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河南单招考试语文卷(答案) (5)

河南单招考试语文卷(答案) (5)

2020-05-16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河南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

语文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各项中的加横线 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蓊蓊郁郁(wěng) 敛裾(jù) 混沌(hùn) 椽子(chuán) B.揠苗助长(yà) 葱茏(lǒng) 蕈菌(jūn) 桑葚(shèn) C.载歌载舞(zài) 奢靡(mí) 侘傺(chì) 踯躅(zhí) D.周公吐哺(bǔ) 樊笼(fán) 枕藉(jiè) 肄业(sì)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剽悍(piāo) 语塞(sè) 多棱镜(línɡ) 不着边际(zhuó) ....B.矗立(chù) 角斗(jué) 配给制(jǐ) 公开露面(lòu) ....C.散播(sàn) 拂晓(fó) 一溜烟(liù) 相机行事(xiànɡ) ....D.说服(shuō) 撷取(xié) 文绉绉(zōu) 消弭灾祸(mǐ)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苇(wěi)草倏(shū)忽擘(bò)画含情凝睇(tì) B.岑(céng)寂驽(nú)钝楔 (xiē) 子联袂(mèi)而往 C.恓(xī)惶孱(càn)头卫冕(miǎn)因噎(yè)废食 D.撺(cuān)掇罪愆(qiān)啮(niè)噬情意绸缪(móu)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又称《国策》,战国时期国别史和汉民族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B.《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

C.春秋笔法:《春秋》经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表意直白,浅显易懂,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D.《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纨绔(kù) 、荸(bí)荠 、曝(pù)晒 、撒(sā)手人寰 ....B.跬(kuǐ)步、倡(chānɡ)女、呜咽(yàn),鸡豚(tún)狗彘 ....C.孝悌(tì)、庠(xiánɡ)序、盥(ɡuàn)洗、锲(qì)而不舍 ....D.藩(fān)篱、逡(qūn)巡、旋(xuàn)涡、畏葸(xǐ)不前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微信等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B. 老师所讲的知识点我大概都听懂了.

C.《水浒传》生动的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D. 在北京这个大的城市背景下,北京人演绎着国都的辉煌和市井的喧嚣. 7.选出文言虚词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于:比 B.宽厚而爱人 而:并且 C.则群聚而笑之 之:他 D.不如因善遇之 因:因为 8.下列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是哪一项?( ) A.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唐代的著名诗人. B.“妈妈, \"我轻声喊道,“您过来-下.” C.我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他哥哥?

D.周总理亲切地说:“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

9.下面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 ③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 ⑤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A③②④⑤① B.③②⑤④① C.⑤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⑤ 10.下面诗句中有咏莲的,也有咏菊的,中咏莲的诗句是( ) 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③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⑤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11.下列《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明论点的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 12.庄子《秋水》的主旨是( ) A.阐明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B.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 C.阐发为政以德的政治道理 D.阐述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13.梁启超在<论毅力》中两次采用层递修辞手法,其目的在于( ) A.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 B.阐明毅力大小不同结果也不同 C.显示毅力的重要性

D.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成功

14.《吃饭》中,作者在谈到音乐和烹调时,所倡导的社会理念是( ) A.以民为本 B.和而不同 C.中庸之道 D.完美人格

15.下面属于国别体史书的是( ) A.《诗经》 B.《史记》 C.《战国策》 D.《论语》

16.《张中丞传后叙》中当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作者写道:“一座大惊,皆感激而为云泣下。”这对刻、画南霁云形象来说,运用的表现方法是( ) A.侧写 B.铺垫 C.对比 D.象征

17.体现中国古代战争由车战转变为骑战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孟子劝梁惠王实行王道 B.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

C.霸王项羽拔剑自刎乌江 D.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

18.《我与地坛》中描绘的落日光辉、雨燕高歌、孩童脚印:苍劲古柏、夏雨秋风,象征( ) A.地坛绚丽多姿 B.地坛并不衰败 C.“我”倔强的心魂 D.“我”对生命的礼赞

19.《秋夜》的体裁是( ) A.散文 B.自由体诗 C.散文诗 D.杂文

20.傅雷的性格最突出的是他的( ) A.易怒 B.狂傲 C.刚直 D.执著

二、判断题:(将下列判断结果填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5分,共15分)

1、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 )

2、强调全面发展指的是要求每个学生各方面都平均发展.( )

3、在今后的课程改革和发展中,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

4、离开了教的内容,怎么教就无从发生,离开了教的形式,教什么就将完全落空.( ) 5、教材就是教科书.( )

三、填空题(本题5小道,每题3分,共15分)

1、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_____三个基本过程. 2、瞬时记忆的内容只有经过____才能被意识到进入短时记忆. 3、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____影响所致. 4、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以将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_____思维. 5、______是创造思维的典型特点. 四、阅读理解(共20分)

泥泞 迟子建

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

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主人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

杖,那手杖被拾起时就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孩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

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想来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

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1.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2.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

3.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五、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一寸光阴以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以《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明确,体裁自选(诗歌除外),结构完整,字迹工整,不少于7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5:CBDCA 6-10:CBBDB 11-15:DBDBC 1-20:ADCCC

11.[解析]本文采用了类比法阐明论点。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差别;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选D项。

12.[解析] 本文用虚构的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阐述了“宇宙无限,而人的认

识有限”的观点。由庄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主张可知A、C、D项不正确。答案为B。

13.[解析]《论毅力》使用了两次层递修辞手法:“志力薄弱之士”、“其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与“至强之人”五个层次的比较,说明只有“至强之人”才能“善于其终”;以及行舟中“一日而返”、“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与坚持到底四个层次的比较,强调了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到达彼岸。因此选D。

14.[解析]文中讲到音乐和烹调时说“统治尽善的国家,不仅要和谐得像音乐,也该把烹饪的调和悬为理想”,可见作者倡导一种“和而不同”的社会理念。答案为B。 15.[解析]《战国策》全书列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策,是以“国家”为编写依据的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答案为C。

16.[解析] 由众人“大惊,皆感激而为云泣下”的反应从侧面烘托了南霁云忠贞刚烈的性格特征,是侧写。答案为A。

17.[解析]“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揭开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由车战转为“骑射”的重要一页,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场改革。A、B、C项均不符合题目要求,答案为D。

18.[解析]“落日光辉、雨燕高歌、孩童脚印、苍劲古柏、夏雨秋风”都是“任谁也不能改变”的东西,有着“倔强”的性格,是我“心魂”的象征。选C。

19.[解析]《秋夜》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第一篇。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中间的一个文体,选C。

20.[解析]C项为傅雷最突出的性格,其余都是傅雷的次要性格,是傅雷在不同的时期、对不同问题的具体表现。 二、判断题:

1、√ 2、× 3、√ 4、V 5、×

三、填空题

1、回忆 2、注意 3、心境 4、发散 5、灵感状态 四、阅读理解

1.突出了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从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垫。(从写热爱雪到热爱泥泞) 2.因为泥泞带来了乡村质朴自然的生活气息,泥泞诞生了“跋涉者”,“泥泞”使人自然回忆起了民族艰辛的历史,“泥泞”自然使人想起了土地的广博与祖国的含义。 3.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的,无法人为制造;而且泥泞象征着苦难与屈辱,没必要在未来的路上人为地设置逆境和挫折;但是泥泞可以使人警醒,给人力量,可以促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当我们在顺境中茫然和麻木时,我们会渴望在“泥泞”中再跋涉一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