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0-过江通道建设形式对快速城镇化地区发展影响分析——以常州新北过

200-过江通道建设形式对快速城镇化地区发展影响分析——以常州新北过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过江通道建设形式对快速城镇化地区发展影响分析

——以常州新北过江通道为例

王涛

【摘要】在国家建设长江黄金经济带和快速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跨江联动发展是区域发展的必然结果。跨江联动发展对过江通道的建设形式提出了新的需求,反之,过江通道的建设形式也对区域协调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本文以常州新北区过江通道建设为例,分别从辐射带动、服务范围和用地开发等方面,对不同过江通道建设形式下的交通功能和用地用能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分析,指出快速路形式过江通道对于跨江联动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对该类型的通道建设投融资政策给出了建议。论文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区域过江通道建设形式选择提供了一定依据。

【关键词】过江通道;高速公路;快速路;快速城镇化

0 引言

许多大城市如南京、上海、武汉等都被江河穿越,跨江跨河通道对缓解城市过江需求,构筑合理的城市结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长江黄金经济带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跨江联动发展成为了焦点。在江苏沿江地区,长江是实现江南江北联动发展的障碍,因此构筑强有力的跨江通道对于实现江苏沿江区域一体化发展、苏南向苏北腹地经济辐射同样也具有战略意义。

从省域层面来看,苏南地区共规划四条区域型的过江通道,分别是长江二桥连接沪陕动脉、五峰山大桥连接京沪动脉,江阴大桥连接江苏中部动脉和苏通大桥连接沿海动脉;从市域层面来看,随着苏州-南通的苏通大桥和镇江-泰州的常泰大桥相继建成通车,常州成为了苏南地市唯一没有过江通道的城市。因此,对于常州而言,应该积极从自身区位优势出发,寻求区域跨江联动发展的战略支点,实现常州自身范围内的“过江梦”。

1 常州过江通道建设意义探讨

常州新北区过江通道的建设,对于加快苏中、苏北融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应充分发挥常州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提升常州南北向区域地位对于促

1

进苏南地区的引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促进常泰城市族群和常态特色发展轴的发展

新一轮的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中指出全省建设苏北腹地和宜溧金高两个特色点状发展地区,而常州泰州区域正好处于两大特色点状发展地区的轴线上,因此规划建设常泰过江通道,对于连接全省两大“点状”发展地区,形成长三角旅游大通道,同时对苏中、苏北地区强有力的辐射具有重要意义。 (2) 城市发展桥头堡效应的形成

过江通道对城市发展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形成桥头堡效应。过江通道的建设首先是货运、劳动力等要素的流动加强,然后能逐渐带动产业的转移升级,引入新的功能,带动新城提升,打造功能体系的完善。以广州的跨江大桥为例,跨江大桥的建设成为引导城市空间拓展,满足新时期快速城市化所产生的社会活动的空间需求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跨江大桥的建设,促进空间在更大尺度上的非均衡性发展,并构建相应的轴线和节点,从而构建了新的城市空间。

图1 广州跨江大桥建设对空间发展的影响机理

2 过江通道建设形式

新兴的过江通道建设形式主要有以南京纬三路、纬七路为代表的快速路过江通道和润扬大桥、苏通大桥等为代表的高速路过江通道。对比二者过江主要特点如下: (1) 辐射带动区域

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与相交道路全部采取立体交叉,与城市道路通过收费站衔接进出;快速路同样也是分道行驶,控制出入,但是快速路与城市道路采取进出匝道的形式,与城市道路衔接性更好。因此高速公路对区域辐射带动作用为点状,而快速路则为线状辐射带动作用。

(2) 服务范围比较

高速公路速度更高,容量更大,因此穿越性和机动性更强,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发达程度,服务范围通常以宏观区域为主。快速路通常为城市道路,为城市及相邻区域提供更大的便捷性,因此机动性较高速公路略低,服务范围以市域或都市区为主。 (3) 对周边地块的影响

