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2021学年高考生物精选考点突破专题05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2020-2021学年高考生物精选考点突破专题05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20-2021学年高考生物精选考点突破专题05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1.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下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24小时,该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减少 B.BC段曲线斜率降低可能是凌晨的低温所致

C.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量多,光合作用最强 【答案】B 【解析】

A、对比A点和I的高度,经过24小时,玻璃罩内的CO2减少了,说明该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增加,A错误;

B、BC段无光,只进行呼吸作用,曲线斜率降低可能是凌晨的低温抑制了呼吸作用的酶活性,B正确;

C、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从D点开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了,但在D点之前已有光合作用,只是强度较弱,小于呼吸作用,C错误;

D、H点CO2浓度最低,表示积累的CO2最少,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并不是光合作用最强点,D错误。

2.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透光玻璃瓶甲 透光玻璃瓶乙 不透光玻璃瓶丙 4.9mg 5.6mg 3.8mg 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B.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1.lmg C.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低

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1.lmg 【答案】B 【解析】

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A错误;

B、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因此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4.9-3.8=1.1mg,B正确;

C、乙瓶中由于进行光合作用使氧气增多,则二氧化碳减少,而丙瓶只是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高,C错误;

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净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量+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量=5.6-4.9+1.1=1.8mg,D错误。

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气体的阶段都有水的参与 B.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可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提供原料 C.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均产生[H],但不是同一种物质 D.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气体的阶段都与生物膜有关 【答案】D 【解析】

A、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在光下分解产生[H]和O2,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与水一起被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因此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阶段都有水的参与,A正确;

B、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O2可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H2O,B正确; C、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H]是NADPH,呼吸作用产生的[H]是NADH,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C正确;

D、光合作用水光解后产生氧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与生物膜无关,D错误。

4.某兴趣小组利用黑藻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将一枝黑藻浸在水族箱中,计算光下单位时间内放出的气泡数作为光合速率;用瓦数足够的台灯作为光源,改变台灯与水族箱的距离,从而改变光照强度。结果发现,当灯与水族箱的距离从85cm缩短到45cm时,气泡释放速度变化很小;而从45cm处被移至15cm处时,气泡释放速度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根据测算,当台灯从85cm处移至45cm时,照在水族箱的光照强度增加了300%。对于该实验结果,小组成员提出了下列4条可能的解释及推测,你认为最有道理的是( ) A.在距离大于45cm时,光太弱,黑藻根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光照影响了黑藻呼吸酶的活性

C.在大于45cm时,黑藻主要利用室内的散射光和从窗户进来的光进行光合作用 D.黑藻在弱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较好,强光则抑制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

A、由题意知:当灯与水族箱的距离从85cm缩短到45cm时,气泡释放速度变化很小,说明光合强度较小,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pH等,与光照没有太大关系,B错误;

C、在大于45cm时,光照强度低,黑藻主要利用室内的散射光和从窗户进来的光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由题可知:从45cm处被移至15cm处时,气泡释放速度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说明黑藻在较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较好,D错误。

5.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干组,在25℃恒温条件下通过使用不同功率的灯泡控制光照强度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注:烧杯中的溶液为CO2缓冲液,可以保持容器内CO2浓度恒定,外界气压影响忽略不计)

A.该装置可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B.将该装置至于充足光照强度下,液滴将向右移动

C.在黑暗条件下,此装置可用来测定该植物有氧呼吸的速率

D.在适宜光照强度下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为叶绿体和线粒体 【答案】D 【解析】

A、装置中能影响红墨水滴移动的是氧气,该装置可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A正确;

B、将该装置至于充足光照强度下,植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释放氧气,液滴将向右移动,B正确;

C、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红墨水滴向左移动的距离就是氧气的消耗量,此装置可用来测定该植物有氧呼吸的速率,C正确;

D、在适宜光照强度下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为叶绿体和线粒体,还有细胞质基质,D错误。

