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
百科名片
泉港
泉港区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的湄洲湾南岸,原系惠北地区。1996年成立肖厝经济开发区,2000年12月28日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挂牌成立。全区陆域面积32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5平方公里。
目录
区情概况
经济发展
地理位置
历史沿革和行政区划
面积与人口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全景泉港
区情概况
经济发展
地理位置
历史沿革和行政区划
面积与人口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全景泉港
• 泉港区的乡镇
展开
编辑本段
区情概况
人口37万人,辖6个镇、1个街道、1个盐场,有96个行政村和4个居委会。设区以来,泉港区充分发挥港口和石化优势,抓住炼化一体化项目启动的有利契机,着力实施“以港立区、石化强区、科教兴区、依法治区”四大战略,不断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努力打造最富活力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石化新城。
编辑本段
经济发展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结构调整取得成效。2007年,泉港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2.12亿元,比建区前的2000年增长168.5%,年均增长15.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8807元,增长238.6%。2000年和2007年三次产业比例分别为12.8:67.0:20.1和7.6:66.1:26.2,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二、三、一”产业发展格局。
财政实力明显增强,金融信贷支持有力。几年来,财政收入随着石化产业的迅速发展而快速增加。2007年,全区财政总收入达15亿元,比2000年的1.92亿元增加13.08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5.22亿元,比2000年的1.56亿元增加3.66亿元,增长达242.8%,年均增长19.3%。其中:石化行业共缴税费2.92亿元,占地方级财政收入56%,比2000年增加2.17亿元,带动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3.9个百分点。随着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全区财政支出达到了4.9亿元,增长226.7%,特别是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和城镇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力度不断加大,七年累计投放资金9.65亿元,为推动全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编辑本段
地理位置
位于福建中部沿海的湄洲湾南岸,东经118°25′,北纬24°50′,与惠安、莆田、仙游、接壤,并与湄洲岛、台湾隔海相望,北距上海港510海里,南望黄埔港540海里,东至基隆港174海里,是东南海上航线的辐射中心。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和行政区划
泉港区前身为兴化府仙游县(今莆田市仙游县)部分和惠安县部分地方融和而成。莆田县设县于南朝,100多年后划莆田县西部地设清源县,后改名为仙游县,莆田县设立300多年后设立惠安县。泉港一带由于泉州话与莆仙话的融和和莆仙话被泉州话的不同的同化程度而形成一些与泉州南部话有些不同的方言。由于泉港一带和莆仙相接,交流频繁,不像泉州或漳州的其他地方不与莆仙相接或离莆仙很远,部分莆仙话得以保留还没有被泉州话完全同化或部分被泉州话同化而有泉州话的词汇。这其中的历史缘由,至今鲜为人知。
明朝末以前,界山镇,特别是邻近枫亭的多个村落的语言则是莆仙话,这些村一直隶属于仙游县下区连江里(即今莆田市枫亭镇),讲的是莆仙方言,流行的是莆仙习俗——至今,这些村落的婚丧节庆的诸多繁文 节,还保留着浓厚的莆仙色彩。但由于地理位置邻惠北,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曾任湖广按察副使的惠安籍贯的李恺,以上述村连同本来同在枫亭境内的几个村(今属涂岭镇)与惠北地缘邻,便于管辖为由,提议把这些村从仙游县划出,划给惠安。尔后,李恺出面筹得一笔资金,把这些村买下,从此这七个村
