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
淋巴结外淋巴瘤病变的超声诊断表现
周训武
江西省修水县中医院超声科(江西九江332400)
〔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结外淋巴瘤病变的超声诊断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 获得明确诊断的原发性结外淋巴瘤患者25例,患者均经超声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 检出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11例,超声表现为胃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肠道淋巴瘤7例,超声表现为腹腔内较大异 常低回声区;甲状腺淋巴瘤3例,超声表现为网格状低回声区;肾上腺、肝、乳腺、阴茎淋巴瘤各1例,超声表现 出病变部位低回声。结论淋巴结外淋巴瘤的超声诊断表现复杂多样,缺乏典型特征,很容易发生误诊。
〔关键词〕淋巴结外淋巴瘤;超声;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超声;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 -2376 (2016) 24 -0111 -02淋巴瘤为血液系统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在淋巴结核 淋巴器官发生,也可以在淋巴结外组织发生,也就是原发性 结外淋巴瘤[1]。研究证实,原发性结外淋巴瘤可在多种脏 器、组织中发生,包括有胃肠道、胰腺、腹壁、肝脏、鼻咽 喉、肺、脑、皮肤、泌尿生殖系统等[2]。因淋巴结外淋巴瘤 的起病比较隐匿,不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因此临床诊断存在 较大的困难。近几年,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渐完善, 使得其在淋巴瘤诊断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本研究中,对我院 收治的原发性结外淋巴瘤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展开了回顾性 分析,现报道如下。
收稿日期:2016 -07 -29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明确诊断 为原发性结外淋巴瘤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例, 女I2例,年龄22~76岁,平均(45.9±12.3)岁。患者的 临床表现各异,就诊原因包括:腹部隐痛11例,腹部触及肿 块8例,颈部存在肿块3例,乳腺无痛性肿块2例,其他症 状就诊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自愿接受临床 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检查方法
检查所需仪器为我院现有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分别为 3.5、10 MHz。根据受检部位对探头及探查条件进行设定,3
讨论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 采用y检验。以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两组分娩期间的VAS评分和产后住院治疗时间比较
试验组在分娩期间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住 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
表1两组产妇在分娩期间的VAS评分和产后住院治疗组别对照组试验组
P分娩镇痛仪主要是以神经科理论为依据,应用非药物的 相关技术,实施持续性的激活,由低频D—T脉冲波,对产 妇在身体特定部位外周神经实施持续有效的刺激,从而使其 自然产生内源性阿片肽并被迅速激发,使自身镇痛系统被激 活[3]。从大脑至脊髓在不同层次上实施阻断,使疼痛信息的 传人在最大程度上得到舒缓,对交感神经活动对疼痛所产生 的应激反应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通过D—T脉冲波对位于 脊柱两侧位置的T12 和S:位置进行刺激,从而对腰舐部脊髓背角边缘区和胶质区域进行刺激,使粗纤维控制的SG 细胞更加兴奋,从而关闭脊髓神经疼痛闸门,使疼痛能够向 水平方向进行扩散,产妇对疼痛的耐受性能力明显提高,情 绪能够维持稳定状态,在最大程度上配合完成自然分娩[4]。 [参考文献]
[1] 陈洁清,张映辉.剖宫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J].
中国it*J生育和妇产科,2012 , 4 (2): 24 - 28.[2] 熊海燕,谭小平,黄燕芬,等.奥伦自理模式对自然分娩产妇 心理、产程及产后哺乳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 32 (4) : 828 -830.[3] 廖东林,廖玲,蔡玉珍,等.产程中镇痛分娩与无镇痛分娩试 产成功率比较及失败原因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
5 (4) : 350 -352.
[4] 吴玲.分娩减痛法在改善初产顺产产妇疼痛感级和促进产程进展 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 10 ( 32): 122-123.