6.下图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某植物叶片重量(mg)变化情况的操作流程及其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X/2)mg/h B.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可表示为(X+Y)mg/h C.该植物在24℃比21℃时净光合作用强度大

D.若先光照6小时后黑暗6小时,使叶片增重最多的温度是18℃ 【答案】D 【解析】

A、呼吸速率可以通过无光处理下消耗的有机物来计算,无光处理1h,减少X,因此呼吸速率为X mg/h,A错误;

B、实际光合速率是单位时间内植物产生的有机物总和,即净积累量加呼吸消耗量,因此该植物实际光合速率应该为(2X+Y)mg/h,B错误;

C、净光合直接看前后差值,因此净光合速率为(X+Y)mg/h,因此21℃和24℃净光合强度一致,C错误;

D、光照6小时黑暗6小时,叶片重量变化等于光照下净积累的减少黑暗中消耗的,即等于6(X+Y)-6X=6Y,则要求Y最大值时,即温度18℃,因此18℃下增重最多,D正确。 7.某实验小组在CO2浓度和温度等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测定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及CO2的转移方向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曲线中b点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只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曲线中b点未从外界吸收CO2,其光合作用强度为0 C.曲线中c点和d点所代表的光合作用强度都与图丁对应 D.曲线中a点所代表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图甲对应 【答案】C 【解析】

A、在图中b点所示条件下,细胞同时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此时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A错误;

B、b点是光的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光合作用强度>0,B错误; C、c点是光的饱和点,d点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此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均对应图丁,C正确;

D、曲线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光合作用为0,与图乙对应,D错误。 8.下图所示为甘蔗的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消耗CO2释放O2,过程③消耗O2释放CO2

B.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基质 C.过程①产生[H],过程②消耗[H],过程③产生[H]也消耗[H] D.若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则甘蔗的干重必然增加 【答案】C 【解析】

A、据题意,图所示为甘蔗叶肉细胞内的部分代谢过程,过程①是光反应,A错误; B、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是呼吸作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都能产生ATP,B错误;

C、过程①是光反应产生[H],过程②合成有机物,消耗[H],过程③呼吸作用,产生[H]也消耗[H],C正确;

D、若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只是说明在白天甘蔗叶肉细胞的净量大于零,而甘蔗的干重未必增加,D错误。

9.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是生物两个重要的代谢过程,以下不属于它们共有的特征是 ...A.需要水的参与,都有ATP产生 C.代谢速率均受温度和pH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A、A正确;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都需要水的参与,都有ATP产生, BC、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均需要多种酶的催化,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所以代谢速率均受温度和PH的影响,B、C正确;

D、在小麦所有的细胞中都可进行有氧呼吸,但是只有含有叶绿体的绿色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10.如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叶肉细胞CO2释放量和叶绿体O2释放量的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B.上述过程均需要多种酶的催化 D.小麦所有细胞中都可进行上述过程

A.光照强度为a时,叶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光照强度为b时,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C.光照强度为c时,叶肉细胞无呼吸作用

D.呼吸作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光照强度为d时,达到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的最大值 【答案】A 【解析】

A.光照强度为a时,叶肉细胞没有氧气的产生,因此不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的呼吸速率不变,与图a相同,只是部分二氧化碳被光合作用吸收,因此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B错误;

C.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光照无关,时时刻刻都在进行,C错误;

D.光照强度为d时,图中看出,氧气的产生量为8单位,即光合作用要吸收8单位的二氧化碳,但不能说明达到了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的最大值,D错误。

11.如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B.适当增加光强度,a点将左移

C.CO2浓度为b时,甲、乙总光合作用强度一定相等 D.甲、乙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强 【答案】B 【解析】

甲植物在a点时,净光合速率=0,故a之前已经开始,A错误;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增大,呼吸速率不变,故a点左移,B正确;二氧化碳浓度为b时,甲、乙的净光合速率相同,二者的呼吸速率不同,总光合强度不相同,C错误;在二氧化碳饱和点之前,随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光合速率加快,超过二氧化碳的饱和点之后,光合速率不变,D错误。故选B。 12.下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部分代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是吸能反应,B过程是放能反应 B.植物进行A过程将会有NADPH生成 C.植物进行B过程时,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D.温度升高,A和B过程反应速率都会下降 【答案】A 【解析】

