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教案
编写:
执教:教 学 内 容学唱《拍手拍手》;《阳光牵着我的手》;聆听《祝你快乐》。
《彩桥架到台湾岛》。重音记号“>”教 学 目 标
1、“阳光牵着我的手”,大家“拍手拍手”,我们衷心祝贺“祝你快乐”,向“海峡两岸小朋友”问声好。人们的友情传递、表达,莫过于音乐。本课四首作品都是集中反映了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
2、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及《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与现代舞进行表演。
3、在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拍手拍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4、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教 材 分 析1、铜管乐合奏《祝你快乐》松、快乐的感觉。
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曲,乐曲热情欢快、充满朝气,给人以轻乐曲首先以主题旋律的最后4小节为引子,乐队齐奏:然后出现
了完整的主题:贯串于主题的前半拍休止的弱起节奏,使音乐更显活跃,富有动力。这一主题通过配器的变化反复一次。
这一部分的副题,节奏较为舒展,旋律线条作上下回
旋,富有歌唱性。巧妙的是,副题开始的两个音与主题起始相同,但节奏增长,使主、副
第 1 页 共 27 页
题之间衔接自然:在主题再次反复后,进入抒情、优美的中段,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最后,乐曲再现主题,在欢乐、酣畅的气氛中结束。
此曲又由词作家晓光填词改编
台
成歌曲。歌中的歌词分贴切的诠释了乐曲的内容。2、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湾岛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样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这首歌曲表达了海峡两岸儿童的心声统一祖国。由两个段落构成。
歌曲基本上
第一段采用较短的句式,旋律的重复以及切分和八分休止的节
奏,显得活泼、轻快。这里看似对景物的描绘艳阳、白云、七色彩虹,采用写实的手法,实质上是借物抒情,表现了孩子们纯洁无邪的快乐心情,同时也为第二段中虚拟的“七彩桥”作了铺垫。盼祖国统
第二段是歌曲表现的主题所在,以化实为虚的手法倾吐了孩子们企
一、渴望友谊交流的强烈愿望。旋律的前半部分包含两个气息悠长的句子,每句为8小节:
后半部分则采用了第一段中后半部分音调的素材,活泼、轻快,情绪热
3、歌曲《拍手
烈:生动地表现了海峡两岸儿童隔岸相望、遥相问候的殷切之情。拍手》
这是一首颂扬和倡导精神文明风尚为题材的儿童歌曲。歌曲吸取了少年儿童生
活中的几段情景,反映了少年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为分节歌,由主题和副歌构成。主歌部分包含两个平行乐句。两句旋律均自上而下作和弦分解进行,在句末的八度上行跳进,使曲调显得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副歌部分也是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的乐段。乐句的前半句是由两个四分音符在高音区形成的节奏性音调,简洁而有力,富有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响亮的掌声和兴高采烈的神态;后半句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唱出了他们对文明新风的热情赞美。歌曲的句中及句子之间频频穿插了伴以掌声的间奏,既突出了主题,也增添了欢乐的情趣。4、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这首歌的歌词分精炼,含意深刻,
它表现了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歌曲为2/4
第 2 页 共 27 页
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旋律以五声音调为主,上下句对称,节奏生动活泼,明朗的音调表现了孩子们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的欢乐心情。每句句末都采用了“”节奏型,突出了“手”、“走”二字,表达了与太阳共牵手,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充满着信念。第二乐段运用合唱的形式,明亮的大调式曲调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八度大跳在高音区唱出了“阳光,阳光”情绪热情而又奔放,“”节奏型再现,使全曲风格统一,最后,结束在高音“”上,五拍的时值再一次突出了“走”字,情绪更为坚定。教 学 建 议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本课
第一课时:学唱《拍手拍手》;音乐知识与练习。第二课时:聆
听《祝你快乐》;《彩桥架到台湾岛》。第三课时: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拍手拍手》;音乐知识:重音记号“>”及练习。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 《拍手拍手》。
1、设问: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
2、聆听歌曲《拍手拍手》范唱。曲中间。)
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声穿插在歌
3、再听一次范唱。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部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
4、学唱第一部分:(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设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
规律?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每句的开始都是附点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纠正,注
第 3 页 共 27 页
意八度大跳的音准。(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在间奏处加入拍手()。
5、学唱第二部分:分曲调范唱。
(1)奏一奏、听一听、唱一唱:(竖笛) (2)听第二部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声部曲调。(把全班学生分为二个声部学
唱。学唱时开始可以放慢速度,当音准、节奏有把握时逐步恢复速度。)
6、完整地、欢快热情地唱好全歌曲调(注意二声部和谐)。
7、填入歌调,有感情地演唱。
8、设问: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作怎样的节奏变化?
