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主要危害及预防控制措施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糜 疫病防治 国出现并迅速蔓延.造成了巨大的经 PRRSV感染可引起猪免疫功能下 济损失,已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危害严重。 1猪蓝耳病的主要危害 降,特别是在感染早期病毒攻击猪免 疫器官,对免疫功能的抑制十分明显。 使猪瘟、伪狂犬等多种疫苗m现免疫 失败,且更容易继发猪肺疫、气喘病、 链球菌、副嗜血杆菌等多种病原感染。 蓝耳病导致的免疫抑制对猪场危害最 猪蓝耳病的主要危害及预防控制措施 1.1感染率高 我国猪群的PRRSV感染率高.不 王宏刚 范学伟 同地区和不同猪场感染程度各异.但 一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据检测机构检测.我国猪蓝耳病抗体 16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为巨大,是造成猪场疫病不断的最重 ,黑龙江省牡丹江浩博动物保健服务中心 阴性的猪场少之又少。蓝耳病病毒在 000一要原因之一 我国的普遍感染,加之养殖场与外界 交流频繁,使本病的扩散难以避免。 1.2持续性感染与隐性感染 目前。在猪场的持续性感染是本 2猪蓝耳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1科学免疫 2.1.1是否免疫 目前,较之猪瘟、伪狂犬病等其 病重要的流行病学特征。即使猪不表 现出蓝耳病的临床症状,病毒也可以 在隐性感染猪的血清、脾脏、肺脏、 淋巴结等组织存活很长时间,并可持 续向环境排毒。这就造成了本病在猪 只间交叉感染方便,很难彻底根除, 一它猪病,蓝耳病的免疫在基层实际T 作中比较混乱,争议比较大.误区也 比较多。很多基层兽医T作者甚至不 主张进行蓝耳病的免疫,认为经过免 疫会对猪产生很大危害,甚至发病。 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他 们还是对本猪场的实际情况不了解. 在猪群感染的不稳定期,进行了盲目 旦感染就可以长期危害猪场。 1.3种猪繁殖力降低,淘汰率升高 本病可导致母猪出现食欲不振乃 的免疫造成的。定期进行猪群的抗体 监测,实时了解猪群实际状态,结合 本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蓝耳病免疫 程序,才是长久之计,而不是简单粗 暴的告诉养殖户禁止免疫蓝耳病疫苗. 导致蓝耳病感染越发严重.后续问题 也越发棘手。 至废绝、精神沉郁,发热,耳部出现 蓝紫,同时腹部、阴部也出现蓝紫色, 有的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妊娠母猪在 妊娠后期(107~112d)易发生流产, 乙兀 、J 分娩出死胎、弱仔、木乃伊胎儿及未成 熟胎儿。母猪流产率可高达3O%以上。 种公猪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 厌食,精神沉郁,呼吸困难,消瘦, 0 上 一 2.1.2如何免疫 市面上的蓝耳病疫苗主要有两种. 一少数公猪出现双耳或体表皮肤发绀, 主要危害在于精子数量减少或活力下 猪蓝耳病又称为猪繁殖与呼吸障 种是灭活苗,另一种是弱毒苗。灭 活苗虽然安全性较好,但近些年已较 少应用,因为弱毒疫苗不仅有体液免 降,精液品质下降,且精液中含PRRS 病毒,成为本病重要传染源。 1.4仔猪、育肥猪生长缓慢,死 碍综合症,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 合症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 病。近年来,多次在我国各个省份出 疫,还有细胞免疫,免疫效果明显优 于灭活疫苗。 蓝耳病免疫还有一个误区就是一 些人认为,蓝耳疫苗免疫只做种猪不 做仔猪。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仔猪通 ‘ 淘率高 现流行,其流行特征是传播速度快, 感染率高,且病毒不断变异,造成蓝 耳病的表现形式多样,给临床的诊断 与防治T作带来较大困难。 目前.我国猪蓝耳病主要有两种 形式。分别是由PRRSV经典毒株(C— PRRSV)造成的经典猪蓝耳病和由 PRRSV变异株(HP—PRRSV)感染造 仔猪发病感染率可达100%,死亡 率可达30%以上,主要表现为食欲不 振,发热,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毛 过初乳获得母源抗体水平会随着仔猪 的生长持续下降.最终使仔猪不能获 粗糙、发育迟缓,耳、鼻端乃至肢端 发绀。 老龄猪和肥育猪仅出现短时间内 的食欲不振、轻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及 少量的耳色发蓝,可因继发感染而加 得充足的保护,特别是对于蓝耳病, 疫苗的细胞免疫比体液免疫更重要, 仔猪的细胞免疫是通过主动免疫疫苗 而获得的。 成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其中,高致 病性猪蓝耳病于2006年以来开始在我 重病情,同样导致发育迟缓乃至死亡。 1.5免疫抑制 免疫程序的制定.建议根据猪场 的实际情况,通过定期抗体监测制定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科研项目课题“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猪蓝耳病流行动态研究”。