A、A过程需要消耗ATP,故为吸能反应,B过程伴随有ATP的合成,故为放能反应,A正确;

B、A过程是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植物细胞进行A过程时,会发生NADPH→NADP+的反应,B错误;

C、B过程为细胞呼吸过程,如果植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则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C错误;

D、温度升高影响细胞代谢酶的活性,因A和B过程的酶的最适温度未知,所以温度升高,A和B过程反应速率不一定下降,D错误。

13.图1中试管甲与试管乙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氧气释放量的影响,结果如图2曲线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曲线和乙曲线不同的原因是小球藻对光的利用能力不同 B.Q点的氧气释放量为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为零 C.P点负值产生的原因是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D.若光照强度突然由R变为S,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会增加 【答案】B 【解析】

A、镁离子是合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小球藻在缺镁的培养液中不能正常地合成叶绿素,所以吸收光能的能力受到严重的影响,A正确;

B、Q点净氧释放量为零,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强度不为零,B错误;

C、P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氧气的释放量为负值,C正确; D、若光照强度突然由R变为S,即光照强度降低,则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影响暗反应中C3的还原,使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会增加,D正确。

14.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②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 B.适宜条件下,③过程在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C.⑤过程产生的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的ATP最多 D.①③④过程产生的[H]都将与氧结合产生水 【答案】D 【解析】

A、②过程为暗反应阶段,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A正确;

B、细胞类生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所以③过程在活细胞中都能进行,B正确;

C、①阶段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叶绿体中的暗反应等生命活动,⑤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的ATP最多,C正确;

D、①③④过程都能产生[H],其中①产生[H]只能用于暗反应,只有③和④过程产生的[H]都与O2结合产生水,D错误。

15.下图表示温棚内光照强度(X)与农作物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的关系(棚内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处于适宜的条件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当X>Q时,可采取遮光措施确保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 B.和Q点相比,P点时叶肉细胞内C5化合的含量较Q点低

C.在N和Q点时分别取农作物上部成熟叶片用碘蒸气处理,Q点所取的叶片显色较深 D.当X=P时,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答案】B 【解析】

A、由图可知,当X>Q时,净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可通过遮光使光照强度下降,净光合作用速率提升,确保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A正确;

B、图中Q点以后净光合作用强度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强光照使蒸腾作用过快,散失水分过多,导致部分气孔关闭,CO2吸收量减少,因此,P点时叶肉细胞内C5化合物的含量比Q点高,B

错误;

C、在光照强度从N增加至Q的过程,净光合作用强度基本不变,即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积C正确;累的有机物不变,但总有机物积累量在逐渐增加,所以在Q点所取的叶片显色较深, D、当X=P时,净光合作用速率为0,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所以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正确。

16.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C.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 ℃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 ℃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下移 D.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右移

【答案】C

【解析】A点时,光照强度为0,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A正确;B点时氧气的吸收量和释放量为0,表明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刚好利用于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因此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正确;根据题意可知:温度从25℃提高到30℃后,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加快.图中a点代表呼吸速率,现呼吸速率加快,故A点上移;由于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加快,因此B点右移,才能保证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点表示最大光合速率时的光照强度,现光合速率减慢,故D点上移,C错误;B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当植物缺Mg时,光合速率降低,只有增大光照强度才能提高光合速率,才能等于呼吸速率,即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D正确。 17.下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测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图中的虚线表示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B.当温度达到45℃时,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C.40℃与60℃时的CO2吸收量均为0,但二者的代谢活动不同 D.30℃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最大 【答案】B 【解析】

A、图中的虚线表示二氧化碳的产生量随温度的变化,因此虚线表示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情况,A正确;