高速公路两侧设有防护带,对城市线路两

图2 高速路点状辐射,快速路线状辐射示

侧具有一定的分割作用,强调通过性。而快速路属于城市道路网结构的最上层,对外与高速路网衔接,对内属于城市道路的骨架部分,用地上能够很到地带动通道两侧的用地开发,形成发展走廊。

(4) 用地开发模式影响

高速公路以其速度与容量的双重优势,是货运长距离出行的优越选择。高速公路过江通道往往带动的是以产业功能为主的工业园区类型开发,如江阴靖江过江通道。快速路是城市小汽车的主要通行道路,快速路过江通道主要带动以综合服务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型的开发,如南京纬七路过江通道。

图3 高速公路与快速路过江通道用地开发对比图

3 常州新北过江通道形式选择

3.1高速公路通道选取

3

常州境内高速过江通道北接沪陕高速,南接江宜高速。新北区过江通道高速公路线位选择方案分别有4处,分别是A通江路、B长江路、C龙江路以及D滨新路过江通道。下面从交通功能和用地功能两方面对高速公路线位选取进行分析。 (1) 交通功能

过江可达性方面,定义高速公路出入道口10分钟的覆盖范围来衡量高速公路的过江可达性。从下图中可以看出,长江路和龙江路方案能够很好的覆盖新北的镇区;通江路方案部分服务江阴西部;对新北西部工业片区服务不足;滨新路方案对西部工业片区服务尚好,但是生活区以及东部工业区服务不足;

图4 常州新北高速公路过江通道方案可达性对比图

与城市快速路系统的衔接方面,常州市规划龙江路为市域贯通南北的市域快速路,规划C方案龙江路过江通道能够与快速路直接衔接,较为便捷。其他方案将会对快速路进出高速产生一定的绕行,但时间影响不大。

(2) 用地功能

图5 高速公路与城市快速路衔接

对地块影响方面,通江路方案对现状用地影响较大,但是规划用地影响最大;长江路方案对现状和规划用地影响均较大;龙江路方案对现状用地影响最大,对规划用地也有一定影响;滨新路方案对现状和规划用地影响均比较小。

对港口作业区的影响方面,长江路、龙江路方案均对港口作业区有严重影响;通江路方案对部分建筑物有影响;滨新路方案影响相对较小。

图6 高速公路过江通道对既有地块、规划地块、港区的影响分析

因此,综合上述交通功能和用地功能,考虑高速公路主要服务对象以及对城区用地干扰,本次规划选择滨新路方案为高速公路过江通道方案。

3.2快速路过江通道选择

常州境内快速路过江通道选择方案分别有4处,分别是A通江路、B长江路、C龙江路以及D春江路过江通道。下面从交通功能和用地功能两方面对线位选取进行分析。 (1) 交通功能

与城市快速路的衔接方面,同样,龙江路过江通道与城市快速路走向相吻合,而其他方案接入城市主干路,对城市路网冲击较大。

从交通可达性方面来看,定义快速路10分钟覆盖的范围为交通可达性。可以看出,长江路、龙江路方案对城区覆盖面较大;通江路方案部分覆盖江阴西部,对常州西部工业区覆盖不足;春江路方案对生活区以及东部工业区覆盖不足。

5

图7 常州新北快速路过江通道方案可达性对比图

(2) 用地功能

从常州市中心城区规划结构图和新北区规划结构图来看,常州市南北向主要发展轴偏向在长江路和通江路之间,因此龙江路和通江路方案更好的切合相关规划结构。

图8 常州市和新北区空间战略发展结构图

从通道周边用地功能提升方面,根据江苏沿江转型发展相关规划,未来将重点淘汰重污染的产业,根据通道所处的产业区位,龙江路和长江路的快速路方案将能更好的促进滨江转型发展。

