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老舍,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样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我国清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D.《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其短篇小说往往带有讽刺意味。
2 .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水击(拍打) 循其本(顺着) 尽其材(竭尽) B.修睦(修养) 怒而飞(奋发) 食马者(通“饲”,喂) C.志怪(记载) 学学半(学习) 何所营(需求) D.自强 (勉励) 男有分(职分) 惜不得(爱惜)
3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作者是张养浩。 B.《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 C.《三峡》《醉翁亭记》、《小石潭记》都是山水游记散文。 D.“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6年第一季度,盐城GDP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5%,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却上涨2.3%。 B.林中的小溪越过一道道障碍,汇聚成一股股溪流,唱着清脆的歌声,跳着优美的舞姿奔向远方。 C.对于为什么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他陷入了沉思。 D.你将你的对手变成了朋友,难道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完美的战胜吗?
二、字词书写
5 .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第 1 页 共 11 页
彩棱(______)镜 淅沥(______) 吝啬(______) lì(______)临 高miǎo(______) 静mì(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换个角度看问题 刘淑萍
①朋友圈有人发来一条微信,点开看是四幅图,第一幅是只青蛙,第二幅是个花瓶,第三幅是“天使与魔鬼”,第四幅是“老妇和少女”。图片间有文字:你看到了什么?青蛙?花瓶?天使?老妇?那么请你换个角度看一下,你又看到了什么?
②按照提示,我换个角度来欣赏图片。第一幅图横过来看,青蛙变成了一匹马;第二幅图看白色的部分是个花瓶,但看旁边黑色的部分则是两个女孩的头像;第三幅图看白色的部分是很多身穿裙子的小女孩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再看黑色的部分则完全成了面目狰狞的怪物;第四幅图正着看是位老妪,将手机倒过来180度,看到的竟然是一位漂亮的妙龄少女。
③非常神奇,我佩服制作者的创意。这条微信告诉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有多么重要!
④青蛙和马、花瓶和女孩、天使与魔鬼、老妇与少女,有的风马牛不相及,有的是美丑的对立,有的是人生的两端,可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影像,竟然可以互换。
⑤想起盲人摸象的寓言,摸到耳朵者,说像簸箕,摸到大腿者,说像柱子,摸到尾巴者,说似绳子。苏轼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指出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往往是事物的局部,有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才能摆脱主观成见,观察事物,左看右看,横看侧看,才能看到各种影像,从而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⑥鲁迅先生说,一本《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也是说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个方面,硬币有两面,人生也有正面和背面。阳光鲜花,青春美貌,友谊爱情,事业成功……这些都是正面;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谁都会经历坎坷挫折,疾病衰老,可能面临背叛失误,生活暗淡无光,郁闷、烦恼、惆怅、痛苦……这样的时候,倘若能够调整思维方式,调整心态,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或者换个积极的活法,生活也就充满了希望和快乐。
⑦台湾作家刘墉有一位朋友,与一个离过两次婚的女演员结了婚,当别人说他捡了个剩货时,他说:我开个旧奔驰,虽是三手货,但马力很足。就像我太太,在演艺圈20多年,见过多少场面,现在老了,收了心,没了以前
第 2 页 共 11 页
的娇气、浮华气,却做得一手好菜,又顾家。其实,她真正最完美的时候反而被我遇上了。当别人又说她看不出当年的风采、并不完美时,他又反驳说:我自己也不完美,谁没有往事,谁不是千疮百孔。正因为我们经历过一些事,所以都成熟都知道珍惜,这种不完美正是一种完美啊!
⑧人人都有烦心事,遇到烦心事,试着换位思考,让乐观主宰自己,可能就会有好心情,继而带来好运气。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凡事往好处想,积极努力,可能你很快“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时你会觉得豁然开朗:世界原来如此美丽!
(选自2017年第11期《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6 . 本文作者主要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7 . 文章以朋友圈里的一条微信作开头,有何作用? 8 . 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9 . 下面的这首七言绝句能否作为本文的论据?请简要谈谈。 侬家家住雨湖东,十二珠帘夕照红。 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画图中。 (郭六芳《舟还长沙》) 遥远的岛(芬兰)别卡宁
在天气晴和的日子,辽阔的水面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一个孤独的小岛;打从汉奈斯和别卡记事的时候,他们就总是对那个小岛怀着永不减退的兴趣。
岛上密密层层长着一片茂密的、异常高大的松林,因此小岛宛若一束绝妙的花束,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花瓶里。它从早到晚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中。当太阳的巨轮在东方天际刚一露头,这一瞬间,阳光就已经在爱抚小岛上那些参天大树的树梢了;而当红日西沉的时候,它又仿佛依依惜别,用熊熊燃烧着的余晖把那些树梢染得红艳艳的。风和暴雨在小岛上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猖獗,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而轻信的态度迎接它。每当风暴大作,海浪撞击着岸边的岩石,浪花四溅,几乎一直飞上松树梢头。风在浓密的树冠间狂暴、凶狠地猖狂肆虐。阴雨的时候,小岛仿佛裹在一片灰蒙蒙的雾幕里,看起来神秘得像一个谜。
“真有意思,在近处它像什么样呢?”两个孩子多次互相询问。
他们竭力想探听小岛上的情况,常常向父亲提出一连串无穷无尽的问题,然而得到的却只是一些很简短的回答。
第 3 页 共 11 页
小岛实在是太没有价值了,怎么能引起一个成年男人的兴趣呢。
不过孩子们从远处用自己的眼睛眺望着小岛,他们决不能相信,它是像父亲所断言的那样索然无味。他们从前就已发现,世界上有不少事物,它们的美不能打动父亲的心。
孩子们的思想里片刻也忘不了这个小岛,而且有一天他们觉得:他们简直是非到那儿去一趟不可了——这是不足为奇的。
不过怎么去呢?路很远,父亲极其严格地禁止孩子们用船,他们也不敢违抗他的禁令。那么怎么办呢?因为要到那个小岛,只能从海上去——坐船或者是从冰上走过去。这么说,没有任何旁的办法了——得等到冬天。
