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入射角度的精确定位研究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3期 电光系统 No.3 2011年O9月 Electronic and Electro—optical Systems Sep.2011 激光入射角度的精确定位研究 赵书林,孙建国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郑州450047 摘要:基于激光精确告警需求,理论研究了激光入射角和激光偏振角对分光镜能量透反比 的影响规律,在激光偏振角确定的条件下,分光镜能量透反比与激光入射角存在对应关系。 实验中通过改变激光入射角度,研究了分光镜能量透反比与激光入射角的关系,实验结果与 理论研究结果一致。 关键词:激光;入射角度;精确定位;分光镜 中图分类号:TN29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Precise Positioning of Laser Incident Angle ZHA0 Shu.1in,SUN Jian UO f The 27th Research Institute 0,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poration,Zhengzhou 450047,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demand for precision laser alarm,the influence of laser incident angle and laser polari— zation angle on transmit-refect ratio of beam splitter is studied theoritieally.It is revealed that the laser polariza— tion angle is a constant,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ransmit-reflect ratio and laser incident angle.By varying the laser incident angl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mit-reflect ratio and laser incident angle is experimentally inspected.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Key words:Laser;Incident Angle;Precise Positioning;Beam Splitter 捕获目标需时4—10 S;告警精度为8。时,由十字 1 引言 准线捕获目标需时3—4 S;告警精度为1。~2。时, 捕获目标需时1—2 S;当告警精度为0.1。时,目标 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随着激光制导技术的 被定位仅需0.1 S,留给坦克的反应时间则达 迅速发展,用于测距、寻的、攻击等用途的激光武 6~8 S【1 J.由此可见,激光告警设备具备高的方位 器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有效防护地面、海 分辨精度,对于防护目标有充裕的时间采取相应 上和空中目标,加速发展激光武器的侦察告警技 对策至关重要。 术已成为激光对抗的首要任务。 激光告警设备由于能大大提高防护目标的生 2激光侦察定位技术分析 存能力和杀伤力而日益得到重视,激光告警设备 应具备的特性为:方位分辨精度高,探测波段范围 激光告警设备按照探测工作原理大体分为光 宽,灵敏度和单脉冲截获概率高,动态范围大以及 谱识别型、相干识别型和成像型三种。目前激光 虚警率低。在典型的作战情况下,一枚速度为2 告警设备主要采用光谱识别型探测方式,其工作 马赫的激光制导导弹,在3—4 km以外的米格一 原理为:激光告警设备的探测头由多个探测单元 24直升机上发射,从发射到击中目标仅需6.4— 组成,这些探测单元组成探测阵列对整个空间进 8.4 S.这就要求光电对抗系统的反应速度很快,而 行监视,在相邻探测单元之间视场形成重叠,整个 系统的反应时间与激光告警设备的方位分辨精度 监视空间就被探测单元划分为若干区间,每个区 有关,当告警精度为90。一360。