图9 快速路过江通道多周边用地功能提升图

3.3高速路与快速路过江通道比较

(1) 可达性

从高速公路和快速路过江通道10分钟覆盖影响范围来看,高速公路影响覆盖是“点状集聚”,而快速路是“线状辐射”,快速路的覆盖范围优于高速公路

图10 高速公路与快速路交通可达性分析图

(2) 直达性

高速公路滨新路过江通道与城市快速路无法直接衔接,需要产生一定的绕行;快速路方案可以直接与常州市快速路系统对接,实现快快转换,避免对城市路网造成冲击。 (3) 运输集疏运

从区域集疏运路径来看,高速公路过江通道有利于形成区域运输系统,网络完整性较好,二快速路则服务特性城镇化发展地区,区域影响力较小;从集疏运费用来看,除过江通道收费本身之外,高速公路本身是收费系统,而快速路免费,成本优于高速公路。 (4) 用地开发模式

7

江苏省沿江城市带规划和新一轮全省城镇体系规划均提出打造常(州)泰(州)城镇组群,通过常州、泰州和位于其间的扬中、泰兴、丹阳的沿江部分,随着镇、常、泰三市对过江通道的协调、落实,逐步由现状多点分散的格局形成南北纵向带状发展、较紧密的城镇组群。加强常泰组群的协调,建设过江通道加强内部联系,通过跨江沿江联动发展,促进一体化进程,从本质上实现常泰城镇族群的发展。因此,区域城镇一体化发展的模式敦促常泰之间过江通道采取城市型快速路的建设形式。 (5) 区域交通需求

通过对常州和泰州两地经济,产业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借助宏观软件模型预测分析,未来常泰泰过江通道将承担70%的城际交通出行和30%的区域交通出行。因此常泰之间的过江需求主要服务于沿线城镇化密集地区的交通出行,更大范围的宏观区域选择改通道稍弱;因此建议采取城市快速路过江通道的形式。

因此建议常泰过江通道选择快速路过江形式,与城区快速路网对接需要做进一步的统筹分析。

3.3建设资金投融资

对于决策者来说,通道的形式选择更多的与建设资金密切相关。高速公路过江通道属于区域性过江交通设施,由上级部门负责建设;而快速路过江通道属于城市之间的发展通道,属于地面政府投资建设。

然而,常泰快速过江通道作为常泰城市组群的重要支撑,承载着振兴全省区域中轴和连接全省两大点状特色发展地区,并贯通长三角旅游大通道的重任,通道建设选取快速路过江通道但仍承载着诸多的区域需求,应积极争取省级过江通道列项,在投融资方面争取省级财政的投资倾斜。

4 结论及建议

快速化城镇发展地区的过江通道建设形式应该有别于其他过江通道形式。快速化城镇发展地区用地空间更趋于连绵化,区域过江通道更趋于城市化,交通设施更趋于一体化。规划应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区域连接属性:过江交通设施的构建搭起两岸连通的桥梁,从通道所处地理位置属性,对过江通道建设形式审查,过江通道承担区域连接、城际衔接还是城市衔接应进行不同的量化分析,以充分发挥过江通道的连接功能;

(2)交通需求组成:交通设施的建设主要是满足交通需求的集散,过江通道的建设属于高复杂,高投资性工程,其建设前期应进行充分论证,是满足区域动脉之间的长距离的交通出行还是满足城际之间中短途的出行,应区分对待;

(3)用地空间支撑:交通设施的建设本质上是对用地空间的支撑,实现交通与用地一体化发展。片区的用地属性也对过江通道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是服务通道周边沿线用地集约化发展还是区域点状用地空间应做不同考虑。

【参考文献】

[1]许永兵 城市过江通道的建设和发展分析[J],公路与汽运, 2010.3::3-41

[2]吴威 陈雯 曹有挥 过江通道建设对相对落后地区发展的影响——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5:398-402

[3]胡军红 温旭丽 南京过江通道问题研究[J] 道路工程 2012:172-175

[4]龚彦峰 郑俊杰 楼晓明 泰州公路过江通道隧道方案中技术问题研究 [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6.9:54-57

【作者简介】

王涛,男,硕士,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电子信箱:303559326@qq.com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