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乡村旅游者旅游需求的职业差异研究——以苏州市震泽镇为例

乡村旅游者旅游需求的职业差异研究——以苏州市震泽镇为例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 跨世纪2009年1月第l7卷第1期Cross Century,January 2009,Vol 17,No.1 乡村旅游者旅游需求的职业差异研究 以苏州市震泽镇为例 周 恺王丽 汪德根 (苏州大学旅游系,江苏,苏州,215123) 【摘要】 旅游需求在不同职业群体中的差异状况,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苏州震泽镇乡村旅游者进行 抽样调查,在此基础上对不同职业乡村旅游者的行为意向和偏好类型等旅游需求差异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不同职业乡村旅游者 的旅游行为差异规律。 【关键词】职业;乡村旅游;需求差异;震泽镇 【中图号】F590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l一0002—02 从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到2006年的“中国 游”。选择“单位组织”方式的意向较低,累计比重为14.1%。从 乡村游”,我国乡村旅游获得了快速发展,乡村旅游活动由于本身 职业结构分析,不同职业人员出游组织方式的偏好与总体特征相 的文化内涵,体现在不同的人群中,其特点有很大差异。目前对 似,但在具体职业群体则存在一定差异。学生和企事业管理人员 乡村旅游市场细分研究一般从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特征角度进 选择“家人/亲朋结伴”方式的意向很高,累计比重分别为83.3% 行 ,从年龄和性别方面着手是较常见的研究模式,但从职业角 和80.4%;公务员和企事业管理人员选择“旅行社组团”方式的意 度分析乡村旅游者特征的研究很少,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以苏州 向相对较高,累计比重分别为33.3%和23.5%;在“独自出游”方 市震泽镇为例,运用市场抽样调查方法,从乡村旅游行为意向和 式上,工人的选择比重相对较高(30.8%),而公务员选择“独自出 乡村旅游类型需求两个方面,尝试对不同职业的乡村旅游者进行 游”的意向最低,仅为5.6%;选择“单位组织”方式意向较高的是 分析,以期对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工人和专业/文教技术人员,累计比重分别为19.2%和18.4%。 1 调查资料概况 ・ 2.2 乡村旅游消费意向的职业差异表现调查显示震泽乡村旅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8份,调查主要 游者旅游消费意向的职业差异特点是:不同职业群体消费意向 在震泽镇新申农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内进行,问卷内容主要 300元以下的人数所占比重均超过10%,其中学生和服务销售商 涉及被调查者的旅游行为特征等方面。 贸人员的比重相对较高,分别为36.5%和26.1%。不同职业群体 2 乡村旅游行为意向的职业差异分析 意向消费在300500元段的人数所占比重最高,除服务销售商贸人 2.1 出游组织方式偏好的职业差异表现总体特征上,震泽乡 员外,均超过30%,其中最突出的是工人和学生,比重分别为53. 村旅游者在出游组织方式上偏好“家人/亲朋结伴”和“独自出 8%和38.5%,其次是专业/文教技术人员,比重为37.8%。意向 争・・ ・・争・寺・夺・寺・牵・夺・牵・。孛一夺・夺・孛・夺.<}・。争.夺.牵・孛.夺・孛.. . -÷.夺.夺.夺.夺.÷..串.夺.夺. .夺.孛..串・ .夺.孛・牵・夺.牵・夺・。 ・夺・夺.0 ・ ①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法规对于1吨以上的新物质,新法 易伙伴办理注册手续等。企业在注册时,应提交符合规定的检测 规生效后6O天,生产商、进口商要完成注册的要求,昂贵的注册 及暴露分析报告,以及生态毒理学数据和长期性影响的数据报告 费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将使众多小规模企业受影响,并 等。完善有关机构的检验检疫制度,提高检验质量,严管生产的 严重削弱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②我国在与欧盟的化工产 各个环节。③积极利用“绿色壁垒”保护我国消费者的利益。此 品贸易中有5O亿美元的逆差,而且多数是依赖程度较高的不可 举已取得成效,例如2006年9月,我国舟山检验检疫局在日本输 替代产品。欧盟化学品生产商或出口企业无疑会将巨额检测费 华冻秋刀鱼中查出了最高为2.22mg/kg的砷含量,是国家标准最 用转嫁给下游企业,这对中国化工进口企业来说将增加成本。③ 高限量的22倍,对其做出了退货处理,国家质检总局已表示,日 国内外一些不符合REACH标准的产品有可能会更多的转移到发 本输华食品连出质量问题,目前已对问题食品做出了禁止入境的 展中国家生产和销售,包括中国,对我国人民的生活健康和生态 处理。 产生不利影响。④我国化工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 绿色壁垒是一把双刃剑,它对我国贸易的发展既是挑战又是 和产品附加值低,利润薄弱,欧盟将不符合其标准的企业拒之门 机遇,我们要正面积极回应它的挑战,尽管一些条款对我国企业 外,有可能造成我国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倒闭,大量工人失业。 