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
10、小结:我们大家手挽手,发扬文明新风。
三、音乐知识:重音记号
1、认识重音记号“>”:标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得加强、加重。
2、结合歌曲《拍手拍手》的实践,掌握重音记号。(1)找出歌曲中的重音记号。
(2)对比实践:用重音记号与没有重音记号进行试唱实践对比。从实践中掌 握重音记号的唱法及其作用。
第 4 页 共 27 页
四、练习:
五、结束。听曲出室。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聆听《祝你快乐》;《彩桥架到台湾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三、 欣赏《祝你快乐》
1、聆听乐曲。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2、再细听乐曲。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或敲击打击乐。当你听到音乐
(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种形式或停止拍击;在听到相同的音乐再现时,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击,以示乐曲的分段及结构。
3、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演奏图。
合奏、铜管乐合奏,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
4、边看教材中的图形谱及其歌词,边跟音乐哼唱(如有条件,最好展示歌曲曲谱)。
5、再深入讨论乐曲的情绪(包括乐曲分段的情绪),并根据三段不同的情绪,设计集体舞动作。
第 5 页 共 27 页
6、合着乐曲声,试跳集体舞,并群策群力进行修改。
7、完整地合着乐曲边跳边唱。
8、小结:我们互相祝贺快乐,装点江山,献给祖国。
四、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
1、聆听歌曲:听读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正的桥?彩桥为什么要架到台湾岛?
设问:“彩桥”是什么桥,是不是真
2、细听歌曲,讨论上述问题。
3、看着歌词合着歌曲录音哼唱。
4、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海峡两岸小朋友盼祖国统一,……)
5、学唱 “海峡两岸小朋友,站在桥上问声好”。
6、设问:用相隔一小节轮唱形式演唱,表达什么样的情绪(两岸小朋友争先恐后地问好,急切地盼望祖国统一,象征全国小朋友的团结与友谊……)
7、用热烈的情绪,表演这一片段。
第 6 页 共 27 页
8、合着音乐,自由地即兴地用现代舞动作表现,把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9、小结:海峡两岸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
五、结束。听曲出室。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阳光牵着我的手》
1、欣赏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与情绪。
2、再听范唱。设问:“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3、看谱听教师范唱第一乐段曲调。设问: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4、学生自学第一乐段曲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读谱能力较差的学生。导唱好一句。乐段。
(2)同座学生相互唱曲调,交流自学成果,相互纠正。
(1)重点指
(3)全班齐唱第一
5、学唱第二乐段。全班分成两部分,各唱一个声部。教师分别范唱二声部的曲调。(1)各声部学生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第二声部。行三度的二声部音列:(3)重点练习两个乐句:
(2)唱平
第 7 页 共 27 页
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
7、填入歌词(合唱部分学生分声部唱一次)。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学生学唱第二声部。合唱。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
(5)竖笛基础较好的班级,二声部各用
一、二支竖笛辅之。二、三乐句二声部。
(6)班级基础较差的,可以降低难度。第一乐句单声部,第
8、设问:“阳光”、“太阳”的含义是什么?师生讨论。
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
9、充满活力地唱好歌曲。
10、小结:大家手挽手,团结友谊朝前走。
三、结束听曲出室。第二课 跳起来 编写:
执教:教 学 目 标
1、音乐与舞蹈原本是一家。感受三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第 8 页 共 27 页
2、表演《我和提琴》,了解挪威人民的风格。在学唱《我和提琴》过程中掌握3/8拍的特点及学习找出曲调中的重复乐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曲式打下基础。
3、在学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后,即兴编创舞蹈使歌舞一体。
4、继续学吹竖笛。教 材 分 析
1、《马刀舞曲》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1903~1978)于1942年创作的
