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该文系统分析了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及具体实施过程,并明确指出各环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探究 大学物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053-01
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给学生设置适当的事例和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己去独立探究,这种探究可以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完成,进而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关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概念性和原理性知识的学习。因为物理学本身是以基本概念为基础、以基本原理为框架、以基本方法为指导的科学体系,里面充满了大量的物理规律,再加上大学生所固有的科学素养基础,所以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尤其适用于探究教学法的引入和开展。由于探究式教学法更加注重从过程中获得新知识以及发展能力;更加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从亲身经历中获得知识;更加注重收集证据及由证据到结论的推理与思维;更加注重交流合作,所以探究式教学法也是突破传统的被动填鸭式教学的教改举措之一。 下面我们就谈一下探究式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 创设问题,探究开启
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也是核心,学习活动始终围绕问题展开。探究式教学就是从设定问题开始的,因此,合理设疑是探究式
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根据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内容,悉心考量,精心设计,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启发性强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探索兴趣。比如,在介绍有关科里奥利力知识时,我们可以先创设问题:为什么我们观察到的花瓣的绕向、藤条的盘绕方向,地漏的注水甚至旋风的方向都是逆时针的?这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因为这些现象都来自于生活中,学生有切身感受,其探究兴趣自然被引发出来;在讲解角动量守恒知识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述小猫在几层高的楼上掉下为什么不会摔伤,航船在茫茫大海中航行怎样不迷失方向?用这些事例,这些问题作为教学的开始,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使之真正进入到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和探索中去,进而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将活跃的课堂氛围营造出来,为下一步的深入探究和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探究式教学虽然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教师的指导策划作用同样重要。整个探究活动的安排需要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梯度。对问题的表诉也可以由粗糙逐渐过渡到精确。使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例如,教师在讲授“康普顿效应”时,在学生已明确了“光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实质仍是光子与电子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设计问题—— “光子与电子是否以吸收的形式发生相互作用?”引导同学们去探究,如果以吸收的形式作用,那么
光经物质散射后,将不会有两种成分的射线产生,从而得出:在康普顿效应中光子与电子不可能以吸收形式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再提出第二个问题:光子与电子以什么形式相互作用呢?经过思考讨论,学生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康普顿效应中光子与电子以碰撞的形式相互作用。然后提出第三个问题:光子是和原子的外层电子相互作用还是与内层电子相互作用呢?经过讨论会得到与实验现象相同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物理模型,定量讨论,得出康普顿公式,从而印证了前面的结论。这样我们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3 合理分工,合作交流
现代社会,合作越来越广泛,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而探究式教学所依赖和锤炼的正是这种品质,因为大多数的探究活动都需要合作完成。教师需要事先帮助学生进行分工,明确各自任务,然后指导他们有效的工作,让每个成员都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当然,最好还能够进行角色转换,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它练习,这样他们所获得的锻炼和提高就更全面。比如,在探究物体运动的相关规律时,就需要分别完成计时、测距、计算等一系列工作。这就需要让学生事先制订探究计划,合理而高效地进行分工协作,这里边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好应对策略。即使这样,在探究实施过程中,仍然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大家即时处理。所以说许多探究活动都离不开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许多环节问题都需要
大家共同讨论解决,教师对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方向偏离要及时校正,对确实遇到的难关应给予适当的提示,以保证教学能够最终顺畅完成。当然,在教学中还应当从多方面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用科学术语清晰准确地表达所观察到的现象,学会对别人的观点作出专业的评述或分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集思广益,互相取长补短,从整个探究过程中学会思考策划,分工合作和组织管理,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为提高,这也正是现代教育的目标之一。
4 总结结论,回顾过程
探究式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对得到的结论进行总结、提取和精炼。这个阶段仍要以学生为主体,当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向正确的分析结论靠拢。通过共同的总结分析,对得到的结论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并对结论的可靠性作出评价。当然,最后的科学表述也很重要,需要锻炼学生在表述时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精炼性。
最后还要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回顾和梳理,对整个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进行剖析总结,为以后的探究学习提供参考。
实际上,学生在不断的分析总结和反思过程中,通过将探究过程各个环节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相互比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以拓展,在问题的突破和解决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以及精确的总结分析能力的绝好机会。
总之,与传统教学相比,探究式教学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教学方式十分灵活,有利于因材施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独立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之形成一种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当然,任何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包治百病”,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所适合的情境和条件,探究式教学尤其适用于概念性和原理性知识的学习,而且其教学进程较长,对学生的基础素质要求较高,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因地制宜,多法并举,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志远.浅谈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50.
[2] 衡耀付.大学物理教学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