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卷)

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卷)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长武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卷)

命题人:正小华 校对人:马海燕 审核人:马海燕

一.单选题(1x25=50分)

武汉江岸地区第32届“武汉天地,滨江之春”艺术节暨第二届旅游文化节在汉口开幕。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文化就是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③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④文化不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2.通过举办旅游文化节,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 )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B.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2013年5月某市召开了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全面加快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原因在于 ( )

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C.社会实践是获得文化的唯一途径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4.某市某校举办以“展青春风采,创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该校这样做是因为 ( )

①文化素养需要在一定的文化活动中培养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③文化环境决定文化发展④文化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5.清理了野蛮的混沌,心灵才会荡起纯净的清波;扫除了愚昧的灰尘,思想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 C.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影响 D.人们总是消极被动的接受文化的影响 6.“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10公分的距离。”“多一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多一分温暖。”“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朗朗上口的公共广告语悄然给人们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换。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些广告语可以 ( )

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B.提高人们的文化消费水平

C.发挥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D.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7.2012年4月23日,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在某市全面启动。本次活动以“读书·进步·我文明’”为主题,大力提升广大市民的文化素养。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标志是( )

A.学历水平 B.社会公德、职业功德、家庭美德

C.语言、文字、行为方式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8.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怠慢客人” ;西方人聚餐时实行AA制,可能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可能会导致误解,闹出笑话。这反映了 ( )

A.文化差异体现民族的优劣 B.文化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C.文化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 D.文化差异是人际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9.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诗句的寓意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据《赣南日报》报道,经济发展、城乡发展、社会发展,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十二五”这个历史单元,我们要扛起“富民强州、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责,社会事业实现新跨越。回答10~11题。

10.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个人角度看,就是要不断提高( )

①思想道德素质 ②科学文化素质 ③健康素质 ④社会消费水平 A. 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

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②人的发展同社会发展是同步的 ③人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社会发展可以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文化条件

A. 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着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回答第12~13题。

12.祝福新年,中国人通过贴窗花、写春联、放爆竹辞旧迎新;西方人则装饰圣诞树唱着欢快的圣诞歌。从两种不同祝福新年的节目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①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不同民族、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③各民族文化不相容 ④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A.②④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13.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春节逐渐得到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 )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②有利于扩大中华的影响力

③有利于消除文化的差异 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在“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对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积极建言献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有利于( )

①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②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③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④促进世界文化融合和各国文化趋同

A.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

15.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他本身价值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文化的深度和广度。这表明( )

A.科学文化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B.任何知识文化都推动社会进步 C.知识文化具有继承性 D.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16.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是( ) 24. 电影《第一书记》掀起了观影热潮,这对文化创作者的启示是文化创新必须 ( ) A、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标 ①发挥文艺工作者在文化创作中的主体作用 ②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C、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目标 D、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集中表现 ③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④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17.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标志的是( ) 践 A.传统文艺 B.传统建筑 C.传统思想 D.传统习俗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8.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和为贵”思想,今天我党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古代25. 2013年3月22日,《华龙网——重庆日报》报到,重庆新华书店集全团之力助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党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勤俭节约”是中华推全民阅读工程,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 ) 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党提出要创建“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这说明传统文化( ) ①全民学习 ②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③终身学习 ④建设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

①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③具有继承性 ④其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6.“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共19.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浙江义乌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有关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积极开拓国际文专家指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少数民族地区的曲艺遗产面临流失的困境。这表明传统文化( )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10分) A、要顺应社会时代的变迁,断满足人们精神需求 27. 材料一 2011年4月30日~5月1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合肥举行。中共中央

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他强调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文化改革发展加B.是一种惰性的力量,阻碍着社会的进步

C.决定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将被时代所淘汰 D、一成不变,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速推进的关键一年。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扩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路。

材料二 2011年4月22日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20.中华文化的神奇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前来学习研究。中国每年也有大量留学生到

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世界各地求学,学习外国优秀文化。这表明 ( )

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 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 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C.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世界上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2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关于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正确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的是 ( )

出积极贡献。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 请你谈谈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和深刻意义。(5分) ②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如何推进文化创新。(10分) ③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8.“2011年青竹简国学计划”是由宁波方太集团和《南方周刊》报社联合发起并A.①③④ B. 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主办的国学推广综合性项目,自2010年启动已历时一年。这一公益性国学推广项目,22.我国艺术家表演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优秀作品,因不拘泥于西方

受到很多人的追捧,这反映了当前国内“国学热”的一种趋势。 传统,揉进了京剧的打击音乐、中国传统的旗袍服饰、武术和杂技动作,甚至是皮影艺

“国学热”的背后,应该对传统文化的“冷思考”。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术,才更显得面貌一新,享誉中外。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

谈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10分) A.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艺术创新

29.5月21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 C.文化创新可以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 D.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承认和颂扬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实现和平与团结的世界。对于纪念世界文化多样性电影《第一书记》掀起了观影热潮,很多观众观影后不禁感动落泪。该影片从细节

促进对话和发展日的活动来说,联合国不同文明联盟和教科文组织与从基层到大企业等着手,采用倒叙的方式,生动演绎了沈浩生前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带领小岗村

其他方面携手合作,于5月21日开展针对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做一件事”活动。 人民致富奔小康的典型事例,艺术地再现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已故党委第一书记沈浩

请你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15分) 短暂而绚烂的人生,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任劳任怨,有血有肉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形象。

回答23-24题。

23.从电影《第一书记》的题材选择看,文化创作的源泉来自于( )

A.艺术想象 B.社会实践 C.创作灵感 D.时代精神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