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 2、通过听、唱、舞、奏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3、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并对其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准确地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难点: 歌曲中“草儿青青羊儿肥”的正确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歌曲、柯尔文手势及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二、感受大草原 1、观察图片
2、有节奏的介绍蒙古大草原。
3、畅谈自己对蒙古族风俗习惯的了解。 三、 学唱歌曲
1、师:蒙古人们的爽朗和热情,蒙古草原的辽阔与美丽,真是令人向往。。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蒙古大草原,再来学习一首草原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2、初听教师范唱,感受2/4拍子及强弱规律。 3、聆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4、按节奏 读歌词。
5、学习歌曲曲调,指导学生 用啦、哩模唱歌曲。 6、填词。 7、完整的演唱。
8、歌曲处理:
A、师:前两个乐句唱出了小牧民在蒙古大草原上,那种策马奔腾的自豪之情。想象一下,我们要在草原上骑马放牧该是多么骄傲的 事情啊!请同学们跟老师唱一唱,用你们的表情和声音去表现小牧民的自豪之情。
B、师:当你唱到第三乐句的时候,那是小草在向你点头呢,大家听“草0 儿0 青青”。当你唱到“肥”字的时候,那是小羊对你摇头呢,大家唱一唱。
C、师:当我们唱到“啊哈呵”的时候,歌曲就进行到了最高潮的部分,同学们要唱得热情、豪放、舒展一些。
9、巩固歌曲:师生接龙唱、男女生唱、分段唱 四、创编与活动 1、 用舞蹈表现歌曲
2、 用打击乐表现歌曲。 3、 对比演唱,出示卡片
表现同一主题“草原”的两段音乐在情绪、速度方面有什么不同? 速度 → 情绪 慢 优美、抒情 快 欢快、活泼 、 4、草原歌曲大联唱。
五、小结: 听音乐走出教室,结束课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