落计有1万多亩土地、一万多人,便划给惠安县管辖,并把原先位于白水坑的惠仙两县界碑北移几公里到现在界山镇北部,并把界碑新址重新命名为界山村交界塘。据《莆田县志》、《枫亭志》载,当时这些村落虽划归惠安管辖,但这些村税粮仍由枫亭负责[1]莆田话的底子是闽南话。后龙、峰尾、南埔三镇的方言介于闽南语系泉州话与莆仙话之间,由于两种方言片区的交叉同化融汇,而形成独特的“头北话”或称“下路话”;而界山镇等镇,特别是邻近枫亭的某些村的语言则仍然保留是莆仙腔还没有被泉州话完全同化——人称“顶路话”。自明末至今,由于地域管辖的变化,“顶路话”也多少融进了“下路话”的某些成分,是被泉州话部分同化的莆仙话。莆仙话的底子是闽南话。莆仙话尽管受福州省城话影响但在文白对应、语音结构、基本词汇、语法等还是保持和泉州话大体相同的,因此如果一个莆田人很长时间在泉州漳州,他能比较容易地学会泉州话漳州话,莆田是闽南中人地矛盾最突出的,唐朝后期开始大量莆仙人因谋生或迁徙他乡,例如移民泉州漳州并且不久就被当地话同化了,由于莆田人移民泉州漳州很大部分的每年是几百人到几千人,很少有万人以上的,相对于已经在泉州、漳州的人来说是少数,所以容易被泉州、漳州人同化,何况有的莆田人已经移民几百年到几千年,早就被泉州、漳州人同化了。因此如果一个莆田人很长时间在泉州漳州,他能比较容易地学会泉州话漳州话,在泉州、漳州的莆田话比较容易地转化成泉州话或漳州话, 因此移民泉州漳州的莆田人的莆田话不久就被当地话同化了,所以在泉州漳州不容易形成兴化方言岛。由于泉港一带和莆仙相接,交流频繁,不像泉州或漳州的其他地方不与莆仙相接或离莆仙很远,部分莆仙话得以保留还没有被泉州话完全同化或部分被泉州话同化而有泉州话的词汇。1996年泉州成立肖厝经济开发管理委员会。肖厝管委会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96年4月21日正式宣告成立,同年7月11日正式挂牌对外办公,是泉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为正县级行政单位,统一管理协调肖厝区域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事务,并行使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辖山腰、后龙、南埔、涂岭、埭港、峰尾6个镇和国有山腰盐场,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之一,也是一座新兴的石化港口城市。
编辑本段
面积与人口
辖区陆地面积31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5万人,动力13万人,居民除汉族外,还有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
编辑本段
自然环境
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8℃,冬季平均气温11.4℃,年平均降水量1240.9毫米,相对湿度77%,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以南风为主,每年平均风速为7.15米/秒。
编辑本段
人文环境
现有小学96所,中学22所;在校学生8万多人,教师4000多人;教学质量位居全市前列。全区有文化娱乐场所130多个,民间职业剧团8个,医院6家。文学创作、摄影、灯谜、琴棋书画、戏剧弹唱等不是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主要特点及优势地理位置特殊,开发前景广阔,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开发区地处闽东南繁荣区域的中间地带,距台湾基隆港174海里,距高雄194海里,324国道、福厦高速公路贯穿全区,漳泉肖铁路直达港区,交通条件十分便捷,既是闽东南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又是东南海上航道的辐射中心。此地北上福州可达浙沪、南下厦门可出粤赣,乘火车经鹰厦线可通全国各地,海上船运可直达沿海各港口、台湾及亚太地区。
二是大港口优势。开发区海岸线总长50多公里,其中深水岸长11公里,可建万吨级至30万吨级泊位,码头线长。5公里,相当于我国现有万吨级泊位岸线总长的1/5;良好的建港条件,被誉为\"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目前,已建有万吨级杂货码头,10万吨级原油码头,5千吨、3千吨和2千吨级成品油码头各1座。肖厝口岸已被列为国家一类口岸之一。国家交通部规划将湄洲湾南岸建成全国四大国际中转港之一,目前南岸肖厝港区正在抓紧筹建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5万吨级煤码头、5万吨级粮食中转码头、10万吨级粮食码头、25万吨级油码头,这些项目一旦建成,肖厝不仅将拥有福建省最集中的深水泊位,而且将成为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重要港口。
