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0-04-12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作者:石森 王红杰

来源:《现代交际》2014年第05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下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报告的整理分析,结合文献资料与走访调查,对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就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旨在指导大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并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 体质健康水平 影响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5-0117-02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高度重视,通过发布的检测报告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存在下滑趋势。为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各高校均为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付诸巨大努力。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报告进行分析,结合各高校体质健康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影响当下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就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出建议与对策。 一、影响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自我意识因素 (一)身体健康重要性认识欠缺

体育锻炼意识淡薄,缺乏身体锻炼。大多数学生除了每周的体育课以外,没有额外的体育运动,有体育特长或运动习惯的只占少数。缺乏规律且科学的体育运动锻炼方式与体育锻炼意识,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课余体育锻炼意识薄弱

参与体育活动的强度达到了中等以上标准的只占大约三成,而认为参与体育活动的强度没有达到中等程度以上标准的比例占据大多数。在我国,参加体育活动每周在三次及以上且每次体育运动时长超过30分钟才算强度达到中等。而调查结果表示,大部分学生在实际锻炼中没有达到这一基本标准,其体质下降是理所当然的。 (三)不良日常生活习惯影响

大学生沉迷于网络。随着大学校园内互联网的普及,现今在校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台电脑,在网上长时间玩游戏、聊天、购物等。以至于引起一连串的问题,即不运动、不吃饭和沉迷于虚拟世界、饮食不规律、不营养。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与饮食有很大的关联。目前,影响大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正常发育的主要问题是膳食结构不合理,忽视维生素的摄入,再加上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饮食不规律,经常不吃早餐,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 (四)不科学的运动方法与运动项目安排

大学生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往往回避选择大运动量的活动方式。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大学生在吃苦耐劳方面总体不如上一代,即使要求他们进行身体锻炼,他们也会选择运动量小的体育项目或者选择在室内进行。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与体育的拼搏精神相左,继而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水平。

二、影响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客观因素 (一)学校体育基础设施欠完善

学校体育器械、场地相对缺乏,整个校园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有效管理。学生公寓群距校区具有一定距离,公寓附近体育场地更是受到了巨大限制,部分学生面临着无场地锻炼的境地,这些硬件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学生的体质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家庭体育意识培养的缺乏

家庭因素。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我国人口的同时,亦带来了一定负面作用。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家长对子女变得越来越宠爱,过多的宠爱带来了许多健康、教育、心理、生理和思想品德上的问题。此外,家长过分强加给子女的理想与技能,占用了大量课余时间,过分的知识学习忽略了体育对于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没有良好地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体育锻炼意识。 (三)学校体育课程制度性约束

我校开展必选课与任选课集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锻炼兴趣,但是也存在局限性与弊端。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耐力、速度、力量、协调能力等基础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导致相当一部分体型超重偏胖造成学生接受单项体育技术技能的速度较慢,影响了学生对体育技能学习掌握的过程和积极性,最终影响了终身体育意识、能力的形成。

三、促进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意识培养

1.强化健康体质意识,培养终身体育思想。当今社会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即人才竞争。而人才的培养不仅使其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社会责任与道德,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其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教育和体育工作者要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和人才观念,让他们把“健康第一”的思想贯彻到学习和生活中。通过体育锻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或参与体育赛事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育认识,激发和培养学生身体锻炼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身体锻炼中体验到成就感与知足感。以兴趣的培养为出发点,加上坚强的意志品质做保障,将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增加到体育选项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形成终身体育的价值观念。

2.督促大学生规律作息习惯。由于学习、科研、考试、上网聊天、沉迷网游等原因,在大学中出现了晚睡早起、晚睡晚起、早睡晚起等非正常的作息制度,午睡更没有保障。不规律的作息制度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在校大学要坚决抵制网络的诱惑,科学安排好学习、科研和其他活动时间,尽量戒除不良的作息习惯,养成科学的学习生活习惯,使自己在完成学习工作的前提下又能拥有健康的体魄。

3.提高大学生日常饮食质量。俗话说“病从口入”,根据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可以发现,很多在校大学生有过于肥胖或过于消瘦的现象。过于肥胖的现象在男生中较为常见,过于“苗条”的现象在女生中较为常见,而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大部分是与饮食有关。部分男生经常吃过多的“垃圾食物”,而且他们对肥胖的担心较之女生较少,因此出现“口不择食”。女生们为了保持“苗条”的身材,出现不吃或少吃的饮食习惯。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改善他们的饮食习惯很关键。

(二)完善学校体育健康培养机制

1.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大学生对日常体育锻炼的忽视,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课程压力。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学校应在课程设置上丰富学生自由选择空间,制订针对性的体育锻炼课程,加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监督工作。把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纳入体育教学课程体系中,通过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2.明确体育教学目标。针对湖南大学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需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始终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终身体育”为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心理健康得到全面发展。针对体育教学相关研究成果总结经验,加强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推广与宣传,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与原则,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3.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体育基础设施是在校大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物质保障,当下普通高校普遍出现运动人员增加与场地短缺的矛盾,这就要求学校领导重视学生体育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在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提供物质保障。针对普通在校学生人数多,运动场所少等问题,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就应加强对体育设施场馆进行科学管理,尽量满足学生的身体锻炼对体育设施场馆的需求,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参考文献】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3]段黔冰等.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质现状、成因及健康对策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4]任丽敏.《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不及格学生情况分析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 [5]杨玉伟.大学生国家体制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2009,21(3). 责任编辑:武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