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代理执行案件,十五条规则应牢记!
【按】一直以来,鉴于法院强制执行程序性强、法律适用争议少的特点,律师代理执行案件的情况在实践中比较稀少。但随着近两年中央和最高人民法院对强制执行工作的重
视,数十部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被密集发布,强制执行法草案也已经在征求意见,强制执行的规范性和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规范化的同时,伴随的必将是对规范理解和适用难度的增加,而这也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律师代理执行案件的必要性增强。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关于深入推进律师参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意见》(法发[2019]34号)出台,可以看作是对律师代理执行案件的鼓励,想必今后律师代理执行案件的情况会越来越多。从《意见》中可以看出,律师代理执行案件过程中,至少应当把握以下十五条规则,以利于相应工作的开展。
1、律师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工作者和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律师代理执行案件,要在提升全社会的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和风险意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方面,贡献力量。3、不少当事人在专业知识和查人找物等方面存在较大需求,需要律师发挥其在法律规范适用、财产线索查找、执行风险评估、合法权益救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4、代理律师要引导、协助当事人正确认识生效法律文书裁判结果,使其充分知悉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风险和后果。当事人不认可裁判结果的,应当引导其依法通过相应程序解决。5、存在和解可能的,代理律师可以提出和解建议,协助委托人与对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助当事人起草和解协议时,应当确保要素齐全、行文规范、切实可行。6、代理律师应当向当事人充分释明诉讼风险,明确财产保全对其实现权益的重要性,引导当事人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7、申请执行人的代理律师可以协助申请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所了解的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或线索,申请人民法院进行调查,必要时,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发布悬赏公告或委托审计机构进行审计。8、被执行人的代理律师应当告知被执行人有向人民法院如实报告财产的义务,并向其说明拒不报告、虚假报告或逾期报告财产的法律后果。9、在人民法院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过程中,代理律师应当协助当事人配合人民
法院依法查明拟变价财产的权属、权利负担、占有使用、欠缴税费、质量瑕疵等事项。10、被执行人的代理律师应当向当事人释明不履行法律义务的后果,引导、协助其尊重生效法律文书,依法履行义务。11、代理律师应当在受委托的权限内向人民法院反映当事人关于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意见,同时向当事人全面客观释明人民法院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法律依据和后果。12、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代理律师可以引导当事人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13、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人民法院的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代理律师可以引导当事人依法提出执行异议、复议,或依法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监督。14、要讲清“执行难”与“执行不能”的区别,帮助当事人充分认识诉讼风险以及被执行人丧失履行能力的风险,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法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15、在参与执行工作中,律师应当恪守“忠诚、为民、法治、正义、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