项目编号:12525074。 作者简介:王宏刚(1982一),男,硕士,讲师,执业兽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畜牧兽医学。 1 00口画目 口 2013.5 疫病防治 浅谈猪丹毒病的诊断及防治 刘国斌王伟(辽宁省北票市娄家店动物卫生监督所122100)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侵入猪体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 性传染病。急性型呈现败血症经过,亚急性型皮肤上出现特 异性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型常发生心内膜炎 和关节炎。 1诊断要点 1.1流行特点 表面、切面可见针尖状出血点,肿大。心包积水,心肌炎症 变化,肝充血,红棕色。肺充血肿大。 1.3.2疹块型 以皮肤疹块为特殊变化。 1-3-3慢性型 溃疡性心内膜炎,增生,二尖瓣上有灰白色菜花赘生 物,瓣膜变厚,肺充血,肾梗塞,关节肿。 2防治措施 该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在自然条件下,3~12个月龄猪易感性最强。病猪和带菌猪是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1.2临诊特征 1.2.1急性型 (1)加强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减少疫病传染源。 搞好圈舍环境卫生,地面经常用热碱水或石灰乳消毒,圈舍 每年用石灰乳涂刷2—3次。 (2)加强检疫,及早发现病猪和带毒猪,迅速隔离治 疗。消灭传染来源。 (3)做好预防免疫。坚持定期预防注射,每年春秋各注 射一次。 又称为败血型,个别健壮猪突然发病,体温急剧升高到 42℃以上,病猪沉郁,怕冷,食欲停止,有时呕吐或干呕, 初便秘后腹泻,粪便有时带血。眼睑水肿、结膜充血。严重 病例后肢软弱,行走不便,常卧床不愿走动。哺乳仔猪或刚 断奶的小猪发病时,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病程2—3d, 随即死亡。 (4)我国目前应用的菌苗较多:①猪丹毒灭活菌苗:断 奶后的猪一律皮下注射5ml,注射后21d可产生免疫力,免 1.2.2亚急性型(疹块型) 疫期6个月。②猪丹毒弱毒活菌苗:用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稀 释后,大小猪一律皮下注射lml。注射后7d产生免疫力,免 病猪出现典型的猪丹毒症状。皮肤上出现方形或菱形诊 块,凸出皮面,呈红紫色,上面有浆液分泌,干涸后成痂。 疫期6个月。③GC42株苗:可用于FI服,每头猪2ml,15I服 时,免疫前停食4h,用少量精料,加少量冷水拌湿,均匀地 撤在食槽内,让猪自由采食。拌苗用的饲料及水禁忌偏酸, 不能用酸败和发酵饲料,不能用热水和热食。使用本苗前1 周及注苗后10d内,均不应口服或注射任何抗菌药物,更不 能混合注射。 治疗时,可用抗猪丹毒血清.病初应用,效果良好。 仔猪5-10ml,3-12月龄猪30~50ml,成年猪50~7Oml,皮下 或静脉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80万单位,加复方氨基比林 lO一20ml,混合肌肉注射,小猪2支,大猪4支,每天2次。 当小猪患猪丹毒病时,常有抽搐神经症状皮肤表面出现疹块 是其特征症状,俗称”打火印”.生产中很少见此类病例。病 程1O~12d,死亡率为1~2%。 1.2.3慢性型 这种类型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来。常发生在老疫区,主 要表现为关节炎、关节肿大,呈跛行。出现慢性心内膜炎, 消瘦,贫血心跳快,常因心肌麻痹而突然死亡。 1.3剖检病变 lI3.1急性型猪丹毒 肠粘膜发生炎性水肿.胃底、幽门部严重,小肠、十二 也可选用氧哌嗪青霉素,若与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合 用,疗效显著。盐酸土霉素每千克体重20~40mg,肌肉注射, 每天l~2次。 指肠、回肠粘膜上有小出血点,体表皮肤出现红斑,淋巴结 肿大、充血,脾肿大呈樱桃红色或紫红色,质松软,包膜紧 张,边缘纯圆,切面外翻,脾小梁和滤胞的结构模糊。肾脏 个性化的适合本场的蓝耳病免疫程序。 2_2加强饲养管理 的饲养管理条件差异比较大,猪群的 情况做好补硒、补钙和微量元素补充 体质状态有明显差异。 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包括采用全 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给予全价饲 料.合理的饲养密度和良好的通风条 件,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根据地区 的工作等等。 一蓝耳病病毒在我国猪场呈普遍感 染状态,但种猪和仔猪的发病率在不 同地区.不同猪场却截然不同.除了 免疫的差别。主要就是由于不同猪场 旦发现可疑病例,应该严格按 照国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 规范》执行,不得出售、转运病死猪, 做好无害化处理措施等。 2013.5口叵目匿口国1 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