这期待已久的日子、实现理想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两个孩子用由于急不可耐而发抖的手拿出了滑雪板偷偷地上路了,他们的心在战栗。冷彻骨髓的一月的寒风刺痛他们的面颊,使他们感到像火烧似的。遥远的太阳的寒光照得人眼花,可是毫无暖意。滑雪板滑得很顺利,孩子们看到前面就是在寒冷的闪光中变化万千的目的地,于是越来越鼓足劲头,继续向前滑去。他们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到了那个奇迹的岛上,而随着每一次挥动滑雪杖,它离他们就越来越近了。
他们曾那样日夜梦想的奇遇,千百万令人头晕目眩的童话中的奇遇——当他们的脚踏上小岛的那一瞬间,这一切就都要实现了!所有他们读过的童话,所有他们梦想过的奇迹,千千万万的童话和奇迹,今天一定都会成为现实。他们的嘴笑得闭不拢,眼睛也向风,向太阳和灿烂发光的雪面冰凌微笑着,他们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只除了一点:今天是他们的节日,滑雪板正带着他们向遥远的小岛飞驰。
当太阳的最后一束光线在遥远的小岛上逐渐熄灭的时候,孩子们回来了。他们回来的时候十分疲倦,神情严肃。在他们那少年人的心里带回了一个可怕的生活的秘密。他们的思想里再没有任何关于奇遇的想法。他们的心里再没有任何希望。他们已经不再向小岛眺望了,虽然在深红色的夕照中,岛上寒冷的闪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耀眼夺目。他们不再眺望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真实情况,赤裸裸的、阴郁而令人痛苦的真实:遥远的神话般的小岛原来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可怜的荒野,遍地砾石,遍地都是暴风雨遗留下的痕迹。那儿只有普通的泥土和石头,最常见的石头和泥土——和他们的脚每天踩着的泥土完全一样,甚至还要差一些,更加粗糙,更加贫瘠。岛上的树林里也是一些最普通的树木,最常见的松树,高大的褐色树干耸立在乱石之间,生着弯曲的、被暴风雨折断的树枝。
不,他们再也不想看那个小岛了,无论是今天,还是旁的日子——永远,纵令生活突然变得千百倍阴郁,枯燥无味和毫无意义。
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他们伤心地痛哭,不能回答自己;为什么他们这么难过,为什么睡梦不肯来临。
第 4 页 共 11 页
10 . 概括文中两个小孩的心理变化过程。 ——执着—— ——
11 . 指出第二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12 . 文章在孩子们回来后才写出小岛的真相,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3 .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4 . “遥远的岛”有何含义?面对生活中种种的“遥远的岛”,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
四、句子默写
15 .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 (1)两岸连山,__________。 (2)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3)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4)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 (5)__________,皎皎河汉女。 (6)岂不罹凝寒,__________。 (7)__________,志在千里。 (8)夕日欲颓,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文言文阅读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大将军邓鹭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
第 5 页 共 11 页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妻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永宁元年,代刘恺为司徒。明年,邓太后崩,内宠始横。安帝乳母王圣,因保养之勤,缘思放恣:圣子女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奸赂,尤为骄淫。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瑰遂以为妻,得袭护爵,位至侍中。震深疾之,诣阙上疏,书奏不省。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待李闫兄于震,震不从。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待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震曰:“如朝是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由是震益见怨。
三年春,帝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意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馆,布单被载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节选自《后汉书·杨震传》) 16 . 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1)举茂才 (2)以此遗之 (3)由是震益见怨 (4)樊丰等因乘舆在外
17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此遗之
A.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
B.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D.不以疾也(《三峡》)
第 6 页 共 11 页
18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展早年便精通《欧阳尚书》,并且博览群书,做学问一丝不苟,因而被当时的人誉为“关西孔子”。他数十年不答州郡礼命,年纪大了仍然志向坚定。
B.杨震上任时,路遇故人王密深夜怀金私谒,他不为所动,发出“四知”之论,令王密惭愧而出。
C.杨震任司徒时,国舅耿宝向他举荐中常侍李间的哥哥,他没有听从,招致耿宝从此怀恨在心,后来伙同樊丰,诬害了他。
D.杨震一生做官清廉正直,不阿权贵,因此屡遭奸人谗害,被遣归之后,仍不改本色,最后饮鸩而死,令人扼腕。
19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2)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
六、诗歌鉴赏
阅读《我爱这土地》一诗,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0 . 诗人借“鸟”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 7 页 共 11 页
21 . 诗歌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如果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22 . 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的歌喉?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3 . 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中加着重号的词“将”是 。诗中“东风”指的是 。
24 . 对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B.“前朝”指的是三国时期。
C.这里“二乔”的命运形象的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D.这首诗热情的歌颂了“周郎”在赤壁之战中的丰功伟绩。
七、作文
25 . 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第 8 页 共 11 页
含义
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
2
、
第 9 页 共 11 页
四、句子默写
1、
五、课外阅读
1、
六、诗歌鉴赏
1
、
2、
七、作文
1
、
第 10 页 共 11 页
第 11 页 共 1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