国时期的文夕大火让火宫殿的殿宇几乎焚毁殆尽,只剩下了古牌坊,如今修复后的火宫殿规模比之前扩大了好几倍.在火宫殿酒家的楼上,可以一边吃饭一边欣赏窗外的风光,在酒楼可以自己点菜也可以选择自助,非常方便,这无疑增加了游客来长沙旅游的兴致,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3􀆰旅游建设应以旅游目的地建设为主,

景区建设为辅现代的文化旅游已呈现出无景点化趋势,游客从景点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如北京南锣鼓巷、成都锦里等这些文化休闲区、文化艺术集聚区、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主题公园、博物馆、文化空间已经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载体.全域旅游注重引入和发展多样化的文旅产品,特别是“商、养、学、闲、情、奇”等功能的开发,通过各种旅游要素的发展带动消费业态

产业经济

的转型和升级.随着“文旅业呈现多产业合作的格局.+例如”的不断融合发展:健康产业、体育产业,文化旅游产

、文化创意、休闲娱乐、会展商贸、教育研学等多产业通过垂直、水平和侧向三种形式的合作,必将导致未来旅游业产生更丰富的新型业态.此外,如主题游乐、航空运动、露营地等国际上被受游客喜好的文旅业态,也将伴随着我国旅游建设的进一步改革深化,逐步引进到国内.总之,随着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及国外旅游业态的引入,加快了我国文旅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步伐.

4随着特色小镇政策的推进落实􀆰旅游小镇应突出其独特的小镇文化,新时期文化旅游产业发

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文旅小镇将迎来一个快速增长期.文旅小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保护为主的中国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例如皇城相府、福建土楼、安徽西递;另一类则是以利用为主的新型特色小镇,如古北水镇、彝人小镇、马嵬驿.这些都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发展空间.

福建土楼,又称“客家土楼”

[3]

宝,因其大多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因作此为得福名建.民福居建中土的楼瑰从产生到成熟历经宋、元、明、清和民国几个时期.福建土楼均为两层以上的房屋,构建时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将未经烧焙的土,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群世界遗.在第[4]

、洪坑土楼群产名录、»田螺坑土楼群.福建3土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

楼、包初溪土楼群含高北土、楼河坑土楼群群、大地土,楼以

及和贵楼、怀远楼、衍香楼、振福楼,但被称为“土楼之王”“国

之瑰宝”的是二宜楼.二宜楼位于现今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境内,作为我国圆土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它以宏大的规模、科学的设计、合理的布局、完好的保存而闻名全球,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土楼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几十户、数百人同住一楼,既反映了客家人喜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传统习俗,又使得土楼的后代子孙在无须翻看族谱的情况下便能道出家族的源流,沿袭家族传统.从这方面看,可以说福建土楼既是一部土楼史,又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它在整个土楼设计中融合了客家人的人文文化.参考文献:[1]施俊玲经频道􀆰未来文化旅游产业武大发展趋势[/财[2]张广瑞-金融界,,刘德谦2􀆰021080-98年-1中7􀆰EBOL].

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福建M].,土楼:客家人的建筑遗20产09[􀆰EB/OL].光明网,201[4]-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03-13􀆰5[EB/OL]中国政府网,[5]-.2016-04刘旗12􀆰􀆰推动文化和旅游真融合、深融合[中国文化报,[6]戴斌201􀆰8绘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蓝图~12-25􀆰N].

[中国旅,2019-01-07􀆰N]游报.

作者简介:刘琪,天津商务职业学院,高级讲师.

全国流通经济1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