很不利,造成了出口困难,但是通过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是可以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避免的,同时也要积极学习绿色壁垒的规则,为我所用,更好的保 6 针对“绿色壁垒”,我国的应采取的措施 护我国企业的发展,人民的人身健康安全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 ④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公共服务职能,组织有关欧盟REACH 境。 制度的学习与培训,熟悉其规定和要求,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7 参考文献 ②转变企业观念,强化企业环保和安全健康意识,申请注册的企 [1]张健.绿色贸易壁垒与WTO规则中的绿色条款效力研究 业,需要了解自己生产或进口的化学品的安全特性,包括:相关下 [J].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游产品中所含的化学物质的特性,这些化学物质是否包含在《欧 [2]赵玉焕.贸易与环境一wr0新一轮谈判的新议题[M].对外经 洲化学品名录》之内,是否需要在欧盟内设立法人实体或委托贸 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周恺(1983一),男,安徽黄山人,苏州大学旅游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市场。 跨世纪2009年1月第l7卷第1期Cross Century,January 2009,Vol 17,No.1 ・3・ 消费在5001000元段最突出的是企事业管理人员,比重达41. 3 乡村旅游类型偏好的职业差异分析 2%,其次是服务销售商贸人员(33.3%)。意向消费在1000元以 本次调查将传统乡村旅游类型和现代乡村旅游类型各分为 上的最突出的是专业/文教技术人员和公务员,比重分别为17. 六类,并对此进行细致调查和分析。 6%和16.7%。由此可见,震泽乡村旅游者意向性乡村旅游消费 3.1 传统乡村旅游类型偏好的职业差异表现见表1。 水平主要在500元以下。 表1 六类不同职业乡村旅游者传统类型偏好选择(%) 表1显示了震泽乡村旅游者对传统乡村旅游类型偏好存在 21.1%;在乡村传统农业型旅游方面,公务员与其他职业人员表 较明显的职业差异。从一致性方面看,绝大多数职业群体对古村 现出较大差异性,公务员对该类旅游兴趣最高,比重为22.2%;不 古镇型旅游偏好有较强的一致性,其中对古村古镇型偏好最高的 同职业人员对乡村休闲娱乐类旅游表现出较高兴趣,比重最高的 是学生,比重为51.9%,最低的是公务员,比重为27.8%;对乡村 是公务员(33.3%)和学生(33.3%);企事业管理人员对乡村土特 风光类旅游表现出很强的倾向,最高的是专业/文教技术人员,累 产类旅游的兴趣最高,比重为27.5%,服务销售商贸人员的比重 计比重为47.4%,最低的是工人,比重为23.1%。从差异性方面 最低,为13.3%。 看,不同职业群体对乡村民俗体验型旅游兴趣最突出的是服务销 3.2 现代乡村旅游类型偏好的职业差异表现见表2。 售商贸人员,比重为60%,最低的是专业/文教技术人员,比重为 表2 六类不同职业乡村旅游者现代类型偏好选择(%) 与传统乡村旅游类型一样,震泽乡村旅游者对现代乡村旅游 明显,不同职业人员表现出选择倾向的一致性,而在其他出游组 类型的偏好程度也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见表2)。一致性方面, 织方式上的职业差异明显;对于旅游消费意向,意向性乡村旅游 绝大多数职业群体对农业生态科技园和休闲型度假村的偏好有 消费在300500元水平的职业差异不明显;在乡村旅游类型偏好方 较强的一致性,其中对休闲型度假村旅游最感兴趣,最高比重为 面,对于古村古镇型的传统乡村旅游类型和休闲型度假村的现代 66.7%,对农业生态科技园表现出较强的倾向,比重在4o%左右。 乡村旅游类型,绝大多数职业群体表现出较强的偏好,职业差异 从差异性方面看,不同职业群体对各类特种养殖场的旅游兴趣差 不明显。 异较大,最突出的是工人和服务销售商贸人员,比重分别为34. 4参考文献 6%和23.3%,最低的是公务员,比重仅为5.6%。对农业生态科 [1] 曾瑞.成都市民乡村旅游行为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2007 技园,公务员表现出较高的兴趣,累计比重为55.6%。工人对各 (11):179 类主题性农庄的兴趣最低,累计比重为15.4%。对于乡村康体疗 [2]粟路军,王亮.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市场特征研究[J].旅游学 养类,企事业管理人员的兴趣最高,累计比重为23.5%,专业/文 刊,2007(2):67—71 教技术人员的兴趣最低,累计比重仅为5.3%。服务销售商贸人 [3] 张明珠,卢松,等.上海市居民乡村旅游行为特征及感知研究 员对现代新乡村的兴趣最低,累计比重仅为6.7%。 [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7(3):81—87 综上所述,震泽乡村旅游者的乡村旅游需求因职业的差异而 [4] 陈思屹,卢松,等.南京市城市居民乡村旅游行为偏好调查研 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但差异程度有所不同。在乡村旅游意向方 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8):10—13 面,对于出游方式,“家人/亲朋结伴”出游组织方式上职业差异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