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患者血透术中发生穿刺针脱落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穿刺针脱落引起出血是血透术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是动脉端针管脱落,则空气进入透析管道,引起空气报警,由于动脉端压力大,血流量充足,出血量较多。如果是静脉端针管发生脱落,失血量将会以200~250ml/min速度丢失,静脉压力突然降低,机器报警,根据机器敏感度的不同,有的则需几分钟,如果护士未能及时发现,会造成患者急性失血,出血量大会引起患者休克,甚至死亡,后果十分严重。因此血透术中做好防范穿刺针脱落的护理,确保患者的血透安全显得极为重要。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共透析6500人次,在实践中我们总结经验,改进穿刺针固定方法,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针管脱落的护理措施,未发生穿刺针脱落现象,现总结如下:
1 穿刺针脱落的原因分析
1. 1宣教不到位,未交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透析过程中避免大幅度移动穿刺侧肢体、翻身,以免引起导管牵拉,导致穿刺针脱落。
1.2 血透术中针眼渗血,由于同一部位多次穿刺,而使该处皮肤弹性下降,加之透析过程中脱水,加重了皮下组织松弛,针眼处皮肤极易引起渗血,使固定穿刺针的胶布被血液浸湿失去粘性,引起穿刺针脱落。
1.3 患者血管条件差,或操作者操作不当,进针太少。
1.4 操作者对穿刺针固定方法不妥。
1.5 护士缺乏责任心,未能及时巡视患者,及时发现问题,尽早采起措施。
1.6 护士工作量较大,每人负责5台机器,5例患者的治疗。无法做到一对一护理。
1.7 患者神志不清,躁动不安。
2 护理措施
2.1. 心里疏导,护士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不断安慰、鼓励患者,同时要做好家属的工作,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消除抵触情绪,取得患者的合作。
2.2加强宣教,告知透析风险,及透析过程中注意事项,如术前选择好舒适体位,将所需物品放在易取位置,避免翻身和大幅度移动穿刺侧肢体,以免引起管路牵拉,穿刺针脱落。
2.3 护士要不断提高穿刺技术,确保进针深度大于或等于针长2/3。
2.4 穿刺时穿刺针固定牢固,六根胶布固定法,选择稍宽胶布,其胶布长度分别为9~10cm,宽度为1.2~1.5cm,针翼处两条胶布均匀平行排列于针尖垂直粘贴,另外1根胶布从穿刺针下方向上交叉针管贴于针柄,再次交叉针管,再贴2根胶布于交叉针管上。 对于神智不清,躁动、嗜睡的高危患者重点看护,穿刺侧肢体用约束带固定,穿刺针在原有固定的基础上加敷贴固定。
2.5 及时处理针眼处渗血,可用云南白药,或纱布丝,如有胶布浸湿,及时更换。
2.6护士要加强巡视,每15~30min巡视患者一次。由于透析治疗时间较长,大部分透析患者上机透析一段时间进入嗜睡,或深睡眠状态,不由自主移动肢体,从而引起管路牵拉,易导致穿刺针脱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3 结论
总之,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患者自费比例不断减少,血透患者将会不断增多,医务人员只有不断分析和查找穿刺针脱落的原因,改进护理措施,才能防范血透术中穿刺针脱落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透析风险,保证血透患者的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文艳秋,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8 .
编辑/王海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