B、图中看出,当温度达到45℃时,净光合作用速率小于0,说明此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不再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但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40℃与60℃时的CO2吸收量均为0,但二者的代谢活动不同,前者是因为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后者是因为高温导致植物体酶失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C正确; D、30℃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和最大,故光合速率最大,D正确。

18.下图中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点有

A.5 【答案】C

B.3 C.4 D.2

【解析】图甲中,实线表示呼吸速率,虚线表示净光合速率,a点时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2倍。图乙中,温室内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曲线的拐点a、b可以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图丙中,a点表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图丁中,a点也表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所以图中共有4个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19.RuBP羧化酶催化C5与CO2结合生成C3。将某种植物置于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测定叶片不同的细胞间隙CO2浓度下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据图作出的推测合理的是

A.B→A,叶肉细胞吸收CO2的速率增加 B.B→C,RuBP羧化酶量限制了光合速率 C.B→A,光反应产生ATP的速率增加 D.B→C,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答案】B 【解析】

A、B→A,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增加,细胞间隙CO2浓度较低,则叶肉细胞吸收CO2的速率降低,A项错误;

B、B→C,C5的含量相对稳定,则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相对稳定,此时,RuBP羧化酶量限制了光合速率,B项正确;

C、由于该种植物置于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所以其光反应速率不变,C项错误。

D、B→C,叶片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D项错误。

20.为研究大棚内CO2浓度对油桃光合作用的影响,在自然种植和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条件下测得油桃的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人工施加CO2最佳时间为8时

B.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一昼夜两种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差 C.17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部位是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D.7~8时,光照强度是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 【答案】B 【解析】

A、据图可知:8时后自然种植的植物光合速率明显下降,故8时为人工施加CO2最佳时间,A正确,

B、图中纵坐标表示有机物的积累量,故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与自然种植条件下(8-13时,而非一昼夜)有机物积累量(净光合速率)的差值,B错误; C、17时叶肉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产生ATP的部位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C正确;

D、7~8时,随着外界光照强度增强,有机物积累量增加,所以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D正确。

21.以测定植物在黑暗中CO2的释放量和光照下CO2的吸收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记录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组别 温度(℃) 黑暗中CO2的释放量1.0 1.5 1.8 3.0 3.2 (mg/h) 一 二 三 四 五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CO2的吸收量2.5 3.3 3.8 3.4 3.2 (mg/h) A.该植物在25℃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最多 B.在35℃条件下,光照12h,黑暗12h,经过一昼夜植物能生长 C.在15℃条件下,该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为1.5 mg/ h D.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30℃时相等 【答案】D 【解析】

A、当温度为25℃时净光合作用速率为3.8mg/h,呼吸作用消耗速率为1.8mg/h,所以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3.8+1.8=5.6mg/h,而在30℃时依据公式可得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3.4+3.0=6.4mg/h,A错误;

在35℃条件下,该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3.2+3.2=6.4mg/h,而呼吸作用速率为3.2mg/h,所以经过光照12h,黑暗12h 后有机物的积累量为0,植物不能生长,B错误;

C、在15℃条件下,该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光照下CO2的吸收量,为2.5mg/h,C错误;

D、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30℃时分别为光照相同时间,(3.4+3.0)和(3.2+3.2),都是6.4mg/h,D正确。

22.植物在白天“醒来”晚上“入睡”的现象与叶绿体活动有关,而叶绿体活动受TRXL2酶和2CP酶的共同影响。若抑制这两种酶的活性,则植物无法在晚上“入睡 ”,此时叶绿体会进行低效率的光合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醒来”时,叶肉细胞能合成ATP的细胞器有两种 B.测量植物细胞呼吸速率需要在植物正常“入睡”时进行 C.植物可通过控制TRXL2酶和2CP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D.抑制TRXL2酶和2CP酶活性后,CO2的固定过程停止 【答案】D 【解析】

A、植物“醒来”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合成ATP的细胞器有两种,叶绿体和线粒体,A正确;