例数
4242
时间比较VAS (分)4. 32 ±0.491.73 ±0.61<0. 05
住院时间(d)
8. 74 ±1.476. 01 ±0.84<0. 05
2.2两组剖宫产率比较
对照组有11例进行剖宫产,剖宫产率为26. 2%;试验 组有4例进行剖宫产,剖宫产率为9. 5%。对照组剖宫产率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〇.〇5)。2.3两组对分娩期间无痛干预计划的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满意28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2例,产妇 对分娩期间无痛干预计划的满意度为95. 3% ;对照组满意15 例,基本满意18例,不满意9例,产妇对分娩期间无痛干预 计划的满意度为78. 6%。试验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 <〇.〇5)。
111
医疗装备 2016 年 12 月第 29 卷第 24 期 Medical Equipment,December. 2016,Vol. 29,No. 24
临床应用•
CT在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汪四河
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摘要〕目的探讨CT在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3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经手术和临床病理检查证实,所有患者均应用16层螺旋CT机检查,应用双期(动脉期 和门静脉期)、平扫增强扫描。结果13例胰腺假性囊肿中检出17个囊性病灶;4例胰腺脓肿为类圆形液性密 度,CT值约为24 Hu; 4例胰腺囊腺瘤CT平扫为类圆形肌肉样或者水样密度影,增强扫描壁结节和囊壁分隔为 不规则性强化;2例胰腺囊腺癌均为多房分隔囊性病灶,囊壁厚度大于2 mm。结论胰腺囊性病变的CT特征不 同,但具有较多相似性,临床鉴别时需要和患者病史相结合,并加强随访,进而提高CT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胰腺囊性;良恶性病变;CT;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 -2376 (2016) 24 -0112 -02
CT、超声及MRI等影像检查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进而使
近年来,随着我国影像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 收稿曰期:2016 -07 -29
注意对患者实施多切面扫查,重点对病变大小、部位、血流 灌注、与周围组织关系、周围是否存在淋巴结增大等进行观 察。对胃部患者进行探查时,给予患者口服胃肠造影剂,而 后采取坐位或者是半卧位,对胃结构展开多切面扫查。彩色 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分级:在二维图像基础上,叠加CDFI 血流信号,按照Adler法进行分级判定:0级,在肿块内,没 有发现血流信号;I级,在肿块内,发现少量血流信号,能 够观察到1~2个点状或者是短棒状血流信号;n级,在肿块 内,发现中量血流信号,能够观察到3 ~4个点状血流或者是 一条相对清晰的,长条状血流信号,长度与肿块半径接近, 或者是超过肿瘤半径;m级,在肿块内,发现大量血流信号, 并且存在不低于5个点状血流,或者是存在2条较长血流信 号;IV级,血流成像网状或者是杂乱树枝状,不低于3条较 长血流信号。2 结果
本组25例,病理类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3例 (52.0%)为B细胞淋巴瘤。25例中检出原发性胃淋巴瘤11 例(44.0%),超声表现为胃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肠道淋 巴瘤7例(28.0%),超声表现为腹腔内较大异常低回声区; 甲状腺淋巴瘤3例(12.0%),超声表现为网格状低回声区; 肾上腺、肝、乳腺、阴茎淋巴瘤各1例(4.0%),超声表现 出病变部位低回声。3讨论
临床上原发性结外淋巴瘤是一种结外器官或者是组织为 首发病灶的淋巴瘤,病理检查多表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3]。 文献[4]报道,结外组织淋巴瘤发病率在40%以上,在结 外任何组织均有发生的可能,结外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各异, 早期诊断困难,与其他恶性肿瘤进行鉴别存在较大的困难。 恶性淋巴瘤属于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病变多位于淋巴结内, 也有部分肿瘤位于淋巴结外。结外淋巴瘤包括有原发性淋巴 结外淋巴瘤与恶性结外浸润两类。曾有研究显示,恶性淋巴 瘤仅局限在一个结外器官或者是组织合并或不合并区域淋巴
胰腺囊性病变检出率大大提高。胰腺囊性病变主要包括各种真性囊肿、假性囊肿及囊性肿瘤等,不同病变的治疗方案和结浸润,被视为原发性结外淋巴瘤。曾有调查显示,在原发 性结外淋巴瘤中,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发生率最高, 为57%左右。结外淋巴瘤的原发部位比较多样,临床诊断困 难。早期超声检查在结外淋巴瘤诊断和鉴别中发挥了十分重 要的作用[5]。本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结外淋巴瘤患 者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本组25例病 理类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3例为B细胞淋巴瘤。原发性胃 淋巴瘤超声表现为胃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肠道淋巴瘤超声 表现为腹腔内较大异常低回声区;甲状腺淋巴瘤超声表现为 网格状低回声区。这一结果与文献[6-7]报道结果相似。通过本研究,我们体会到常规超声技术经验对结外淋巴 瘤诊断存在特异性缺乏现象,尤其是原发结肠等一些空腔脏 器结外病变,诊断价值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而对甲状腺、乳 腺等一些浅表器官处的淋巴肿瘤而言,则有可能做出有价值 的提示。值得注意的是,最终确诊需要依赖超声引导下的病 变穿刺活检,从而保证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为今后的临床治 疗方案选择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参考文献]
[1] 李丛,黄备建,何婉媛,等.三维起声造影对肾肿瘤血管结构的初
步研究[J].中华起声影像学杂志,2011, 20 (5): 393 - 396.[2] 张炽敏,薛勤,于红,等.输卵管妊娠包块起声血流分级与血 [5-hCG、保守治疗结果的对比[J].中国起声医学杂志, 2010, 26 (4) : 352 -355.[3] 霍爱华,彭芸,路娣,等.小儿腹部Burkitt淋巴瘤结外侵犯的
MSCT 表现[J].放射性实践,2011, 26 (4): 380 -384.[4] 王蕾,刘赫,姜玉新,等.原发乳腺淋巴瘤起声表现、临床及
病理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 27 (1): 91 -94.[5] 李娜,姜玉新,戴晴.原发性非霍奇金乳腺淋巴瘤的起声影像
学特征[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 32 (3): 289 -292.[6] 李明,忻俊,孙宁.彩起检测睾丸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1
例[J].中国起声医学杂志,2010, 26 (7): 668 -669.[7] 贾志莺,蒋殿虎,张连花.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声像图特征
分析[J]
.
中华起声影像学杂志,2〇1〇, 19 (5): 457 _
458.
—11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