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云南省图书馆馆藏民国地方文献述略

云南省图书馆馆藏民国地方文献述略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地方 古籍文献研究 云南图书馆(季刊)2015年第1期 YUNNANTUSHUGUAN 云南省图书馆馆藏民国地方文献述略 白义俊(云南省图书馆云南昆明650031) 摘要在介绍云南省图书馆民国地方文献馆藏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开发云南民国地 方文献的多种措施,如重新评估民国地方文献价值、制定民国文献修复计划、编写云南民国地 方文献联合书目等,并通过整理、汇辑、影印出版等方式,形成对云南民国地方文献的深层次 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民国地方文献保护开发 云南民国地方文献,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至 1950年2月云南解放前出版发行的中文文献,包括图 南公于艮》、(供和滇报=》、 及姓活导报》、 南钞报=》、 声》以 、时报》等众多小报。 书、期刊、报纸以及舆图、照片、票据、海报、传 单、手稿、档案等特种文献-。这些文献较为完整地 记录了云南在民国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具有极其重 2民国地方文献的特殊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国文献的价值愈加彰显。对 于云南而言,民国地方文献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 民国时期是云南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前有 “重九起义”打响倒清第一枪,再有护国首义抗袁氏, 要的价值。 1云南省图书馆民国地方文献馆藏情况 云南省图书馆馆藏民国时期地方文献统藏于历史 文献部,主要包括:民国时期的方志。在云南省图书 再到40年代成为抗战大后方。云南在短短数十年, 逐渐走上政治和文化的前台,可谓史无前例。民国地 方文献,是这一时期云南历史发展的主要载体和记录 者,对于了解民国时期云南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生活具 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如记录光复和护国事宜的《云南 馆馆藏的344种方志中,民国时期编纂的方志约为 105种,分别为通志及附录25种,府厅州县志68种, 乡土志9种,山水志3种。在这些方志中,不乏上乘 之作,如《宣威县志稿》 (1934)、 《姚安县志》 (1948)等,2O世纪四十年代成书的蜥纂云南通 光复纪要》、《护国军纪实》等。除外,在这些文献 中还不乏像《隍庵日记》、《罗山楼日j己=》这样的稿 本,更是具有较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 民国时期,云南名贤硕彦辈出,加上西南联大的 建立,文化呈现繁荣之势。以陈荣昌、赵藩、李坤、 由云龙、李根源、周钟岳、赵式铭、袁嘉谷、秦光 玉、方树梅、方国瑜等为代表的本土学人,他们“精 更是馆藏志书中的集大成之作;地方文献。云南省图 书馆目前藏有2779种地方文献,其中1872种为民国 时期的出版物,约占三分之二,分属经济、政治、历 史、地理、文学艺术、总记类,内容涵盖地理、盐 政、烟草、厘金、边务、矿产、植物、金融、农业、 人口、外交、水利、民族等诸多方面;期刊。云南省 图书馆目前馆藏民国期刊551种,包括《西南边疆》、 《云南实业杂志》、《云南财政月刊》、《云南省政府 公报》等多种期刊,及时真实地反映了云南当时社会、 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情况。 除了以上民国时期的文献之外,云南省图书馆还 通文史,工于书画,熟谙文献,有的还受过现代西方 学术思想的洗礼……除撰有专门著作外,在编丛书、 编目录、修通志、汇编文献等大型工作中能同心协 力”z。赵藩任总纂,陈荣昌任名誉总纂的《云南丛 书》,以及周钟岳、赵式铭、袁嘉谷、秦光玉、方国 瑜等编纂的《新纂云南通志》、至今看来仍然是云南 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文化工程, “是云南文化宝库中 藏有大量民国时期云南报纸,如《云南日手艮》、《滇 一68一 2015年第1期(总137期) No.1。