时,由炮手瞄准具 间都由特定的探测单元负责接收激光,当这些接 作者简介:赵书林(1981一),男,工程师,毕业于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方向:光学。 14 电光系统 第3期 其中一束为反射光2,另一束为透射光 收激光的探测单元有信号时,就可以确定激光方 分成两束,向是在它们负责的区间内,从而得到激光方位信 4;图1中的光线3和5分别代表一次折射光和二 E表示电场矢量。假设入射光1为线偏 息。光谱识别型激光告警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和成 次反射光,本低等优点,但由于受到成本和体积等因素的制 约,方位分辨角度一般大于20。,方位分辨率较低, 难以满足激光精确侦察定位的需求。 目前已经研制成功的激光精确侦察定位技术 振光,在分界面I上由折射率为n。的介质(一般为 空气)入射至折射率为n 的介质。现将入射光1 分解为相互垂直的两偏振光分量(P分量与s分 量)的叠加,即: 主要有:光纤时间延迟测向技术和偏振编码技术。 光纤时间延迟测向技术依据激光在不同长度光纤 中传输的时间差来区分不同的激光来袭方向,也 就是通过测量光强重心的光纤延迟时间,来解算 激光辐射的入射方位角,而延迟时间通过对激光 信号脉冲波形的测量与计算得到。偏振编码技术 通过对每个光纤窗口输入的激光信号进行偏振编 码,入射激光辐射经光导到达偏振光计时,通过矢 量叠加自动确定平均偏振方向,从而达到较高的 测角精度。上述两种技术均能实现对来袭激光的 精确侦察定位,但其成本较高,且光学结构和电路 结构比较复杂。有必要开展其它激光精确侦察定 位技术的研究。 3理论研究 在激光应用中,分光镜是一种表面分别镀分 光膜和增透膜的分光器件,用于将一束激光分成 特定比例的两束光,下面研究分光镜对不同特征 激光的分光规律。 采用能量流分析法,推导在线偏振激光人射 情况下分光镜能量透反比的表达式,研究激光入 射角度、入射光偏振方向对分光镜能量透反比的 影响规律。 图1分光镜透射光和反射光示意图 分光镜分光如图1所示。入射光1被分光镜 Au= lc。 (1) A1p=A1sin ̄p 式中, 表示偏振方向,A 表示入射光1的光振 幅,A。 和A。。表示两偏振光分量的光振幅。 设R , :, 和 分别为分界面I上的s分量 与P分量的反射率和透射率,并且有 + =1, + ,则有: I :甓 (2) W 2p (3) == sin ( 1+02)一 = ㈩ i s 一 sin 2( 1+ 2)cos ( l一 2) 一 Wlp(5)J, 式中, 和 :分别是入射光1的入射角和折射 角;W。 ,W。 是光线1的P分量与s分量每秒入 射到分界面,的单位面积上的能量;W ,W 分 别是反射光2的P分量与 分量每秒从分界面I 的单位面积上带走的能量;W3 ,W3 分别是折射 光3的P,s分量每秒从分界面I的单位面积上 带走的能量。 由能量流公式可得: :丢√ 2 cosl9 (6) =丢√ A c。s - (7) 式中8。和 。均为常数。可得分界面I上反射光 .2和折射光3的能量流表达式为: = =扣 √ cos s (8) = = 1 √ A2 sin c。s ・(9) = :寻 ./ A cos2q ̄cos0,(10) 总第137期 赵书林,等:激光入射角度的精确定位研究 15 = = √嚣A2sin c。s ・(11) 丑 I= \ \ 设R ,R , 和 分别为分界面1I上的s分量 与P分量的反射率和透射率,则得: (12) 蛐I \ \ \ \ = :RI= (13) = 一 = sin ( 1+ )一。一 = ) ,rI1一 ! ! 一sin (01+02)c0s (02—01) 式中, 。, 分别是光线4的P分量与s分量每 秒从分界面Ⅱ的单位面积上带走的能量; , 分别是光线5的P,s分量每秒从分界面II的单位 面积上带走的能量。由此得: 1 = =÷ .‘ /8..11 AZ.c0s2 cos01 (16) 1厂二一 = =寺 √ A21sin co (17) 由以上各式得分光镜的能量透反比表达式 为: + P ‘c0s + ‘sin p一 一 + 一 I’+R's n o i (18) 由式(18)可见,理论上分光镜的能量透反比与激 光的入射角度以及激光的偏振方向有确定的函数 关系,与入射激光的强度变化无关。 3.1激光偏振方向不变入射角改变对分光镜能 量透反比的影响 设激光波长为1.06 m,激光的偏振角为 30。,取分光镜折射率为1.5,激光入射角度在O。到 90。范围变化时,计算得到的分光镜能量透反比随 激光入射角度的归一化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激光的入射角度不同,对应的分 光镜能量透反比不同,随着激光入射角度的增大, 分光镜能量透反比持续减小。 