一首乐曲,为作曲家所作的芭蕾舞剧《加雅涅》中第三幕第二场的群舞音乐,表现了亚美尼亚民族剽悍粗犷的性格。
乐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一开始,由定音
鼓、军鼓及弦乐器等用急板速度奏出节奏强烈的4小节引子,形成炽热的舞曲气氛。随后,木琴、木管、圆号奏出由同音反复及小二度半音进行构成的旋律:
后两小节的旋律
由长号用滑音与木管交替奏出,相互呼应。在反复一遍后,主题又移高小三度再次响起,情绪更为热烈奔放。
接着由中音萨克管和大提琴奏出与前一主题作鲜明对比的抒情
旋律:这一旋律重复一次后,英武剽悍、迅疾奔放的主题再现。乐曲的结尾轻巧灵活,先作半音阶式的下行,再以五声音阶式的上行音调为结束,颇有东方的情调。
2、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新疆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小伙
子们敲着手鼓与姑娘们边歌边舞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时有所见。这首舞曲就是我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丁善德采用新疆民歌为主题写成的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钢琴独奏曲。它描绘了节日中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乐曲是三段体结构。
第一段
以“”这样的手鼓节奏为引子,并在这样的伴奏音型上,奏出了欢乐歌舞的主题:这一主题通过重复、转调和发展,力度加强,变得更为热烈。但随即出现一段舒缓、柔和的旋
第 9 页 共 27 页
律,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它取材于第二段的主题音调,起到过渡的作用。在静寂中,手鼓的节奏突然响起,第二段的主题随之出现:手鼓节奏始终伴随着旋律,犹如小伙子敲起手鼓,引吭高歌。在第一段主题再现后,乐曲在强烈的手鼓声中结束。作曲家以豪放的笔调、艳丽的色彩及粗犷的风格,描绘了一幅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风俗画。
“舞
曲”,音乐的体裁之一,有声乐曲与器乐曲的不同形式。有供舞蹈所用,也有专供音乐会欣赏所用。但舞曲和其他音乐体裁一样,都生动地抒发和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舞曲音乐具有节奏鲜明、旋律流畅、结构简洁的特点。由于舞曲多来自民间舞蹈,所以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或地方色彩。例如我国北方的秧歌、南方的采茶灯、西南地区的花灯以及各兄弟民族的民族舞;法国的小步舞,加沃特,波兰的马祖卡、波洛奈兹,捷克的波尔卡,西班牙的波莱罗、哈巴涅拉,奥地利的圆舞曲,拉丁美洲的探戈等等。各异,特色纷呈。
千姿百态,风格
3、钢琴曲《小步舞曲》17至18世纪的作曲家巴赫在他卷帙浩繁、数量众多
的作品中,不乏技巧精深、规模宏大的作品,但他也为自己的孩子们写了一些短小简易的、用羽管键琴(类似今天的钢琴,钢琴的前身)弹奏的乐曲,那就是《小步舞曲》。其中11首被后人收集在《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中,成为钢琴学生的启蒙教材。其中第一首《G大调小步舞曲》又是最为人熟知的一首。
乐曲为二段体结构。
第一段旋律以
级进与跳进交替,连音与顿音相间,分生动活泼:
第二段与第一段没有太多对比,只是音区提高,力度增强,情绪更为明朗:音乐又趋平静:乐曲充满柔和、典雅的氛围,仿佛是小溪在缓缓地流淌。
接着
现在我们听
到的音乐还加入巴赫所写的另一首《小步舞曲》,由于是g小调,所以与第一首《G大调小步舞曲》形成了调性、调式的色彩对比。前者显得更为明朗,后者则给人以淡雅柔情之
第 10 页 共 27 页
感。最后,《G大调小步舞曲》再次出现,构成了复三部曲式的结构,听来也别有意趣。
乐曲用弦乐和羽管键琴演奏,更能体现
17、18世纪时期的巴罗克音乐风格。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三拍子舞
曲,因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从容,节奏平稳,能表现许多礼仪上温文尔雅的动作和意境。最初流行于17世纪法国宫廷之中,后演变为3/4拍。18世纪以后,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器乐创作中,往往在奏鸣曲、交响曲中采用此体裁作为套曲的第三乐章,在风格特点上也有了演变。
作曲家介绍
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古典派复调
音乐大师。18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感情和大胆的革新精神。他的创作手法以复调为主。主要作品有200多部《康塔塔》(指有乐队伴奏的世俗或宗教合唱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他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歌曲《我和提琴》这是一首D大调挪威儿童歌曲。3/8拍,一段体结构,
全曲由五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在旋律上完全重复,曲调轻盈跳跃。第三、四两乐句旋律同样完全重复。曲中出现了“”节奏,使得音乐更富有动感,形象地表现了“我和提琴”在一起时的欢乐心情,表达了音乐永远伴随着我一生快乐的美好愿望。第五乐句在第四乐句间的五度大跳更使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的高涨,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音乐执著的追求。
