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主旨】
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相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形成了以美苏两国为首的两大阵营在经济、政治、外交等领域全面对抗的两极格局,导致了主导国际关系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美苏冷战过程既有缓和又有紧张,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变化是主要影响因素。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彼此削弱,冲击了战后两极格局,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教学目标】
1. 知道冷战政策的含义、冷战出台的信号、冷战开始的标志及冷战初期的具体表现。
2. 通过阅读文字、漫画、地图、历史照片等相关史料,分析冷战的背景,归纳冷战初期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的影响,逐步提高运用史料说明、分析、归纳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提升“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史学意识。
3. 认识国际关系的变化是同世界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变化密切相关的,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辩证的认识冷战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
1. 重点:冷战背景。 2. 难点:冷战背景及影响。 【教学设计】
环节1:播放数字故事《历史回眸——柏林》并提问:二战后介入柏林事务的主要政治力量是什么?
设计意图: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明确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两国为首的两大阵营相对抗的两极格局,并引出冷战政策的含义,导入新课。
环节2:通过提问:①美苏未能继续二战期间的合作、和平关系的原因何在?②美苏为什么要在两次危机中尽力避免战争的爆发?分析冷战原因。
设计意图:理解美苏共同敌人消失,它们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利益相悖,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兵戎相争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美苏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环节3:在解读材料“铁幕”演说、“杜鲁门咨文”的基础上,介绍冷战政策出台的信号、冷战开始的标志等相关史实。
设计意图:在师生合作解读史料的过程中,理解冷战政策的实质是两种社会制度的对峙。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史学思想方法。
环节4:自主学习:根据对冷战的认识,找出教材中介绍的哪些史实属于冷战的表现?多媒体演示冷战初期的主要表现: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北约与华约、古巴导弹危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分辨冷战初期表现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理解冷战的实质;学会从地图、漫画、历史照片等史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逐步提高运用史料说明、分析、归纳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环节5:运用图表对比介绍美苏冷战的三个阶段。各抒己见: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设计意图:理解美苏冷战过程中既有缓和又有紧张,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变化是影响美苏冷战政策的主要因素。
环节6:小论坛:美苏长期冷战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
设计意图:在师生对话中明确美苏冷战的影响: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美苏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美苏彼此削弱,冲击了战后两极格局,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环节7:课堂训练:阅读漫画《We tried everything but explosive》,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进一步提升史料阅读能力。
环节8:小结:美苏冷战近半个世纪,对二战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美苏两强相争,彼此削弱,冲击了战后两极格局,随着西欧、日本的崛起,发展中国家的壮大,世界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更具体的内容我们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一一了解。
设计意图:深化本课主旨,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板书设计】
复旦初中 徐圆圆 2015年4月16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