当激光的偏振角分别为0。,30。,45。时,计算 得到的分光镜能量透反比随激光人射角度的归一 化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由图3可见,在三种激光偏振角情况下,分光 镜能量透反比均随激光入射角度的增大而持续减 \ \ 入射角,(。) 5 图2 激光偏振角为30。时,分光镜能量透反比 随入射角度的归一化曲线 1 —\ \ \ 、 O.8 \ =3( 击=41 6 由:0。 \ . o.4 O.2 \ \\ ,\\\ 0 O 10 2O 30 40 50 60 70 80 90 入射角,(。) 图3激光偏振角分别为0。。30。。45。时, 分光镜能量透反比随入射角度的归一化曲线 小,不同的激光偏振角条件下,分光镜能量透反比 随激光入射角度的变化曲线有差别。 3.2激光入射角不变偏振方向变化对分光镜能 量透反比的影响 设激光(波长1.06“m)从空气中以45。角 入射分光镜,分光镜折射率取1.5,激光偏振方 向在0。到180。范围变化时,计算得到的分光镜 能量透反比随激光偏振角的归一化变化曲线如 图4所示。 由图4可见,在激光偏振角从0。到90。的变化 过程中,能量透反比逐渐增大,当偏振角为90。时, 能量透反比达到最大;在偏振角从90。到180。的变 化过程中,能量透反比逐渐减小,偏振角为180。时 能量透反比达到最小。 当激光入射到分光镜的入射角分别为30 ̄, 45。和60。时,计算得到的分光镜能量透反比随激 光偏振角的归一化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 由图5可见,三种激光入射角情况下,分光镜 16 电光 系统 第3期 //,\ |。 1 咖『 避 | | .| I 。\ / \ / \ 图4激光入射角为45。时,分光镜能量 透反比随偏振方向变化的归一化曲线 厂 ‘/ } ・0=3q I。 / / |。 | \I 丑 蝌 咖 —/ /. 。, j =4\1 . 、\ 龊 ., 1 /’J . | .\ ./ / o\ =6c 、 一 、 ——_ ~ O 图5激光入射角分别为3O。。45。,6O。时, 分光镜能量透反比随偏振方向变化的归一化曲线 能量透反比随偏振角度的变化趋势一致,随着激 光入射角度的增大,分光镜能量透反比随偏振角 度的变化速率增大。 对分光镜能量透反比的理论研究表明,在激 光偏振角度确定的条件下,分光镜能量透反比与 激光的入射角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分光镜1 分光镜2 激光器 探测器2 探测器1 图6实验原理示意图 4实验研究 实验原理如图6所示。分光镜1为采样分光 镜,实验中保持激光入射到分光镜1的角度不变。 在同一激光器情况下,分光镜1的能量透反比为 定值a(测量得到),通过探测器1测量分光镜1的 反射能量R ,即可得到分光镜1的透射能量T = aR ;分光镜2为待测分光镜,通过探测器2探测 分光镜2的透射激光能量 ,即可得到分光镜2 的反射能量R =T 一 ,进而得到分光镜2的能 量透反比为 /R:= /( 一 )= /(aR 一 );通过旋转分光镜2来改变激光的入射角度, 得到不同入射角度时分光镜2的能量透反比。 实验中,激光器采用波长1.06 I.Lm的脉冲激 光器,激光偏振方向为0。,以5。为单位改变激光与 分光镜2的入射角度,每个激光入射角度对应的 ,和 值分别测量5次,分别求得对应的分光镜 2的能量透反比 :,并取其平均值。测量得到 的激光入射角与对应的能量透反比数值经过曲线 拟合如图7所示。 1 f、\7 I 0.9 \ \ l O.8 \ 0.7 \. 蝌 0.6 O.5 \ O.4 \. U l0 20 jO 4O 5O 60 入射角/(。) 图7分光镜能量透反 匕随激光 入射角的归一化变化曲线 由图7可见,在激光偏振方向为0。时,随着激 光入射角度的增大,分光镜的能量透反比持续减 小。实验得到的分光镜能量透反比随激光入射角 的归一化变化曲线与理论曲线符合性较好。 5 展望 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在激光偏振方向确定的 情况下,分光镜的能量透反比与激光入射角度存在 一一对应的关系,测得分光镜的能量透反比数值, 就可以得到激光的入射方位。该研究结果有望在 激光精确侦察定位技术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伟.激光侦察告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红外与激光工程,1999,2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