2015 云南图书馆 JOURNAL OF LIBRARY IN YUNNAN 2015年3月 MAR.201 5 的无价之宝”。西南联大入驻昆明之后,本土学者与 除了坚持思想性,历史性,艺术性,还应突出地方云 南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对于云南本地学者的著作,特 别是稿本以及行世较少的,应该优先考虑纳入善本保 护范围之内。 内迁入滇学者更是联手推动云南地方文化的发展,其 合作编纂的《云南史地辑要》已经成为二十世纪三四 十年代云南史地研究的学术总结 。 无论是本土学者,还是南迁而来的内地学者,都 给云南留下了丰富的精神积淀,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这些文化巨著凝聚着前人上下求索的艰辛,也是民国 重新识别民国地方文献,目的就是要对民国时期 云南地方文献作出新的价值判断,从而调整“一刀 切”的保护思路,形成多层次、多级别的文献保护方 云南文化繁荣的象征,对于构建滇学更是具有重要的 案。如在恒温恒湿书库容量有限的前提下,打破期刊 意义,后人理应倍加珍惜。 3民国地方文献的保护与开发 虽然民国文献价值重大,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文 献的保存情况却不容乐观。以国家图书馆为例,国图 馆藏的民国文献约为67万册件,但几乎所有民国文 献的PH值都下降到了4.5,酸化程度非常严重 ,中 度以上破损比例达90%以上,民国初年的文献更已 100%破损,以致时任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的詹福瑞 发出了“如果再不进行抢救,民国文献将在50年到 100年内损毁殆尽”这样的感慨 。 与国家图书馆相仿,云南省图书馆馆藏民国地方 文献也出现了纸张发黄变脆,边角皲裂上翘,装订散 页等情况,但总体保存情况还算良好。目前,民国地 方文献,除报纸期刊以外,都被存放到恒温恒湿的环 境之下,与善本同等“待遇”,且已全部数字化。对 有需要查阅民国地方文献的读者,原则上不再提供原 件,而改为在电子阅览室、缩微机上阅读。但即便如 此,云南民国地方文献的保护依然任道而重远。对 此,笔者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几点拙见,以求教于方 家。 3.1重新评估民国文献价值 长期以来,在文献保护方面一直有一个盲区,实 际即民国文献的价值要低于古籍。这种按时间而不按 价值划分的保护原则,使得“古籍在各级各类图书馆 中都是毋庸置疑的重点保护对象,而民国文献的地位 则不尴不尬” 。随着民国文献的迅速老化,重新评估 民国文献价值,改变保护思路,已经变得十分迫切。 重新评估民国文献价值,包括扩大民国文献新善 本收录范围和基于价值原则对民国地方文献进行分类 管理。在云南省图书馆1619种善本中,民国地方文 献只有21种。扩大善本范围,适当收录更多的民国 文献,显得非常必要。民国文献新善本的收录工作, 报纸和图书各自保存模式,在对所有文献价值识别之 后,将重要文献放至恒温恒湿书库,而将一些价值较 小、存世量较大的文献放置普通书库。 3.2制定民国文献修复计划 “不遇良工,宁存故物”,是古籍修复界的一句名 言。但是这句话对于民国文献却并不适用,因为我们 等不起。一般来说,民国时期出版的报纸寿命约在50 年到100年,图书寿命约100年到200年,而传统古 籍的保存期可达数百年乃至上千年。1912年至今,百 年已过。云图馆藏民国报纸破损最为严重,直接验证 了这一推断。 3.2.1云南省图书馆下属的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拥有 8名专业的修复人员,但是修复的文献依然以古籍为 主,民国地方文献少之又少。面对可能出现“民国文 献断层”的严峻形势,制定民国文献修复计划已经迫 在眉睫。首先,要转变思路,将民国文献的价值等同 于普通古籍,在修复的时候,做到一视同仁。有时 候,甚至要在破损程度相同的情况下,优先修复民国 文献。 3.2.2研究制定的民国文献修复方案。由于民国文献采 用的是双面印刷,以往修复古籍所采用的托裱完全派 不上用场,同时,民国文献的纸张需要进行脱酸处 理,因此古籍修复技术和流程完全不适用于民国文献 的修复。这就要求民国文献的修复必须要从传统古籍 修复之中独立出来,开辟新的修复模式和思路。 