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策略

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策略

2021-11-26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策略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法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其目的在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语言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型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综合运用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及交际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合作学习活动要有基本学习策略 1.积极的互赖策略

积极的相互依赖包括:积极的目标互赖(任务依赖),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任务;积极的奖励互赖,当小组目标达成时,所有的成员都能得到同样的奖励;积极的角色依赖,每个小组成员都承担着互补且有内在关联的角色;积极的材料(资料)互赖,每个小组成员可能只占有完成小组任务所需的部分材料,而不是全部。因此,积极的互赖关系是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最主要的构成因素,是合作学习的核心。此外,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形成的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以及学习材料的共享、学习目标的积极互赖关系等,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编组策略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交流的多样性与个人的参与度是一对矛盾。小组规模过小,交往圈子小,提供的信息必然有限;过大,小组成员的参与必然受到限制,一些成员可能干脆被动听取,主动参与者的数量反而下降。一般而言,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编组原则是以异质分组为主,同时注意组际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际之间的竞争,但要突出异质性。 3.责任制策略

合作学习强调个人负责和小组集体负责两种责任制。在确定学习内容之后,首先进行分工,每个成员先负责完成某一部分,然后回到小组,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成果,与大家分享信息资源,最后担任特定的角色。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使每个人都有事干,目的是杜绝小组成员相互依赖造成的惰性,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 4.调整焦虑策略

在外语学习中,缺乏自信的学生容易出现语言焦虑。合作学习之所以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感,是因为它改变了课堂组织结构,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为积极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尽量多说、大胆开口、不怕讲错。学生在小组中可以随时提问,问同学,问老师,随时把不懂的东西弄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该宽容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还要教会学生宽容他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这样不仅减少了焦虑感,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愉快的学习经历,使学生对学习本身和英语产生了兴趣。 5.活动评价策略

传统的评价是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只有少数学生获得了分数意义上的成功,大部分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这显然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也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的评价观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崭新的理念,它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中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评价可以采用

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或小组评价与全员评价相结合,以及等级、打分与评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这些评价形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互使用。 二 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合作”不应是教师的授意而是学生的实际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哪怕是对学习方式、方法的发现。笔者认为,在这一过程中要多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培植一些他们探寻策略的土壤,让孩子们自己产生合作的需要、产生合作的愿望。

2.“合作”不能忽视必要的价值引领,切忌盲目、随意

合作学习并不是作为课堂组织形式的点缀而存在。如果仅仅作为点缀,小组合作便会流于形式,也就达不到合作的深层目标和功效。著名教育家周玉仁教授说过:“教师过分抛弃必要的价值引领,那是一种对学生学习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学习的进程,恰当地利用合作的形式,有意义地完成知识的建构,避免合作的盲目、随意性,力争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最大效益!

总之,课堂合作交流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优化教学成果,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灵魂,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生命线。 参考文献

1.黄远振 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坦 《合作学习的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