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多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运用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运用分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新媒体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运用分析

姜 涛

(东营市东营区辛店街道办事处,山东 东营 257000)

摘 要:在网络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广播电视产业想要发展就必须走融媒道路,其核心是网络媒体。对新建广播电视工程,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功能多样化、高质量传输、高清画质等目标,促进广播电视行业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多媒体技术的含义,分析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最后探究多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广播电视工程;运用;必要性中图分类号:TN9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234-02一、引言

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早期垄断了视听媒体领域,但随着新媒体不断发展,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多年的摸索发展中,电视广播逐渐走向了融媒道路,实现了电视广播产业的优化升级。电视广播融媒需要硬件设施支持,近些年新建广播电视工程数量不断增加,为了提高工程运行质量、保证服务质量,科学应用多媒体技术有重要的意义。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电视广播工作压力、减少单位运营成本。运用多媒体技术,一方面可以丰富广播电视工程功能、提高技术含量;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处理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的难题,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视听服务。

二、多媒体技术相关阐述

多媒体是多种媒体的综合技术,包括文本、图像、声音等多类媒体形式。在电视广播产业领域中,多媒体是指2个或2个以上媒体的信息交互与传播,从而实现相应的互动功能。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衍生品,是指通过计算机管理、存储文字、数据、音频、视频等各类信息,让用户可以多感官与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多媒体技术所呈现、承载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计算机技

[1]

术的产物。

三、网络技术在电视广播工程中应用的必要性(一)保证广电工程运行质量多媒体的“多”,代表该项技术功能丰富。从多媒体技术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其给广电工程带来的效益非常明显,可以有效处理广电工程运行中的各项问题。过去由于技术上的限制,传统广电工程信号信息缺乏稳定性,电视画面波动频繁、“黑白雪花”等现象经常出现,用户对此也是怨声载道。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衍生出了多媒体技术,也生成了新型数字信号传递方式,信号传输更加稳定,广电节目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提高了用户满意度,满足了广电工程运行的各项要求。可见,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了广电工程技术指标和服务质量,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模式。(二)丰富功能,提供多元化服务新时期下,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技术革新效率高,群众对多媒体技术的依赖性增强。特别是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当今社会群众对最新消息的需求量很高,如何第一时间为用户提供最新消息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从广电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广电用户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为用户提供信息咨询、影音娱乐

234

服务,是社会群众必不可少的家庭元素。这就需要广

[2]

电工程全面提高硬件水平,满足市场需求。一方面,用户对广电节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可以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另一方面,用户希望广电拓展服务渠道、丰富信息、提供多元化服务,而多媒体具有多样性、多功能特点,可以有效提高广电工程的功能水平,使信息传输变得更加高效、多元。

四、新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运用(一)工程维护

新媒体的出现使数字电视变得更加智能,可以借助网络媒体实时与他人沟通,满足用户的信息沟通需求。新建广电工程与传统工程不同,其中蕴含多种高新技术,技术含量非常高,提高了工程维护难度,因此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广电工程维护。其中,网络媒体所提出的改性技术在广电工程运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涵盖大量服务手段、技术手段。传统广电工程运维更加注重信息量存储和存储效率,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对信号源进行多次压缩、解压、传输、转化、存储。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使信息存储更加快速、便捷,效率可以提升百倍。多媒体对数字信号的压缩速率非常快,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在服务器中即可释放压缩包,直接转化为用户端的视频、音频,实现“无损”转换,这样电视端获取的信息数据质量更高,可以实现声音和视频同步。

(二)广电工程运行质量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新建广电工程中应用了大量数字媒体技术。从新媒体出现开始,其就已经成为广电行业转型改革的重要驱动力,并融入多媒体实现了技术上的又一次突破。多媒体不仅涉及网络媒体、广电媒体、文字媒体,同时也包含多种层次的资源,如传统广电工程只能提供标清视频信号,而在多媒体技术的加持下,不仅可以实现标清,还可以实现高清、超高清、4K、8K,甚至是更高。这是因为传统广电媒体需要将视音频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数据体量大,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再加上技术上的限制,会产生信号丢失等问题,还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电

[3]

磁波等。因此,模拟信号一直都是制约广电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落后于时代发展进程,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多媒体中的网络媒体主要使用数字信号,再加上光纤传输,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减少了信号损耗,极大地提升了广电工程运行质量,多方面满足了用户的视听需求。