3.2.3要保持与民国文献馆藏丰富的国家图书馆、南京 图书馆、重庆图书馆等馆的密切联系,多向它们“取 经”,多与他们交流民国文献修复的经验,共同研究 民国文献纸张理化特性及脱酸工艺。 3.3其他 除了对民国地方文献进行原生性保护之外,加大 对民国文献学术价值的整理开发同样重要。 目前,我们对全省民国地方文献的分布、存量和 一69— 地方、古籍文献研究 云南图书馆(季刊)2015年第1期 YUNNANTUSHUGUAN 纳格拉藏经洞文献修复技法 郭静(云南省图书馆云南昆明650031) 摘 要藏文古籍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珍宝和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系统介绍了纳格拉藏经洞 文献的修复技法及具体实施步骤,以具体实例阐述了与其他文献修复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藏文古籍 修复技法 中华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而 藏文古籍是这颗明珠耀眼夺目的光芒之一。藏文古籍 存世庞大,数量惊人,大部分存于博物馆、图书馆和 各民族高校图书馆,一些散存于西藏自治区1600多 个寺庙、上千个洞穴、废塔和荒庙之中。随着时光的 流逝及诸多历史原因,藏文古籍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古籍资源,对毁坏损伤的古籍文献进行保护和修复, 在不改变原件载体的情况下,能延长其存世寿命。 2014年9月云南省图书馆联合西藏图书馆举办了首届 藏文古籍文献修复培训班,开启了国内藏文古籍文献 修复的先河。所修复的古籍为云南省迪庆州图书馆发 现于香格里拉县格咱乡纳格拉藏经洞内的藏文古籍。 与利用,现如今存在许多问题,如古籍底数不清,古 籍老化、销蚀,破损严重,加之修复手段落后,保护 和修复人才匮乏等,古籍生存状况堪忧。为抢救这些 纳格拉位于格咱乡西北,金沙江支流岗曲河上游 流经村脚,这里高山耸立、峡谷深邃、森林密布、人 口稀少。纳格拉一带地形险恶,仅有一条崎岖山路通 保存状况等情况,并不非常清楚。因此,在完成对全 省古籍普查登记工作之后,应当尽快对民国地方文献 进行普查登记,从而摸清全省民国文献藏书“家底”, 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云南民国地方文献联合书目。在 参考文献 1北京图书馆.民国时期总书目[G].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5 这一过程中,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应当发挥带头作 用,从宏观的角度统一协调,建立全省藏书单位联动 保护机制,指导各市县图书馆有计划、针对性地抢救 民国文献。 影印出版,是整理开发、利用文献的一种有效方 2胡立耘.2O世纪上半叶的云南地方文献工作【J].图书馆 学研究,2004(11) 3潘先林.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云南史地研究的首次学术总 结——《云南史地辑要》概说[J】.史学史研究,2008(1) 4甘丹.民国文献保存面临难题[N].中国矿业报,2005— 05-10 式。国家图书馆从2007开始,依据民国文献的馆藏 特色、资料类型、濒危状况、珍稀程度和社会需求等 5瞿剑.抢救民国文献迫在眉睫[N].科技日报,2005~02一 O5 分类整理,并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以“民国文献资 料丛编”、“民国期刊”、“日记手札”、“其他”等 6荣红涛.重视民国文献保护:兼与民国前文献保护比较 [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9) 资料汇编的形式出版。在这方面,国家图书馆已经为 我们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云南应以此为榜样,沿着 【编辑:计思诚) (校对:王涛) 《云南丛书》的学术轨迹,尽快影印出版一套《民国 云南丛书》,以飨后人。可喜的是,目前这项工作正 在积极推进。 一(收稿日期:2015—03-04) 70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