5、歌曲《跳吧,跳吧》这是一首新疆塔塔尔族民歌。歌曲的音乐语言分简
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基本节奏“,”贯穿全曲,曲调欢
第 11 页 共 27 页
快跳跃,富于舞蹈性,情绪热烈欢快,它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欢唱舞蹈时的欢乐情景。第二乐句曲调作了五度的大跳与第一乐句形成了较强的对比,欢乐的情绪时起彼伏,把新疆塔塔尔族人民豪爽的性格和欢乐舞蹈的热烈场面刻画得栩栩如生。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琴》(一)。
教 学 建 议
本课
第一课时: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学唱《我和提
第三课时:聆听
第二课时:学唱《我和提琴》(二);竖笛吹奏练习。
《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跳吧,跳吧》;本地区舞曲交流。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学唱《我和提琴》(一)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 新课聆听《马刀舞》
1、设问:谁见过骑着马挥舞大刀打仗的场景?(电视剧、电影……)
2、欣赏管弦乐《马刀舞》,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创作的一首乐曲。问: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设
3、师生讨论:自己根据乐曲所想像的场面发表各自的见解。(粗略的)
4、细细聆听:能否把各段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再叙述得细致些?如引子部分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是怎样的场面?中间一段又是怎样?……
5、把你们想像的场景,用动作跟随音乐表演出来。聆听《小步舞曲》
第 12 页 共 27 页
1、谈话:《马刀舞》表现的是战争的场面;现在你听听又表现怎样的情景初听乐曲。
2、师生交流所听乐曲的印象。
3、再欣赏乐曲,教师作简要介绍:赫。
(2)典雅的宫廷小步舞曲。
(1)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作曲家巴
4、如能放一段录像(宫廷小步舞曲场面),配合乐曲,效果一定更佳(再次聆听)。
5、“舞曲”体裁说明。
6、小结:这两首舞蹈音乐,描绘两个时代背景,两种风格特征。请回家收集本地区的舞曲,我们将在下节课交流。表演《我和提琴》 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知识导入:我们已经唱过很多3/4拍的歌曲,你们愿意唱哪一首?3/4拍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指挥图式是怎样的?
2、介绍挪威民歌《我和提琴》:置:北欧。
(2)欣赏《我和提琴》演唱。
(1)出示欧洲地图,找出挪威的地理位设问:从歌曲内容中,你了解到挪威
人的风土人情吗?歌曲是几拍子的?
三、下课听曲离室
第 13 页 共 27 页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我和提琴》(二);竖笛吹奏练习。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 新课
1、学唱歌曲《我和提琴》曲调。句。
(1)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找出基本重复的乐
设问:3/4拍与3/8
(2)根据3/4拍的含义,启发学生讲3/8拍的含义。
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里?从分析对比中理解3/8拍。指挥图式自学曲调的第一、
(3)学习3/8指挥图式,并用
三、五乐句。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学习起拍及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节奏。流畅地唱好曲调(强弱弱节奏要鲜明,分句要清楚),用色块表示乐句的基本重复。
(4)
2、学唱歌曲:(1)再听范唱→第二次时学生轻声跟唱。(2)填上歌词。
3、表演歌曲。学生即兴伴舞。
有感情地歌唱。请少数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伴奏,有舞蹈特长的
4、将《平安夜》3/4拍改写成3/8拍。音乐知识:3/8拍
1、拍号的含义:每小节几拍/以几分音符为一拍。
2、复习2/
第 14 页 共 27 页
4、4/
4、3/4拍的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
3、从3/4引入3/8拍。不同,产生不同拍号的三拍子。
同样是三拍子,但由于单位时值(以几分音符为一拍)
4、结合《我和提琴》的演唱,学习3/8拍。
5、通过把3/4拍《平安夜》改写成3/8拍,巩固这一音乐知识。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跳吧,跳吧》;本地区舞曲交流。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 新课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
1、谈话导入:新疆各兄弟民族都能歌善舞,我们大家来唱唱《娃哈哈》,边唱边跳。
2、我们来听一首钢琴独奏曲,听听乐曲的风格是哪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格音乐?为什么?欣赏乐曲。
3、学生讨论新疆风格的音乐伴奏的音型具有新疆节奏的风格。
第 15 页 共 27 页
4、再欣赏一遍。乐器?
