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杂志2OO8年第24卷第6期 针灸埋线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1 1 0例 郭崇秋 (玉环县人民医院,浙江台州317600)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埋线疗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方法:将1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11O例与对照组67例。治疗组取第3腰椎横突末端(阿是穴),选用12号腰穿针将O号羊肠线植入,配 合冯氏坐位定点旋转复位法;对照组:针灸电针治疗,取阿是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手法:按照《中医 筋伤学》方法:(1)推揉压按骶棘肌法,(2)弹拔第3腰椎横突,(3)捏拿滚揉腰肌。结果:2组疗效比较经 R ̄/tf分析,有显著差异,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2组痊愈病例的疗程比较中,经统计学处理,P< O.O1,说明治疗组疗效迅速。治疗组病程与疗效关系观察,结果表明病程在5年内的疗效优于5年以上 的,而5年内的2组问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病的病理特点是k横突末端软组织水肿、粘连、机化疤痕 形成,造成腰部肌肉动态力学平衡失调,采用羊肠线埋穴,取其长效的局部、穴位刺激,促进局部循环,消 除疤痕组织,配合冯氏坐位定点旋转复位法,恢复腰肌肉动态力学平衡,从根本上治疗本病。从本文的 疗效观察中可以看出,病程越久疗效越差,反应出消除局部的疤痕粘连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关键词: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针灸埋线;冯氏正骨 中图分类号:R2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779(2008)06—0013—02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以第3腰椎横突末端痛为 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证候群,比较常见,俗称“老腰 痛”,也是难治愈腰痛病之一。近1O年来,对该病的生 理病理透彻认识,结合脊椎生物力学,针刺埋线结合冯 氏坐位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该病,取得显效,现总结如 下。 1临床资料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2.1.1针灸埋线取穴:阿是穴(第3腰椎横突末 端),1%利多卡因2 llll加入地塞米松针1 ll】g,患者俯 卧,常规消毒,局部皮丘然后作深入至第3腰椎横突 末端,回抽无血注液局部浸润麻醉。用12号腰椎穿刺 针装入泡制好0号羊肠线一段(取0号羊肠线,剪成2 1.1一般资料本文共观察17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1lO例与对照组67例。治疗组1lO中男76例,女34 例,年龄20—65岁;病程<1年17例,1 5年39例,> 5年54例;对照组67例中,男45例,女22例,年龄20 63岁,病程<1年12例,1—5年23例,>5年32例; 2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1.2临床表现有急性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好发于 缺少锻炼久坐或弯腰劳动者,与职业有明显关系;腰部 中段单侧或双侧疼痛。腰背强直,不能弯腰和久坐、久 立;疼痛可引及下肢,但一般不过膝;休息症状减轻,遇 劳加剧;第3腰椎横突末端局部压痛明显,有条索状硬 结触及;x线观察:腰椎旋转、侧弯,两侧横突不对称或 上下不平衡。 1.3诊断要点(1)有外伤或劳损史。(2)在第3腰 椎横突尖部单侧或双侧有敏感的压痛点。(3)屈曲试 验阳性。 1.4鉴别诊断(1)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肌筋膜 炎、肥大性脊椎炎及肾脏、妇科等内脏疾病所引起的腰 痛。(2)排除肿瘤结核等器质性病变及有关的全身性 疾病所致的腰部疼痛。 1.5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能坚持治疗者。 em一段,香丹注射液浸泡3O天,然后75%医用酒精浸 泡3O天备用),缓慢刺人至第3腰椎横突末端,先抽出 针芯,观察有无刺中血管出血,重新装入针芯,缓慢退 针,边退边推针芯,退至皮下出针,干棉球按压针孔创 口贴外贴固定。20天1次,埋线后6天内不要洗澡等 保持针口清洁,以防感染。 2.1.2手法治疗(1)坐位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端 坐,医者触诊患者 4棘突,以I8棘突右偏为例,患者 端坐,右手放在颈部,左手环抱右腋下胁部,医者坐于 患者后面,左手拇指顶住k棘突右侧,右手经患者前 胸握住患者左肩,助手固定患者下肢(骨盆),嘱患者弯 腰并向右旋转,医者随患者脊椎的运动恰时右手带拉 左手顶推,此时有“咔喀”声或左手拇指下有滑动感;然 后患者左手放在颈部,右手环抱左腋下胁部,医者右手 拇指顶住【8棘突右侧,左手经患者前胸握住患者右 肩,完成旋转复位手法。(2)先用滚揉手法在横突上下 左右放松5 rnln,然后俯卧和侧卧位时点按弹拔各5 mino 2.2对照组 针刺治疗:阿是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接电 针,采用疏密波,隔日1次,每次20 min,10次为1疗 程。