三是大工业优势。1992年,年加工原油250万吨的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在肖厝开发区内建成投产,成为建设肖厝石油化工基地的龙头企业。至1997年4月,年加工能力已扩大到400万吨。96年,国务院已批准新建一座年加工能力为800万吨的炼油厂。至2000年福建炼化公司将扩建年加工能力1200万吨,并将建设60万吨乙烯工程、30万吨聚丙烯、45万吨聚乙烯、30万吨氯乙烯、20万吨烧碱等一批石化中下游项目和4万吨环氧丙烷、4万吨聚醚等化工项目,肖厝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之一。96年,国务院又批准在肖厝兴建总装机180-190万千瓦的大型火电厂,这些项目的投资总额合起来将超过1000亿,是建国以来福建最大规模的工业投资计划。
泉港,一个被誉为“中国不多,世界少有”的海港城市,是中国规划建设中的大型石
化港口城市,是国家规划建设的湄洲湾石化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石化工业龙头区域。它以港口物流为依托,以石化产业为支撑,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八方客商纷至沓来。
随着总投资额达500亿元项目的建成投产,泉港的城市规划建设,又加快了步伐,它就是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这个500亿元的项目,是目前国内第一个集炼油、乙烯生产和成品油销售全面一体化的合资项目;2008年在泉港建成投产后,年均销售收入预计可达212.81亿元,年利润25.12亿元。根据国内在建同类项目情况分析,“一体化”这艘石化航母至少可产生1∶5的带动效应,即可带动1700亿元以上的产值,不仅将使海峡西岸形成千亿石化产业集群,而且将带动新型材料、轻工、纺织、电子、汽车、食品、配套产业、第三产业等关联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由此必然带来前所未有的人流、物流、商贸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等。仅目前,泉港就已经吸引了中石化、埃克森美孚等1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杜邦等30多家跨国集团以及150多家港台企业前来角力竞夺,可以看到泉港正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
四是基础设施优势。开发区内的水、电、路、通讯、码头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齐全。疏港公路、连接国道324线二级公路已建成通车,区内已有等级股总长近90公里。已投入使用的有日供水9千吨、4万吨的两座水厂,总投资3.7亿元、日供水26-52万吨的湄洲湾南岸引水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97年将全线贯通供水。开发区内有塘头万伏、仙境11万伏、炼化公司11万伏等变电站,电力供应充足。通讯工程与泉州程控联网,建有4个程控模块局、2个电讯基站;已开通2.9万门程控电话,实现移动通讯,可满足对外联络的需要。
五是政策服务的优势。96年4月,开发区党工委经省、市批准宣告成立,作为泉州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县一级党委、政府的职能,统一管理辖区经济、政治和各项
社会事物,并享受省辖市的经济管理权限和享受泉州市赋予的10条优惠政策,可以在地价、项目报批、管理上为投资者提供更优惠、更灵活的服务,开发区管委会实行“小政府、大社会”体制,精简机构,高效运作,灵活方便,实行一条龙服务,以优质吸引投资者。
编辑本段
全景泉港
泉港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石化主导产业的龙头基地。几年来,我们秉承“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理念,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上规模、十年基本建成国家级石化基地”的发展构想,不断推动石化产业集聚。中国石化协会已命名泉港为中国石油化工城,国家发改委已把泉港石化工业区列为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泉港石化基地的品牌效应已逐步显现。全力推进总面积24.5平方公里石化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园区总体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复,由氯碱、仙境、洋屿和南垦等四个片区组成,氯碱片区面积0.8平方公里,为氯碱工业及1,4-丁二醇、丁苯橡胶等下游项目发展用地;仙境片区面积7.2平方公里,主要建设炼化一体化项目和相关中下游项目;洋屿片区面积3.6平方公里,主要规划布局石化专业码头和仓储区、保税物流中心;南垦片区面积12.9平方公里,布置炼化一体化二期扩建项目装置及其下游项目、苯-尼龙及延伸产业链等,控制性详规已经审定,正开展管廊、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公用辅助设施专项规划。现已投产、产值超5000万元的石化项目23个,总投资58亿元(不含联合石化),2007年石化工业总产值达190多亿元,今年预计石化产值可突破250亿元,在全省石化产业中牢牢确立龙头地位和支撑作用。在建化工企业投资额超5亿元4家(林德气体、湄洲湾氯碱公司、泰山石化、北大方正),超亿元11家,还有一批大项目正在加紧洽谈。特别是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投资49.36亿美元,是目前国内第一个集炼油、乙烯生产和成品油销售全面一体化的项目,于2005年7月份全面动工建设,预计2008年第四季度实现炼油装置和PX项目投产,2009
