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酶促动力学研究的范围。
2.以蔗糖酶为例,掌握测定米氏常数(Km)。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在酶促反应中,当反应体系的温度、pH和酶浓度恒定时,反应初速度(v)则随底物浓度[S]的增加而加速,最后达到极限,称为最大反应速度(v)。Michaelis和Menten根据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这种关系,推导出如下方程:
V[S]km[S]
v此式称为米氏方程,式中Km称为米氏常数,按此方程,可用作图法求出Km。方法有:
1.以v[S]作图
由米氏方程可知,v=V/2时,Km=[S]即米氏常数值等于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所需底物浓度。因此,可测定一系列不同底物浓度的反应速度v,以v对[S]作图。当v=V/2时,其相应底物浓度即为Km。
2.以1/v对1/[S]作图
取米氏方程的倒数式:
1km11•vV[S]V
以1/v对1/[S]作图可得一直线,其斜率为Km/V,截距为1/V。若将直线延长与横轴相交,则该交点在数值上等于—l/Km。
本实验以蔗糖为底物.利用一定量蔗糖酶水解不同浓度蔗糖所形成的产物(葡萄糖和果糖)的量来计算蔗糖酶的Km值。葡萄糖和果糖能与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反应,生成桔红色化合物,可于520nm处比色测定之。
棉子糖是一种非还原性三糖,与蔗糖有相似的结构。蔗糖酶水解棉子糖,可得到双糖(密二糖)和单糖(果糖),果糖是还原糖。棉子糖水解的速度可以用所生成的还原糖来进行测定,但本实验是要测定棉子糖和果糖对蔗糖酶水解蔗糖的抑制作用,还原糖的测定不能真实的反应果糖对蔗糖酶水解蔗糖的抑制作用。
三、实验材料和试剂
1.实验材料:
蔗糖酶提取的各步分离纯化样品Ⅰ、Ⅱ、Ⅲ、Ⅳ。
2.实验试剂:
(1) 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
甲液:溶解6.9g 结晶酚于15.2ml 10%NaOH溶液中,并用水稀释至69ml,在此溶液中加6.9g亚硫酸氢钠。
乙液:称取255克酒石酸钾钠加到300ml 10%NaOH溶液中,再加入800ml 1%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
甲,乙二溶液相混合即得黄色试剂,贮于棕色瓶中备用,在室温放置7-10天以后使用。
(2) 1%葡萄糖溶液(葡萄糖相对分子量198.17)。
(3)1%蔗糖溶液。
(4)0.2mol/L乙酸缓冲液,pH4.5。
(5)5%棉子糖溶液。
(6)4mol/L尿素溶液。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
1.试管及试管架;
2.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及1cm玻璃比色皿;
3.恒温水浴箱(50℃)。
4. 恒温水浴(100℃);
5. 移液管;
6. 微量移液枪。
五、实验步骤与数据记录
1. 如下表所示,加入相应试剂到各个试管中。并测定各试管溶液在520nm波长下的吸光度值,记录数据,并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
2.如表2所示配置各试管溶液。先采用6号管的底物溶液进行预实验,分别加入不同稀释倍的蔗糖酶液,依表2步骤进行后测定其吸光度。选用吸光度在0.6-0.7范围内的酶液,并以此作为蔗糖酶液的稀释倍数。经过预实验可得1700倍为适当的稀释倍数,因此下面的实验都使用稀释1700倍的蔗糖酶液。并记录相应数据。
3.按表3加入相应试剂到各个试管中,并按其步骤操作。测得A520,记录数据。
4.操作同步骤2,步骤3。
五、实验数据处理
1. 葡萄糖标准曲线:
图1. 葡萄糖标准曲线图
2. 表2数据处理:
图2. 表2数据处理图1/V~1/[S]
由图2求得Vmax=1.301×10-2,Km=1.301×10-6。
3. 表3数据处理:
图3. 表3数据处理图1/V~1/[S]
由图3求得Vmax=5.556×10-3,Km=5.556×10-7。
4. 表4数据处理:
图4. 表4数据处理图1/V~1/[S]
由图4求得Vmax=2.225×10-2,Km=4.450×1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