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4・ JCAM.Jun,2O08,Vo1.24,NO.6 腰痛病之一。迁延日久,反复发作,临床上碰到患病 松5 min,然后俯卧和侧卧位时点按弹拔各5 n'ifn。 2o年、30年也不少,俗称“老腰痛”。主要与第3腰椎 3疗程标准及注意事项 解剖生理特点有关。第3腰椎横突有众多大小不等的 3.1治疗组20天埋线1次,埋线后做坐位定点旋 肌肉附着,相邻横突之间有横突间肌,横突尖端与棘突 横突前侧有腰大肌及腰方肌,横突的 转复位法结束。4天后做滚揉点按弹拔,坐位定点旋 之间有横突棘肌,腰背筋摸中层附于横突尖上。第3腰 转复位上述手法,每2天1次,结合埋线1次为1个疗 背侧有骶棘肌,程。 椎是脊椎腰生理前凸的顶点,是应力中心,横突又最 活动幅度也最大,受到的拉力也最大,因此,急慢性 3.2对照组2天针灸1次,结合滚揉点按弹拔推拿 长,损伤机会也较多。急慢性损伤造成横突末端出血、充 手法,lO次(共2o天)为1疗程。 3.3埋线注意事项①糖尿病、严重出血倾向、治疗 血、水肿、机化、粘连、瘢痕形成,进而又造成了腰部的 部位皮肤溃疡患者避免埋线治疗。②严格无菌操作, 运动和力平衡失调。此后如人体继续弯腰劳动牵拉,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本病迁延 埋线后线头不能露在皮外;埋线后6天内不要洗澡以 引起继发损伤、 保持针口清洁,以防感染。③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医 难愈的病理原因…。从本病的生理、病理可知,第3腰椎横突末端局部 用羊肠线属异体蛋白,人体能自行吸收,无其它毒副作 用。④埋线后2天左右局部有轻度酸胀疼痛感觉,不 软组织损伤,引起粘连、瘢痕和挛缩,造成力动态平衡 而产生上述临床表现。因此,治疗本病关键是解 影响正常工作生活。⑤平时加强锻炼,注意不良生活 失调,决第3腰椎横突末端粘连和恢复动态平衡失调。埋线 习惯(姿势)。 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疗法,其 4疗效观察 形成一种复杂的持久 4.1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规定: 机理为多种刺激同时发挥作用,一部分经传入神经到相 痊愈:腰痛消失,功能恢复。好转:腰痛减轻,活动功能 而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冲动,基本恢复,劳累后仍觉疼痛不适。未愈:腰痛无明显减 应节段脊髓后角后内传脏腑器官起调节作用,另一部 分经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层,加强中枢对病理刺激传 轻,活动受限。 入兴奋的干扰、抑制和替代,再通过神经——体液的调 4.2治疗结果 节来调整脏腑器官机能状态,进促脏腑器官新陈代谢, 4.2.1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提高免疫防御能力。羊肠线植入后产生和机体的相对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运动,具有针灸持久的针刺效应,可达20天或更长【2。2】 羊肠线作为异物蛋白在第3腰椎横突末端粘连部分缓 慢软化、分解、液化、吸收,此过程中促进粘连、瘢痕病 灶部位血管床增加、血流量增大、血管通透性和血液循 2组疗效经mditf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治疗组 环均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消除瘢痕粘连目的。 效优于对照组。 冯氏坐位定点旋转复位法,运用了生物力学的原 4.2.2 2组痊愈病例的疗程比较见表2。 理,是让病人前屈,然后脊柱沿纵轴旋转,在牵引下应 表2 2组痊愈病例的疗程比较 例(%) 用了旋转力。在脊柱旋转的瞬间拨正偏歪棘突,应用 了同一个支点的又一杠杆力,增加了复位的旋转力,使 其以损伤机理相同作用力相反的原理进行复位,恢复 正常的(或代偿)脊柱内外平衡,达到治病目的。另一 2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O.01,差异显著,说明治疗组疗效迅速。 方面复位时,产生旋转牵拉剪切力量,对3腰椎横突末 4.2.3治疗组病程与疗效关系观察见表3。 端局部软组织粘连、瘢痕和挛缩起有效的松解作用【33。J 表3治疗组病程与疗效关系 例(%) 埋线配合定点旋转复位,抓住疾病生理病理本质, 动静结合,内外兼治,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同时 提高免疫防御能力,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伊智雄.实用中医脊柱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OO2:688 3组疗效经 埘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说明病程在5 年内的疗效优于5年以上的。而5年内的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手法治疗:同上,先用滚揉手法在横突上下左右放 [2]任晓艳.穴位埋线的源流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2004, 19(12):757 5讨论与体会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是比较常见,也是难治愈的 [3]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M].北京:中国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3 收稿日期:2O08—01—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