设问:钢琴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哪件民族
5、学生讨论手鼓。
6、全体学生轻轻地模仿手鼓的节奏:,为钢琴独奏伴奏。
7、小结:这是一首反映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音乐。表演《跳吧,跳吧》
1、图片导入:出示新疆儿童歌舞的图片。们在做什么?
设问:图中儿童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他
2、介绍一首短小精悍的新疆塔塔尔族民歌,仅仅两句,但非常欢快,听两遍就能唱,一唱就能记住,唱了还想跳。不信你试试欣赏歌曲范唱。
3、大家说说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范唱曲调,大家看着歌谱。是怎样行进的?
设问:这个短曲中有哪两个主要音?这两个主要音
5、师生讨论。答案:一个“2”(re)一个“5”(sol)。
教师提示:我们
学过上行、下行,那么re与sol行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平行。
6、放慢速度,划着2/4拍指挥图式,每人自选一句即第1-4小节或第5-8小节,有
第 16 页 共 27 页
困难举手,老师过来教。唱会了就停止划拍指挥动作,说明你会了。
7、请自学第1-4小节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进行二句接唱。
8、交换自学另一句→交换接唱→齐唱(按原速要求)。
9、填入歌词歌唱(教师分别用四种节奏型手鼓伴奏),请同学们在练唱中选择伴奏型。
10、表演《跳吧,跳吧》,请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合着歌声即兴舞蹈。(根据学生的兴趣及时间的可能,可以表演数次,让更多学生参与,体验新疆地区载歌载舞的风格。)
11、小结:音乐与舞蹈一体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
12、结合本地区舞曲跳一跳、唱一唱,进行相互交流。
第三课 家乡美 编写:
执教:教 学 目 标
1、从聆听《故乡是北京》(北京)、《东方明珠》(上海)、《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海南 ),演唱《大雁湖》(内蒙古)、《杨柳青》(江苏)五首作品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第 17 页 共 27 页
2、从聆听上述三首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3、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交流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进行抄写记录。教 材 分 析
1、歌曲《故乡是北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敬仰的圣
地。而生长在北京的人们则对这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现代化城市更具有深厚的感情。《故乡是北京》这首歌曲正是倾吐了生长于北京的人们对乡土怀恋的情绪。歌曲既描述了北京古城的传统景物(如天坛、北海、芦沟桥等),也展现了现代都市的风貌(如高楼大厦、旋转厅、电子街的机房等)。但歌曲更以最普通而又最富代表性的事物四合院和油条、豆浆、家常饼,来触发积淀于心中的乡情,使人感到情真意切,朴实而贴近生活。歌曲的旋律吸取了京剧和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赋予了歌曲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分为三个部分。
歌曲
第一部分包含三个乐句,各句中的节奏都先紧后松,在长音上加入
伴奏,这正是戏曲音乐的特点。前两句的旋律平稳,第三乐句句幅扩展,音调先抑后扬,以五度大跳将旋律推到“”的长音上,以激动的感情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
第二部
分速度增快,节奏紧凑,以念白式的音调、节奏,唱出了北京的古迹新貌。在唱到最能勾起乡情的事物“四合院”、“家常饼”时,旋律在较低的音区中平稳舒畅,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但尾句在半拍休止后作五度跳进,使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喷涌而出。
最后
一部分的音乐、歌词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但节奏扩展一倍,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对故乡北京的深情厚爱。
声乐演唱形式
独唱:由一人演唱,常用乐器或乐队伴奏。
第 18 页 共 27 页
齐唱:指两人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曲调。轮唱:由
