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海底生物多样性和颜色运用基础知识;
2.学会用不同的颜色和材料画出海底生物;
3.能表现出海底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
1.了解海底生物多样性和颜色运用基础知识;
2.学会用不同的颜色和材料画出海底生物。
【教学难点】
1.能表现出海底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2.让学生对海底生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学生生前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彩笔和色纸;
2.布置钢笔给学生准备用,老师自带。
二、导入
1.播放学生们喜爱的《海底小纵队》电视动画片;
2.提问引入
老师问学生们:你们觉得海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会有什么生物?还有些什么有趣的地方呢?
三、教学内容
1.海底生物的多样性
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一些有趣的海底生物图片,告诉学生们,海底生物形态多样,颜色也很丰富,而且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性。
2.用颜色和材料画出海底生物
①老师向学生演示如何用彩笔和色纸画出1-2种海底生物;
②讲解如何用颜色和材料,比如用黄色和橙色画出黄金鱼、用蓝色和紫色画出海藻等;
③指导学生动手亲自试一试,让学生们自己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海底生物。
3.分享作品
当每个学生画完他们的作品后,老师可以请他们分享自己的作品给大家观看,并让他们对其进行评价和赞美。
四、课后延伸
提供更多有趣的海底生物图片,让孩子学生扩大一下自己的海洋世界视野。
【教学总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海底生物的多样性和颜色运用基础知识。学会了用不同的颜色和材料画出海底生物,并且能表现出海底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和关注海底生物,更加热爱它们。【巩固练习】
1.老师可以出示更多不同类的海底生物图片,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画出自己喜欢的海底生物,并加以彩绘,通过练习加深对海底生物形态和颜色的规律性的认识。
2.通过模仿教师演示的方法,让学生尝试面对面传授画法,来培养每个人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
3.在学生完成绘画项目后,可以开展集体评比,并且让学生彼此欣赏,通过欣赏优秀作品,激发学生静态对于世界的好奇心。
【拓展】
1. 组织学生到海洋馆进行现场学习,边走边看,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海洋科普知识普及工作,提高学生对于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2. 认真学习、深入了解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及其变迁,合理调整现有的行为方式,养成对动植物的体谅与尊重习惯。
3. 主动记录与总结海洋生物的特征,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通过绘画的形式更好地诠释出了生物百态,加深自己对生态环境的深层认识。此,也才是这节课的真正意图。
【教学反思】
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任务需要较高的注意力,特别对于集中力不够的学生来说,是一项有挑战性的练习。在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及难度程度,让学生能够在别扭的情况下施展自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对于绘画和海洋科普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不断养成集体合作和分享学习成果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应该讲解和关注学生牵涉到的疑惑和问题,推动课程更加深入。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学习中懂得更多有用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时提高绘画技巧,实现全面性教学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