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简洁明快的钢琴曲《解放区的天》

简洁明快的钢琴曲《解放区的天》

2021-08-12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简洁明快的钢琴曲《解放区的天》

2019-10-13

【摘要】钢琴曲《解放区的天》其浓郁的乡⼟⽓息、简洁的钢琴织体、明快的和声风格,⾄今仍是中国钢琴⽂献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本⽂主要通过作品产⽣的背景、结构、艺术特⾊等三⽅⾯的探讨,引起⼈们对钢琴教育和钢琴作品中国风格的关注和认识。

【关键词】中国风格 和声特⾊ 钢琴织体 民族⾊彩

钢琴曲《解放区的天》产⽣于1963年,当时正直中国⾳乐界提出三化(⾰命化、民族化、⼤众化)的号召,出⾝于典型知识分⼦家庭的储望华,在参加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称四清运动)中,有了改编当时流传的⾰命歌曲《解放区的天》为钢琴独奏的想法。

对于这样⼀⾸在中国钢琴⾳乐⽂献中有着特殊意义的作品,本⽂仅从作品产⽣背景、结构分析、艺术特⾊等三个⽅⾯为研究⽅向,希望通过对《解放区的天》的探讨,引起同⾏对钢琴作品中国风格的关注和认识。特别是当今全国各地⼤唱红歌,提⾼全民⾳乐素质,适时地改编移植民众中影响强烈、短⼩精悍、健康向上的经典歌曲为钢琴或其他器乐作品,显然就有着特殊意义和积极作⽤。

⼀、《解放区的天》的产⽣背景

《解放区的天》原是⼀⾸地道的民间传统曲调,流⾏于河北沧州南部,盐⼭以及冀鲁交界地区,歌词为数唱“⼗⼆⽉”的内容。1943年,刘西林[1]在⼤秧歌运动中,运⽤原来民歌的曲调填词,写⼊了《逃难》的秧歌剧⾥,成了该剧的主题歌。改编后的歌曲在流⾏的过程中,歌词⾥的“边区”被改成了“解放区”,曲调也相应增加了⾳符,歌曲旋律基本保持了原样。由于在那⽕红的年代⾥,该曲被⼴为传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经典⾰命歌曲。

⾳乐是⼈的内⼼感情付诸于声⾳的艺术表现。《乐记》中“民⾳之起,由⼈⼼⽣也”,“致乐以治⼼”。当然,这是指古代中国⼈的⾳乐⼼理,上个世纪60年代初,受当时政治⽓候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为这⾸作品提供了出⽣的⼟壤和环境,钢琴改编曲的形成和出现也就顺理成章。同时也为储望华独特的创作⼿法和风格形成起到了催化剂作⽤,这也是在那样的时代环境、个性以及经历的影响下所形成的。⾳乐与其他艺术相⽐较,表现情感运⽤的艺术材料以及表达⽅式是不同的,⾳乐所⽤的艺术材料主要是乐⾳。作者运⽤乐⾳来表现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情感反应和⼼理体验。储望华调动了⼀切可能的乐⾳,倾注于《解放区的天》之中,表达了他⼼中的“中国⽂化,中结是不可改变的”,[2]这种⽮志不移的爱操,对中国钢琴⽂化的⾚诚眷念,顺应时代背景的要求,符合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性和⼈们的⽣活现状,打上了明显的时代烙印。⼆、作品的艺术特⾊

乐曲分别由《解放区的天》和《咱们领袖》的完整旋律贯穿在前后两个主题之中,其中《解放区的天》为⾸部和再现部的主要主题,《咱们领袖》则为插部主题。

作品的结构运⽤了中西结合的创作⽅法,在三部曲式中融⼊了中国民族⾳乐中起、承、转、合的语句特⾊,在对⽐段落⾥运⽤了插部的写作原则,使得作品段落与段落之间充满了⾊彩性的对⽐,较好地反应了解放区的天是⼈民翻⾝做主后崭新的天。中部《咱们领袖》的引⽤为插部带来了明媚的⾊彩,速度明显慢于⾸部,给⼈以悠扬舒展清新的感觉,再现部⼜回到⾸部主题。(⼀)结构特⾊:

这是⼀个带插部性的三部曲式作品,结构图式如:

全曲由164个⼩节构成,⾸部曲调由引⼦与重复乐段A+A1加引⼦因素写成的连接部分构成。其中,重复乐段A1为A乐段的⾳区作⾼8度移位,突出了由⾳区产⽣的⾳⾊与⼒度的对⽐。中部是⼀个插部,主题是陕北民歌《咱们领袖》,充满了浓郁的地⽅民歌⾊彩。这个插部由起、承、转、合四部分构成,加上后⾯的连接部分,整体构成对⽐性的中部。再现部的主题⼜回到了《解放区的天》这⼀曲调旋律,并由原来的⼆段式扩展为变奏因素的A+A1+A2三段式,它与尾声⼀道构成了再现部分,其中A1是A的⾼8度移位,与⾸部相同,A2为A的变奏。最后⽤主题因素结尾,完满终⽌全曲。(⼆)旋律特⾊:

全曲贯穿了民间锣⿎节奏,动态的旋律勾勒出轮廓的形态,这是作品的主要特点。主题旋律构建在欢快的秧歌节奏之中,连续平⾏的⾳⾼在跳⾳的陪衬下显得从容⾃如,随之⽽来的附点⾳型把前后两个动机有机的联系起来,暗⽰出旋律内在的语⽓和情绪。(见谱例1)

