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思路

谈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思路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谈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思路

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其最根本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乐群、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

然而,近年来素质教育建设并不理想,应试教育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反而有变本加厉的趋势。

现实中以重复训练、低效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得素质教育的实施变得非常困难,不少地方的现实情况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生负担有增无减,向前延伸到了初中、小学、幼儿园。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对非高考中考的科目没有给予应有的位置,还美其名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学生要补课,初中生节假日没休息,高中阶段更将音乐、美术课取消,真可谓是“素质教育喊得凶,应试教育抓得实”,这恐怕是目前许多学校的教育实情。校方经常倒苦水:想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就有家长说不务正业;想少补些课,就有家长担心孩子成绩掉队。还有些家长会振振有辞:在目前的考试制度与就业环境下,“升学率”仍然是第一位的,如果因为推行素质教育使孩子得不了高分、上不了大学,“十年寒窗苦”便会无功而返。部分家长甚至抱着孩子“不上名校誓不休”的态度,不仅不给孩子减负,还给学校加压。还有不少家长片面理解

1

素质教育,互相攀比,以为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就是“不输在起跑线上”,却不考虑是否尊重了孩子的意愿。

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在学校一切都以考试论英雄的今天,学校教师基本上不敢鼓励和挖掘学生们学习以外的各种潜能。有些教师为追求升学率,不惜采用各种方法,大搞题海战术,无度地强化考学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有些教师甚至把中考称为“人生的转折点”,把考学当成人生是否美好的唯一出路。而学生在学校和家长压力下,不惜一切代价为升学,老师不是学生心目中的老师,学生也不是老师心目中的学生。

另一个问题是教材的难度和知识量过大,自主时间过少。我国目前教育的特点是应试、选拔,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程起点高、难度大、知识面窄,学生要背太多的知识、要写太多的作业,要参加太多的课外辅导班,要考太多的试,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没有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来满足自己的爱好。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时没有考虑到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忽略了教材的知识毕竟是“死”的,学生们学习还是纸上谈兵的阶段。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大部分在生产,生活中用不上,本应用于玩儿、用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慈善活动,用于劳动和用于身体锻炼的时间都挤到学习那些在生产生活上使用概率很小的知识上,花在那些让专业教师做都很费脑筋的习题上,更可况要学习几科、十几科的知识,做几科、十几科的作业的学生呢?这难道不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吗?

异化的教育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不客气地讲,学校生产出的产品

2

– 培养出来的学生 – 不合格:具备应试技巧,但学习能力欠缺;会吹拉弹唱,但缺乏审美修养;语文能力和民族文化根基衰退;此外缺乏理性、品德滑坡、意志薄弱、身体赢弱、不爱劳动、社会适应性离人的全面发展越来越远。君不见,中国学生的想象力从小学到高中依次降低,学生心理疾患日益普遍和严重,有些大学生反而连小学生的文明行为规范都做不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中国几千年的科举文化传统,又有现实社会观念的误区,还有教育政策的偏差和学校治理的误区,也有经济社会结构不协调和发展的压力。因此,要从多方面入手系统地塑造适宜教育的大环境,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

下面,我谈及解决这个问题的一得之见,希望群策群力,切实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一、 改革高考制度。

目前,全社会都认为,再怎么推行素质教育,高考也得看分数。这就形成了你喊你的素质教育,我抓我的考试分数。学校不敢开展一点活动,其原因是怕占用了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时间,影响高考,影响上大学。从现在的社会现象中看,重智育(分数)、轻德育的想象当然就无可奈何地产生了,进而造成了现在的社会公德、法律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差,出现了逃课、酗酒、打架、偷盗、诈骗,甚至杀人的现象。如果把造成这些严重问题的原因归于教师或是校长,那是不公平的,这是当前我们这个教育体系重智育(分数)、轻德育所带来的后果。所以,改革高考制度是必须的、紧迫的、也是可行的。高

3

考只考语文、数学、外语(江苏后年执行),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些人会说,如果不考,就没有学生学习这些科目了,无需担心,首先,我们不是为考试而学习,其次,学生各有偏爱。中学本身是打基础的阶段,理化等都不宜搞得太深,如果不学相关专业,在今后工作中用上的也很少。如果对理化感兴趣,可以在大学时选择相关专业进一步学习。这样,学校可以把时间归还给学生,让他们恢复青少年时期天真活泼积极向上的本来面目,使学生有时间发挥特长,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学军学农活动、各种兴趣班、课余体育,甚至为了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而组织的旅游活动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社会,受到锻炼,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社会公德、个人道德和社会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知书达礼;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自立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强健他们的体魄,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帮助他们,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他们同样可以在知识和技术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针对他们在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去处理解决问题。综观人类发展史,不就是先有实践而后才学习,总结出理论知识的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这个道理。

二、降低知识难度。将过高的知识难度降低。难题、偏题、怪题并不完全能起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高的题又

4

往往是脱离实际的,往往是出题者闭门造车编出来的。这样的题,往往不仅难住了学生,也难为了我们的教师,即使学生会了这些知识,他们走入社会参加工作后,也会发现其所学的知识中有70 – 80%是用不到的。这就是我们要求删除教学中与生产、生活联系不密切的知识,降低不必要的知识难度的理由。

三、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全面提高师德素质。教师工作是一种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的过程,教书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崇高的事业。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见面与学生打一个招呼,幽默的几句话,都可以促使师生关系的转化,教师不能歧视成绩差的学生,对待学生应该平等,任何辱骂和体罚学生的行为都没有存在的理由。他们有自己的爱好,特长和潜能,他们接受教育不是为了做“人上人”,而是要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教师“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不是教育学生,而是想方设法对付他们,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失败。所以只有用生命的意识去影响学生,看待教育对象,才能促使教师迸发出对学生爱的火花,构筑一种新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首先,教师必须是一个热忱、诚实、公平、宽厚、遵纪的社会中的一员,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应该远离教师。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既是知识的化身,又是铸造灵魂的能手。再次,教师在学校能够处理好各种关系,化解各种矛盾,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把握各方面的信息,引导学生获取新的知识,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一定的位置。现代教师必须不断发

5

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全面发展。

四、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校要确保音乐、美术等科目的正常化,将学生的体育锻炼日常化,增加社会实践内容恢复并加强劳动技术课,将外语课由做题背诵型向听说写阅方面转换,物理、化学、生物要实现课堂讲解与自然现象观察实验的结合,将数学课由解题型向“概念为主、解题为副”转变,通过语文、历史、地理课传播先进文化和做人道理,加强思想品德、政治哲学的作用,把对自然的爱、对人类的爱融入所有课程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总之,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离不开政策,离不开领导部门的支持。相信经过教育部门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加上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正确的指导,我们国家真正的素质教育一定会实现。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