两个以上的声部演唱同一个曲调,但不是同时开始,而是先后相距若干拍子进入。重唱:指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曲及其演唱形式。按声部或人数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
领唱:一唱众和(齐唱或合唱)的演唱形式。因独唱部分具
有引领众人歌唱的作用,故称“领唱”。领唱形式常见于民间的集体劳动歌曲(如号子、秧歌)中。
合唱:指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一乐曲。可分
为同声(纯粹是男声、女声或童声)、混声(男女声混合)两类;又根据声部的多少再分为女声二部合唱、男声三部合唱等。最常见者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的混声四部合唱。合唱常辅以乐器伴奏。纯粹由人声演唱而无乐器伴奏者,称“无伴奏合唱”。
2、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这首歌曲表达了人民战士对乡土的热
爱,更寄寓了对革命先辈的怀念和崇敬。在优美深情的歌声中,展现了革命战士继承革命传统,为人民守卫国土的精神风貌。
歌曲的第一部分包含两个乐段。前乐段的四个
乐句句式为3+3+4+4(小节),均为八分休止的弱起,使四个乐句承接紧密,欲止不能,一气呵成,表达了战士热爱家乡的深情和保卫祖国的决心。后乐段的旋律舒展流畅,回旋起伏,热情洋溢地赞颂了这片英雄的土地。
歌曲的中段速度加快,节奏鲜明,带有
进行曲风格,表现了战士手持钢枪,巡逻在山路、河边,英勇地守卫国土的勃勃英姿。
最后歌曲再现了第一部分中后乐段的音调,再次倾吐了学习红军,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3、合唱《东方明珠》东方电视明珠塔座落于上海浦东,濒临黄浦江,是一座
塔高468米,名列亚洲第
由11个大小不等、错落有致的球体组成的独特建筑。
一,世界第三。塔上有旋转餐厅及观光厅等。入夜,明珠塔华灯齐放,色彩缤纷。在塔上
第 19 页 共 27 页
俯瞰都市夜景,但见灯火灿烂,流光溢彩。东方明珠塔确如黄浦江上升起的一颗明珠,镶嵌在东方的一颗宝石,她代表了上海今日的辉煌。
歌曲从轻弱柔美的合唱声中开
始。旋律平稳并缓缓上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被水波轻轻托起,并冉冉升上蔚蓝苍穹。在两小节过门后,由女声独唱,中间插入了女声伴唱,表现了欣慰、自豪的感情。当唱到“母亲,母亲,请把明珠镶嵌你的华冠……”这两句时,令人感受到一股炽热的爱国之情。接着,速度转快,在节奏活跃的间奏后,女声独唱的旋律再次出现,但节奏扩展一倍,由“”变为“”,气氛热烈,表现了人们喜庆胜利的欢乐心情和再创辉煌的坚实决心。这一部分将独唱外,还加入了女声合唱和混声合唱,更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
4、歌曲《杨柳青》这是一首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民间小调,它以衬词
“杨呀杨柳青”而得名。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第一、二两乐句均为6小节,其中末两小节均为衬词,第三乐句(4小节),第四乐句则全由浓郁的地方方言特点的衬词构成,这不仅造成了一种诙谐的情趣,而且增强了江苏民歌的风格。
5、歌曲《大雁湖》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曲调优美抒情、悠扬动听,富于歌
唱性。曲中通过对大雁湖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人们热爱家乡的真切情感。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曲调中“”切分节奏运用,使音乐富有动感。特别是第二乐句衬词“啊哈嗬”的运用更增添了歌曲浓郁的地方风格,表达了人们对家乡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第三乐句采用第一乐句换头重尾的手法,曲中的上下八度大跳把蒙古族人民的粗犷豪放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抒发了人们对家乡无比热爱之情。教 学 建 议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唱《杨柳青》、《大雁湖》。
本课内
第二课时:聆
第 20 页 共 27 页
听《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珠》;“唱唱自己家乡美小小音乐会”。湖》。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聆听《东方明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杨柳青》、《大雁
一、 组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 新课表演《杨柳青》
1、民歌往往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演唱更为亲切动听,因为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2、欣赏《杨柳青》的演唱。歌吗?你能哼唱吗?