在曲调的写作过程中,作曲家注重了民族风味的表现技法,如在引⼦的连接部分(第4-13⼩节),连绵不断的快速旋律由⾼⾄低层层模进、环环相连、⼀⽓呵成,这即是传统民间“连环扣”旋律发展的⼿法,它与伴奏声部中匀速的锣⿎节奏共同构成了⼀幅欢快⽽热烈的场⾯,极具典型的北⽅⾊彩。(见谱例2)

在民族曲调中,⼩⼆度⾳程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乐曲却把⼩⼆度⾳程作为⼀个亮点加以强化运⽤,如在⾸部第27⼩节处,作曲家巧妙地将⼩⼆度⾳程安排在中、低⾳声部,⽤这个⾳程装饰了旋律的低⾳,使改编后的旋律增加了柔和的美感,同时,由于这个变化⾳

的使⽤为旋律增添了⾊彩,也为本曲增加了亮点,使听众对本曲有⽿⽬⼀新的感受。(见谱例3)

还有,再现部的变奏部分(第129-146⼩节),充分运⽤了钢琴⼿法中⼋度、三度、六度的跳进,改变旋律的平稳⾛向,从⽽增强了乐曲的欢快情绪,这种钢琴性能特有的作曲技法与莫扎特《⼟⽿其进⾏曲》后段同出⼀辙,同时⼜与中国民间旋律技法加花有着密切联系,快速的⼗六分⾳符围绕着旋律上下跳动,在这样的动态中,储望华将主题旋律隐藏在⼀⽚活跃的⾳符之中,再⼀次突出了《解放区的天》这⼀主题旋律,重复巩固了这⼀主题动机。(见谱例4)(三)和声特⾊:

通常和声在⾳乐中主要是在⾊彩和结构上起着重要的作⽤,它是调性功能的主要表现⼿段,也是作品风格的具体表述。在《解放区的天》中,作者则运⽤和声织体与和声进⾏突出了作品的结构性和装饰性两⼤特⾊。

其和声布局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部是在上声部旋律层的内声部中,通过匀速的节奏,在疏密有序的柱式⾳程织体中,运⽤四五度⾳程和三和弦副加六度的和声⾳响,巧妙地把欧洲和声与中国民族⾊彩的和声连接起来,形成了作品的第⼀个和声织体板块。(见谱例1)

中部的和声特⾊相⽐第⼀板块更具中国风格,从陕北民歌《咱们领袖》曲调改编的钢琴旋律,与上声部的三和弦紧密连接,下⽅声部则是中国古筝似的琶⾳与上⽅形成复合对位的织体(第52⼩节起),这⾥的和声⾊彩,上⽅是欧洲饱满厚实的和声,下⽅是和谐优美的民族和声,⼆者相互交融,刚柔相济,从⽽构成了中西合璧的新型⾳响,这在当时的作品中可谓独树⼀帜。(见谱例5)

第三个和声层次是乐曲的再现部,这⾥的和声织体采⽤⾳程式的伴奏织体,清淡明快的低⾳声部⼀改⾸部浓厚丰满的柱式⾳响,直⾄单⾳式和声分解贯穿低⾳声部,加上跳⾳的弹奏技法,曲调犹如⼀颗颗活蹦跳跃⽔珠跃跃欲试。(见谱例4)结 语

像《解放区的天》这样⼀⾸经过半个多世纪,仍被认可⽽经久不衰的⼩品并不属偶然之作,正如上述分析⼀样,作品中贯穿着特殊的时代背景,积淀了作家的个⼈经历,倾注了作家的艺术精⼒。其艺术风格和特定⾳调既是特定历史的真实写照,⼜是⼀代中国⼈情感的反映。同时,钢琴作品的艺术形象并不像声乐作品的艺术形象那样通俗易懂,这部作品通过把声乐形象转换为器乐形象取得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是在中国普及钢琴作品的有效途径,本⽂希望通过对钢琴作品《解放区的天》的分析,引起⼈们对钢琴作品和钢琴艺术中国风的关注和认识。注释:

[1]刘西林同志是河北沧县⼈,1936年参加⾰命,1937年参加⼋路军,1938年初被分配到师话剧社,在剧社当过演员,编剧,导演。1942年被派往延安鲁艺学习,延安⽂艺座谈会后,与1943年春,随战⽃剧社返回晋绥边区开展⼤秧歌运动。[2] 著名旅澳作曲家、钢琴家储望华访谈录,《钢琴艺术》2001年第5期,4页参考⽂献

[1] 李耀伦.现代国际乐坛.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67-68.

[2] 张前.⾳乐欣赏、表演与创作⼼理分析.北京:中央⾳乐学院出版社,2006:1-5.[3] 鲍蕙荞.著名旅澳作曲家、钢琴家储望华访谈录.钢琴艺术,2001(5):3-4.[4] 王庆.⾳乐结构与钢琴演奏.上海:上海⼈民出版社,2006.

[5] 黄⼤岗、吴元、黄佩莹,等.周⼴仁钢琴教学艺术.北京:中央⾳乐学院出版社,2006(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学⾳乐学院)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0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简洁明快的钢琴曲《解放区的天》被举报⽂档地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