B、测定呼吸速率需要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所以要在植物正常“入睡”时进行,B正确;

C、叶绿体活动受TRXL2酶和2CP酶的共同影响,所以可以通过控制TRXL2酶和2CP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C正确;

D、抑制TRXL2酶和2CP酶活性后,叶绿体会进行低效率的光合作用所以依然能够固定CO2,D错误。

23.下图中纵坐标表示植物某种气体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注:不考虑横坐标和纵坐标单位的具体表示形式,单位的表示方法相同。) A.若F点以后进一步提高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会一直不变 B.若A代表02吸收量,D点时,叶肉细胞既不吸收02也不释放02 C.C点时,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D.若A代表C02释放量,适当提高大气中的C02浓度,E点可能向右下移动 【答案】D

【解析】图中E点表示光饱和点,故F点以后提高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将不再增加,但是当光照太强时会引起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减弱,A错误;若A代表O2吸收量,D点表示光补偿点,即此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相等,植物只有叶肉细胞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植物的所有细胞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因此D点叶肉细胞吸收的氧气少于释放的氧气,B错误;C点时,光照强度为0,此时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C错误;若A代表CO2释放量,提高大气中的CO2浓度,光饱和点(E点)增大,向右下移动,D正确。

24.请根据图分析下列有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中时,②③④⑥过程都会发生

B.晴朗夏天的上午10点左右,北方植物的叶肉细胞中①多于⑥ C.晴朗夏天的中午,③④将减弱,净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D.进行②和③时,物质从产生部位到利用部位都将穿过4层磷脂分子 【答案】C 【解析】

A.由图可知①③⑤与呼吸作用有关,②④⑥与光合作用有关,植物在黑暗中,只有细胞呼吸作用,故A错误;

B.晴朗上午10点植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①几乎是不存在的,肯定少于⑥,故B错误;C.晴朗夏天中午因为光照强度太强光合作用会减弱,而呼吸作用不减弱,净光合作用速率会降低,故C正确;

D.②的产生到利用部位需要经过3层膜,即6层磷脂分子,③的产生到利用部位需要经过4层膜,8层磷脂分子,故D错误;

25.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研究者测定了野生型拟南芥和气孔发育不良的突变体在不同光强下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无光照时突变体呼吸速率与野生型基本相同 B.野生型和突变体均在光强为P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光强度在750~1250 μmol·m-2·s-1范围内,单位时间内突变体有机物的积累量小于野生型

D.光强为Q时,二者光合速率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突变体的气孔小于野生型 【答案】B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无光照时,两曲线合成一条曲线,表明无光照时突变体呼吸速率与野生型基本相同,A正确;P点是野生型和突变体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B错误;光强度在750~1250 μmol·m-2·s-1范围内,单位时间内突变体吸收的CO2小于野生型吸收的CO2,因此有机物的积累量突变体小于野生型,C正确;由于突变体的气孔发育不良,结合图像所给信息,光照强度为Q时,野生型的光合强度比突变型的大,因此可能的原

因是由于突变体的气孔小于野生型,造成突变型对外界CO2的吸收量不足引起的,D正确;因此选B。

26.在适宜光照下,测定植物甲、乙在不同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CO2浓度为q时,限制植物甲、乙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甲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若图中曲线是在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下测定的,现适当提高环境温度。q点将向__________移动。

(2)若将植物甲、乙同时种植在同一个透明的密闭环境中,在适宜光照下,一段时间后,植物________可能无法正常生长,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2浓度为r时,植物甲的总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植物乙的总光合速率;当CO2浓度为q时,植物乙与植物甲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CO2浓度 温度 右 甲 随着时间的延长,环境中CO2浓度不断下降,在低CO2浓度下,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可能小于0,无法正常生长 大于 b+c-d 【解析】(1)据图可知,CO2浓度为q时,甲植物未到达饱和,所以限制植物甲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乙植物达到饱和,此时所以限制植物乙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温度;若图中曲线是在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下测得,提高环境温度,植物甲的光合速率会下降,只有在更高的CO2浓度下,植物甲的光合速率才能与呼吸速率相等,q点将右移。 (2)若将植物甲、乙同时种植在同一个透明的密闭环境中,随着时间的延长,环境中CO2浓度不断下降,在低CO2浓度下,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可能小于0,无法正常生长。 (3)当CO2浓度为0时,纵坐标所示数值表示呼吸速率,当CO2浓度大于0时,纵坐标所示数值表示净光合速率,而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据此分析可知:当CO2浓度为r时,植物甲、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均等于b,但植物甲的呼吸速率(d)大于植物乙的呼

