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改进的模具强行复位机构[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改进的模具强行复位机构[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9273861 U(45)授权公告日 2019.08.20

(21)申请号 201821732549.X(22)申请日 2018.10.25

(73)专利权人 广西玉柴装备模具有限公司

地址 537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

区天桥路168号(72)发明人 黄贤桂 梁世松 宾胜南 李志鹏 (51)Int.Cl.

B29C 45/26(2006.01)B29C 45/40(2006.01)B22D 17/22(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改进的模具强行复位机构(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模具强行复位机构,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包括定模、动模、固

定模定板、固定板二、卡槽、卡齿、滑槽和钉针板,

内侧表面卡接设置有动模,且定模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定模前端表面嵌套设置有钉针板,钉针板前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动模前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二,固定板内侧表面活动连接有卡槽,卡槽内侧表面卡接设置有卡齿,固定板二内侧表面嵌套设置有滑槽。该装置中复位时通过卡齿向下移动将卡槽从固定板二中推出,推出后卡槽向两侧张开,同时卡齿沿卡槽内侧卡接,来达到一个复位的效果。CN 209273861 UCN 209273861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改进的模具强行复位机构,包括定模(1)、动模(2)、固定板(3)、固定板二(301)、卡槽(302)、卡齿(303)、滑槽(304)和钉针板(4),其特征在于,定模(1)内侧表面卡接设置有动模(2),且定模(1)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定模(1)前端表面嵌套设置有钉针板(4),钉针板(4)前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动模(2)前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二(301),固定板(3)内侧表面活动连接有卡槽(302),卡槽(302)内侧表面卡接设置有卡齿(303),固定板二(301)内侧表面嵌套设置有滑槽(3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模具强行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卡槽(302)分为两个部分,且卡槽(302)相两侧转动角度为±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模具强行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卡槽(302)内侧轮廓与卡齿(303)相契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模具强行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滑槽(304)与卡槽(302)上方呈卡接设置。

2

CN 209273861 U

说 明 书

一种改进的模具强行复位机构

1/2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强行复位机构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0002]目前所使用的一次压铸/注塑成型的工作过程一般包括顺次执行的模具闭合、模具紧锁、原料注射、保压、冷却、开模和注件产品取出,为了便于进行注件产品取出,模具需要设置可将注件产品从型腔中向外顶出的顶出机构,该顶出机构通常包括顶针板和复位弹簧,但由于在实际生产中,复位弹簧可能会因为被卡住而无法正常起作用,或者由于弹簧长时间的使用会出现疲劳的问题,这将直接导致顶针板无法在模具闭合之前先行复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模具加工工艺存在的复位效果差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改进的模具强行复位机构,该装置中复位时通过卡齿向下移动将卡槽从固定板二中推出,推出后卡槽向两侧张开,同时卡齿沿卡槽内侧卡接,来达到一个复位的效果。[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模具强行复位机构,包括定模、动模、固定板、固定板二、卡槽、卡齿、滑槽和钉针板,定模内侧表面卡接设置有动模,且定模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定模前端表面嵌套设置有钉针板,钉针板前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动模前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二,固定板内侧表面活动连接有卡槽,卡槽内侧表面卡接设置有卡齿,固定板二内侧表面嵌套设置有滑槽。[0005]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卡槽分为两个部分,且卡槽相两侧转动角度为±5°。[0006]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卡槽内侧轮廓与卡齿相契合。[0007]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滑槽与卡槽上方呈卡接设置。[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模具强行复位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09]1、该种改进的模具强行复位机构设置有卡槽,且卡槽分为两个部分,且卡槽相两侧转动角度为±5°,装置运行时卡齿从卡槽中抽出,然后钉针板带动卡齿与卡槽向上移动,当卡槽通过固定板二时,两侧的卡槽均向内转动缩小卡槽上方开口顶住卡齿。[0010]2、该种改进的模具强行复位机构设置有卡槽,且卡槽内侧轮廓与卡齿相契合,复位时卡齿向下移动将卡槽从固定板二中推出,推出后卡槽向两侧张开,同时卡齿沿卡槽内侧卡接,来达到一个复位的效果。[0011]综上,该种改进的模具强行复位机构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复位效果差的问题,有较高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卡齿卡接结构示意图一。

3

CN 209273861 U[0014]

说 明 书

2/2页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卡齿卡接结构示意图二。

[0015]图1-3中:1-定模,2-动模,3-固定板,301-固定板二,302-卡槽,303-卡齿,304-滑槽,4-钉针板。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17]实施例:

[0018]请参阅图1至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改进的模具强行复位机构,包括定模1、动模2、固定板3、固定板二301、卡槽302、卡齿303、滑槽304和钉针板4,定模1内侧表面卡接设置有动模2,且定模1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定模1前端表面嵌套设置有钉针板4,钉针板4前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动模2前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二301,固定板3内侧表面活动连接有卡槽302,卡槽302内侧表面卡接设置有卡齿303,固定板二301内侧表面嵌套设置有滑槽304。

[0019]进一步的,卡槽302分为两个部分,且卡槽302相两侧转动角度为±5°,装置运行时卡齿303从卡槽302中抽出,然后钉针板4带动卡齿303与卡槽302向上移动,当卡槽302通过固定板二301时,两侧的卡槽302均向内转动缩小卡槽302上方开口顶住卡齿303。[0020]进一步的,卡槽302内侧轮廓与卡齿303相契合,复位时卡齿303向下移动将卡槽302从固定板二301中推出,推出后卡槽302向两侧张开,同时卡齿303沿卡槽302内侧卡接,来达到一个复位的效果。[0021]工作原理:

[0022]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模具强行复位机构时,首先,检查设备是否完整,是否组装到位,装置运行时卡齿303从卡槽302中抽出,然后钉针板4带动卡齿303与卡槽302向上移动,当卡槽302通过固定板二301时,两侧的卡槽302均向内转动缩小卡槽302上方开口顶住卡齿303,当工件复位时卡齿303向下移动将卡槽302从固定板二301中推出,推出后卡槽302向两侧张开,同时卡齿303沿卡槽302内侧卡接,来达到一个复位的效果。[0023]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4

CN 209273861 U

说 明 书 附 图

1/3页

图1

5

CN 209273861 U

说 明 书 附 图

2/3页

图2

6

CN 209273861 U

说 明 书 附 图

3/3页

图3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