设问:我们班上是否有江苏人。你听到过这首民
3、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
先把词单独练习念几遍,然后再跟录音哼唱。
4、学唱曲调:(1)可以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2)设问:曲
调由哪几个音构成?(123456)(3)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好。
(5)
(4)设问:曲调中出现几次“”?在出现“”时,可以按节奏轻轻拍手。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
5、学唱歌词:(1)朗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
第 21 页 共 27 页
(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
(3)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
6、表演歌曲:器打击三下。
(1)在“”处,两人用竖笛轻轻相碰三下,也可用木质的打击乐(2)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7、小结: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表演《大雁湖》 教学基本要求
1、直接切入:《杨柳青》是江南地区的民歌。现在我们要学北方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
2、欣赏《大雁湖》范唱。吗?
设问: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
(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多大跳,……)
3、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西北的热爱。如果有内蒙古的学生请他谈谈家乡风光。
4、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数次,个别句子练唱。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4小节一句)。
5、在歌曲基本会唱的基础上学唱曲调(因为该歌的大量的切分节奏,学生不易掌握)。在学曲调时,拟用点谱法,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教棒)点谱学唱。能唱准即可(为以后学习切分节奏作感性铺垫)。
第 22 页 共 27 页
6、把2/4拍改编成3/4拍:(1)各组讨论自编,也可自由结合自编。流自己的改编创作,选出
(2)交
一、二首改编较流畅的曲调,把歌词填入。(3)按顺序唱歌。
7、小结:把民歌作改编创作,又是另一种乐趣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聆听《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 新课聆听《故乡是北京》
1、歌曲的体裁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听起来别有风味。
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
2、再听一遍: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设问: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
(从演唱的
“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
3、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设问:歌曲演唱的形
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 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
第 23 页 共 27 页
4、小结: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的音,作为结束音练习
选择恰当
1、这是继上两节课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乐段的结束音感(调式)。
2、反复咏唱曲调,尝试结束音填入最有结束停顿感的就是这个音。
3、教师切忌从理解上去讲解。
4、第一谱例的结束音以“5 ”为宜。
第二谱例的结束音以“11 ”为宜。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1、演唱形式导入:同样是独唱,不同性别有不同声部的独唱,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男声的阳刚之气更为有劲,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显英雄气概。
2、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
3、复听歌曲,细致品味:万泉河?什么?
(2)歌曲的表现力。
(1)歌曲的内容。设问:为什么爱五指山,爱
设问:各段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为
第 24 页 共 27 页
4、师生讨论,边讨论边听有关片段或教师范唱片段。
5、聆听歌曲。完整、全面地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爱家乡保江山。
6、小结:独唱的表现形式及其表现力。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聆听《东方明珠》;“唱唱自己家乡美小小音乐会”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 新课聆听《东方明珠》
1、地方标志性建筑导入:上海在改革开放的90年代,位于浦东陆家咀建造了一标志性建筑--电视塔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征?(由11个大小不等的球体组成,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2、大家看着教材上的歌调,欣赏一遍录音。浪漫)
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深情、
3、再聆听一次。全曲在演唱形式上是怎样处理的?(可以用笔在教材的歌词上标出,独、合……)
4、请大家谈谈:哪句是独唱( 哪个声部 )?哪句是合唱?合唱有没有区别?师生讨
论。(先是合唱、然后是女声独唱,中间还有女声伴唱。合唱形式有一种是女声合唱,另
第 25 页 共 27 页
一种是男女声的混声合唱。)
5、再聆听一次,进一步体验这些演唱形式,以及速度的变化与歌曲的情绪表达有什么关系?这需要静静地听、深深地思考。
6、请大家发表见解。
7、合着歌声即兴表演。
8、小结:对东方明珠的赞颂,不仅是一个人、一群人,是全国人民、男女老少对家乡、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声乐演唱形式
1、独唱童声:童高音、童低音。
女声: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男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2、合唱同声: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
混声:四声部混声合唱、
八声部混声合唱。
3、图解,男女脸部,同时唱不同曲调(二个图形谱)。乡美
小小音乐会:唱唱自己的家
各人自荐,并把好歌介绍给大家,把抄下来的歌汇总,选精彩的、大家喜欢的
歌,汇编成册,每人一本。
第四课 水上的歌 编写:
第 26 页 共 27 页
执教:教学目标
1、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
第 27 页 共 2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