年1季度全面建成投产,投产后年产值可实现700亿元,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按照建设国家级石化园区的要求,我们全面启动石化园区南垦片区基础设施建设,为石化中下游项目入驻打造良好载体。同时,全力把石化园区建设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实施方案已通过省经贸委评审,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把节能降耗作为重要抓手,促进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耗量从去年同期的0.372吨标准煤下降到0.348吨,下降了6.45%。联合石化公司催化烟气能量回收技改、湄洲湾氯碱公司氯醇化技改、敬泰实业利用炼化公司废弃催化剂提炼钼钒等稀有金属,东方世家皮革、福海粮油、泉昱鞋业、明恒纺织、世腾机械塑胶节能技改等项目已建成。上海协力化工公司回收二氧化碳精制利用、南埔火电厂的工业集中供热、湄洲湾氯碱电石废渣处理和综合利用、福海粮油豆粕深加工、南光化工环保节能水泵引进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正在加快实施。严格实施项目准入论证制,认真测算废气、废水排放量,严格控制高危项目、污染项目和废气、废水排放多的项目,目前已对34个投资项目进行专家评审,3个项目因污染问题不予准入,5个项目更改工艺路线实行清洁生产。
泉港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最具发展潜力和后劲的主枢纽港。泉港区位条件十分优越,港口水深港阔,常年不冻不淤,距台湾基隆港178海里,距高雄港194海里,是东南海上航线的一个辐射中心,被誉为“中国不多,世界少有”的天然良港。海岸线总长56公里,适宜建港的深水、中级、浅水岸线长21.4公里,可建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的深水岸线长9.8公里,是福建省较为集中的深水泊位群。口岸园区较为完善,已开辟为国家一类口岸,肖厝海关等口岸系统高效便捷运作。目前已投入使用的码头泊位10万吨级1座、7万吨级1座、5万吨级2座、万吨级以上2座,去年实现港口吞吐量达1500万吨,今年可超2000万吨;在建的10万吨级2座、5万吨级3座,万吨级以上2座,这些码头泊位将陆续在
今明两年建成投产,全部投产后港口吞吐量可超过5000万吨,届时泉港区将建成海峡西岸最大的石油化工港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在泉州打造“亿吨大港”中占据半壁江山。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公司落户,提升港口物流园区的层次,中国海运集团有意投资建设肖厝作业区5-10#(6个10-15万吨级)泊位,承接“港铁联运”项目;中国外运公司拟投资建设中外运物流园区,作为固体石油化工物流中心;北大方正集团将投资建设海峡石化交易市场,建成集燃料油、成品油、塑胶等化工产品的批发、零售、仓储为一体的大型交易市场。港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积极协调服务台湾海峡水域船舶溢油应急反应设备中心库、福建省海事局泉州海巡基地和湄洲湾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工程等“三大海事工程”建设,构建港区安全保障体系;向莆铁路泉港连接支线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正在规划设计;全力服务福厦高速铁路建设,为港口发展延伸腹地,拓展业务。
泉港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全力推进南埔火电厂等重点能源项目建设,国电南埔火电厂首期2台30万千瓦项目已投产发电,二期两台67万千瓦机组正在进行锅炉、烟囱、主厂房基础的灌注桩,三期、四期各2台10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征拆工作全部完成,公共设施基本配套,全部建成后将成为福建省大型煤电基地和泉州市电网的主电源,为今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同时,依托联合公司、泰山石化以及诸多油品码头、罐区,加快建设油品战略储备基地。目前在洋屿片区内,联合公司、森美公司、华星石化、泰山石化、海洋集团、东港石化等石化码头和仓储项目全面动建,总设计年吞吐能力2954万吨、贮罐容积465万立方米,目前已建成化工码头吞吐能力1050万吨、贮罐容积134万立方米,在泉州乃至福建省能源基地建设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量,这些仓储码头一旦全部投入运营,将使泉港成为东南沿海原油、成品油及其它化学品物流仓储、集散和运输中转中心。同时,泰山石化保税仓库已经海关总署批准,成为泉州关区目前唯一的保税仓库,利用它进行化工品仓储交易,既可用于商业运作、调剂市场,也可保障化工基地原料的可持续供应。