(三)节目后期制作

第11卷第2期 2020年01月

Vol.11 No.2January 2020

广电节目后期制作的工作量很大,并且当代电视节目十分注重节目效果。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逐渐衍生出了很多适配广电节目后期制作的软件。以Adobe Premiere Pro软件为例,作为广电行业最常应用的软件,在数字化音视频处理方面具有极强大的功能,不仅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并且后期处理效果非常好。其可以根据节目制作要求,提供不同音视频,编辑也更加便捷。Adobe Premiere Pro软件经过了多年发展,使用功能更加丰富,视频处理功能更加强悍,可以直接在Adobe Premiere Pro软件平台上制作超高清胶片,还具备视频一键处理的功能,视频节目效果更容易被控制,技术人员可以利用不同音视频资源进行输出操作。同时,Adobe Premiere Pro软件还具备AAF交换模式,使信号数据转换更加便捷。

After Effect(AE)软件也是广电产业中常见的工具,作为成熟的视频剪辑软件,可以与Adobe Premiere Pro配套使用。AE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负责专业视频处理、视频内容设计,具有功能丰富、路径强大、控制性好、剪辑质量高等优势,特别是新推出的Adobe After Effects软件,可以细分为standard和producing bundle两个版本,满足不同广电节目制作需求。前者可以为节目视频增加特效或插入广告等信息,使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后者主要是用作混色背景,用于视频资源的后续处理。

二维码技术作为近些年应用十分火爆的一项技术,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广电行业发展走势。

(上接第198页)

二维码技术作为一种辨识性技术,几乎所有电视节目

都应用过,如广电机构想要与用户互动或开展一些活动,都会在电视屏幕中展示出二维码,用户使用手机“扫一扫”功能即可获得信息,实现了群众与电视节目的互动。如用户扫二维码参加抽奖互动、发送弹幕等,缩短了群众与电视节目的距离,提高了电视台收视率。

五、结语

新媒体技术作为广播电视工程运营、维护的重要技术,其多功能特性也决定了广电工程功能的丰富性。同时,多媒体技术可以弥补传统广电工程的弊端,提高电视节目质量和娱乐性,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保证用户满意度。因此,为了实现广播电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实现与广电工程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广电工程性能。参考文献:

[1] 王勇民.浅析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

应用[J].电子制作,2014(1):913-914.[2] 潘玥.多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实践分析[J].

数码世界,2017(11):104-105.[3] 张相才.多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J].

科技传播,2018,10(22):154-155.作者简介:姜涛(1973—),女,山东淄博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广电技术工作。

(三)“内容+社交”,迎合社交场景澎湃新闻近期也在社交方面发力,努力营造场景时代下新闻客户端必不可少的社交氛围。凝聚着十足的新闻社交属性的“澎友圈”功能在澎湃新闻客户端悄然上线。“澎友圈”是澎湃新闻推出的集评论分享、关注“澎友”、热点追踪等社区功能为一体的高质量用户互动社区。在“澎友圈”中,用户可以自行关注感兴趣的专业用户或普通用户。用户可以把“澎友圈”当作微信“朋友圈”,随时随地可以发表对热点事件的看法,或拍摄照片视频与湃友们分享身边的生活趣闻。用户还可以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转评赞”,这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四)“内容+场景”,丰富受众感官体验在商业化新闻客户端日益崛起的今天,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问题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澎湃新闻依然坚持“内容为王”,在头部内容、垂直领域精品内容、全媒体优势内容和聚合专业内容上一齐发力。对于澎湃新闻定位的高端用户而言,好的内容永远是刚需,是稀缺品。在场景时代下批量生产有质量的内容,也是澎湃品牌力、影响力的基础。

澎湃新闻制作的三江源全媒体报道专题《海拔四千米之上》,给用户塑造了一种全新的、临场感极强的场景体验。其包括3篇深度报道、4场大型直播、4条微纪录片和1个重磅实景H5。H5内部又包括了4段精美的引子视频、9个定点或漫游VR(虚拟现实)视频、9个弹窗视频。VR视频和精美视频交叉嵌合,可进行互动式体验,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多种感官体验,让人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壮丽之美。

澎湃也致力于用户的生活场景,大力追踪与民生紧紧相连的新闻事件。2016年3月,澎湃新闻跟踪报道了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对这一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案件进行了深入翔实的报道,揭示了不为人知的“体外循环”乱象和监管漏洞,并最终促成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紧急修改。

三、结语

随着场景时代的到来,精准定位给新闻客户端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当前是场景媒体时代的初步发展阶段,新闻客户端的资讯报道结合当下最新潮的技术手段给受众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澎湃新闻着眼于中高端用户群,深刻洞察其生活方式与习惯,通过建构参与场景,逐步完善自身的产品功能。澎湃新闻客户端不断在形式手段上创新,顺应了场景时代下新闻客户端发展的大趋势,成为市场上的头部品牌。未来,随着5G 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场景因素会在新闻传播行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闻行业仍需站在时代潮头,不断创新经营思维。参考文献:

[1] 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

2015(3):20-27.[2] 胡正荣.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的融合战略[J].传

媒评论,2015(04):47-50.作者简介:刘凯文(1996—),男,山东威海人,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在读。 祁祺(1996—),女,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在读。

2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