吸速率(c),所以植物甲的总光合速率大于植物乙的总光合速率。

当CO2浓度为q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为0,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为b,此时植物乙与植物甲固定的CO2量(总光合速率)的差值=b+c-d。

27.I-VI代表物质,如图是某绿色植物在适宜环境下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的示意图,①-④代表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I ~ VI中,表示同种物质的有______,在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中消耗ADP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__, 若突然降低该植物所处环境中III的浓度,其他条件不变,短时间内细胞中C3的含量将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其原因是______。 (3)②③④中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___________(填数字)。

(4)若为该植物提供H218O,光照一段时间后,可在该植物产生的_____(多选)中检测到18O。 A. H2O B.O2 C. CO2 D. (CH2O)

【答案】Ⅱ和Ⅴ、Ⅲ和Ⅵ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CO2的固定 减少 CO2浓度降低,CO2与C5结合形成C3的速率减慢,而短时间内C3的还原继续进行,细胞中C3的含量减少 ④ ABCD

【解析】(1) I ~ VI中,表示同种物质的有Ⅱ和Ⅴ、Ⅲ和Ⅵ。消耗ADP即时合成ATP,在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中光反应和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均合成ATP,因此消耗ADP的结构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2)①过程被称为CO2的固定, 若突然降低该植物所处环境中III(CO2)的浓度,其他条件不变,短时间内细胞中C3的含量将减少,其原因是CO2浓度降低,CO2与C5结合形成C3的速率减慢,而短时间内C3的还原继续进行,细胞中C3的含量减少。

(3)②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能量最多的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④。

(4)18O标记的H2O参与呼吸作用能产生含有18O标记的CO2,植物细胞利用18O标记的CO2进行光合作用能合成18O标记的葡萄糖(CH2O),同时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含有18O

标记的水,光合作用产生的O2全部来自于H2O,所以O2也会带上18O,因此ABCD中的物质能都监测到18O。

28.研究人员测定透明密闭玻璃罩内某植物在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或O2消耗量(相对值)随温度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研究人员将绿色的小麦叶片放在另一个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中。据图1推测,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________℃。

(2)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光反应的____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为C3的还原提供_____________。

图1中B点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________ (填“大于”、(3)“小于”或“等于”) 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

(4)图2中若在C点时向容器中放入装有NaOH水溶液的烧杯,叶绿体内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5)在5〜15min内,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的趋势是逐渐減小,造成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如果小麦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以氧气产生量表示)__________ mol•min-1。

【答案】类囊体薄膜(或基粒) 基质 20(大约) H2O的光解 [H](或NADPH) 10-8 大于 五碳化合物 容器内CO2浓度逐渐下降 6×

【解析】(1))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进行光反应)和基质(进行暗反应)中;图1在20℃时CO2吸收量就已达到饱和而O2消耗量继续增加,在20℃植物净光合作用最强,此时细胞呼吸作用较弱,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最适宜温度。 (2)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光反应的H2O的光解,该过程为C3的还原提供[H]。 (3)B点在横轴的上方,净光合速率均大于0,植物光合作用实际制造的有机物大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

(4)若在C点时向容器中放入装有NaOH水溶液的烧杯,CO2浓度下降,叶绿体内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五碳化合物。