泉港是对台石化产业交流合作的先行平台。几年来,该区积极持续开展对台招商,现已有21个带动性强、经济效益高的台资项目落户泉港,投资总额累计为22495万美元,主要涉及化工、机械、金属制品等行业,特别是石化项目招商取得良好进展,先后有台湾见龙化学、台湾李长龙化工、台湾国乔、台湾中纤、台苯等20多家台湾石化企业前来我区考察洽谈,并达成合作意向。同时,着力搭建两岸交流合作平台,成功举办两届海峡两岸石化产业发展论坛,邀请海峡两岸石化界专家学者、石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研讨,促进了两岸石化界的交流。积极争取设立台商石化投资专区,主动承接台湾石化产业转移,石化专区一期用地约2平方公里,全部建成占地约4平方公里,拟由台湾区石化工业同业公会牵头组织台湾石化企业投资50-60亿美元,建设一套以进口石脑油为原料的 80-100万吨/年轻油裂解(乙烯)项目,有意入驻项目有苯乙烯、丁烯-1、SBS、SIS、石油树脂、ABS、乙二醇、己内酰胺、醋酸乙烯、丙烯醇等项目,这些项目市场需求量大,前景看好。
泉港有着良好的投资软硬环境。坚持“港城、石化、滨海”的新城特色,加快城区要素集聚,促使中心城区迅速成为石化基地建设的有效服务平台。以城市南部8平方公里区域作为中心起步区进行集中开发,现已建成山腰、后龙、郭厝3个城市片区,以及一批行政事业单位办公设施,城区第三产业发展迅猛,酒店餐饮、文化娱乐、商贸服务等行业日臻繁荣,现有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酒店1家,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专业市场迅速兴起,城市生活配套条件逐步增强。大手笔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40多亿元,基本形成铁路、公路、港口运输的立体交通网络,有3条公路主干道和3条铁路交汇,交通条件便捷。适度超前建设供水、供电、排污设施,日供水50万吨的湄洲湾南岸引水工程已建成通水,有5万吨自来水厂、7.5万吨清水供水厂各1座,正在加紧建设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日平均处理量215吨的垃圾填埋场、日平均处理量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已竣工使用。设立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着力清理行政许可项目,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集中审批效率。开通运行检验检疫、海关等口岸系统,优化通关环境,加强关贸、税贸、银贸协作,强化联检协作机制,加快24小时“电子口岸”建设,
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和整体运作能力,为外来投资提供高效便捷的电子服务。这些都为大规模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石化基地提供了大配套、大服务。
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为泉港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实施“十一五”计划后,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湄洲湾石化基地先导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的目标,着力加快石化产业、港口物流和城市要素三大集聚,着力解决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着力推进文明泉港、生态泉港、法治泉港和平安泉港四大建设,努力把泉港培育成为省市石化产业集聚的龙头区域,全省港口物流体系的新增长点,东南沿海重要的能源基地,对台石化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充满生机活力的创业型城区,力争至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超16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5000美元,财政总收入超30亿元,石化产业集群产值超8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500亿元以上。
编辑本段
泉港区的乡镇
山腰街道、界山镇、峰尾镇、后龙镇、前黄镇、南埔镇、涂岭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