(5)在5~15min内,给予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容器内CO2浓度逐渐下降,叶片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变化的趋势是逐渐減小。据图2可知,0~5分钟之间,小麦叶片在黑暗中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呼吸作用每分钟消耗氧气量=(5-4)

×10-7mol÷5min=0.2×10-7mol/min;5~15min之间,小麦每分钟的净光合作用速率=(8-4)×10-7mol÷10min=0.4×10-7mol/min;故5~15min小麦的平均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消耗=0.4×10-7mol/min+0.2×10-7mol/min=6×10-8mol/min。

29.香樟是一种良好的绿化树种,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为了将香樟引种到我国北方地区,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香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的CO2量表示)的变化情况,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请写出相关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肉细胞中,与A点相比,B点特有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

(3)在研究30 ℃条件下光照强度对香樟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时,除了光照强度外,其他条件均保持相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由上图可知,光照强度为1 500 lx时,温度对香樟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香樟叶片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很多,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请你提出一个需要进一步探究的课题: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6H12O6+6H2O+6O2

酶6CO2+12H2O+能量

光能→化学能 排除光照强度外的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净光合速率升高,超过一定范围,随温度升高,净光合速率降低 探究不同土壤类型对香樟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或探究二氧化碳浓度/水/无机盐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解析】(1)A点光照强度为0,只进行细胞呼吸,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细胞呼吸反应式为:CHO+6HO+6O6CO+。

612622212H2O+能量(2)B点有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化学能。

(3)研究30℃条件下光照强度对香樟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时,光照强度为自变量,其他条件为无关变量,均保持相同的目的是控制无关变量对结果的影响。

(4)据图分析,光照强度为1500lx时,18~30℃随着温度升高净光合速率上升,30~40℃随着温度升高净光合速率下降,即温度对香樟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表现为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净光合速率升高,超过一定范围,随温度升高,净光合速率降低。

(5)影响香樟叶片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和无机盐等,可以探究这些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如:探究不同土壤类型对香樟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或:探究土壤肥力对香樟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或:探究土壤含水量对香樟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30.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果实发育所需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果皮的光合作用。油菜开花后,油菜果皮逐渐变黄。某实验小组测定了油菜开花后,果实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变化,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将幼嫩的油菜果皮薄片长时间浸泡在乙醇溶液中颜色会变白,原因是_____。 (2)在油菜开花后,油菜果实的总光合速率逐渐_____,原因在于_____。

(3)某实验小组偶然发现油菜中有一株白化突变体。在相同条件下,检测发现其光合速率比正常油菜植株明显要低。小组同学认为该结果是由于白化苗中缺乏叶绿素a和叶绿素b导致的。请设计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的观点,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光合色素溶解在乙醇中,从而使果皮褪色 降低 随着开花天数的增加,果皮变黄,叶绿素含量减少,导致光反应速率下降,光合速率下降 实验思路:分别取正常油

菜和该白化突变体的等量叶片,标记为甲、乙组。分别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并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观察并比较甲、乙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种类和含量。预测结果:甲组滤纸条上有四条色素带,乙组滤纸条上只有两条色素带,缺乏叶绿素a及叶绿素b对应的色素带(或乙组滤纸条上叶绿素a、b对应的色素带不明显)。

【解析】(1)将幼嫩的油菜果皮薄片长时间浸泡在乙醇溶液中颜色会变白,因为光合色素能够溶解于有机溶液乙醇中,从而使果皮褪色。

(2)由分析可知,在油菜开花后,油菜果实的总光合速率逐渐降低,油菜开花后,油菜果皮逐渐变黄,叶绿素含量减少,导致光反应速率下降,光合速率下降。

(3)根据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设计实验,实验思路:分别取正常油菜和该白化突变体的等量叶片,标记为甲、乙组。分别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并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观察并比较甲、乙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种类和含量。预测结果:甲组滤纸条上有四条色素带,乙组滤纸条上只有两条色素带,缺乏叶绿素a及叶绿素b对应的色素带(或乙组滤纸条上叶绿素a、b对应的色素带不明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