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右美托咪定对急诊重症监护病室患者镇静及INS、ACYH、 Cor、 C-P水平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对急诊重症监护病室患者镇静及INS、ACYH、 Cor、 C-P水平的影响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2020年第4卷第24期2020 Vol.4 No.24

右美托咪定对急诊重症监护病室患者镇静及INS、

ACYH、Cor、C-P水平的影响

李 伟

(万宁市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海南 万宁 571500)

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急诊重症监护病室患者镇静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YH)、皮质醇(Cor)、C肽(C-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室接收的9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镇静,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两组患者均给药24 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用药后6 h(T1)、用药后12 h(T2)、用药后24 h(T3)时镇静评分(Ramsay);比较两组患者T0、T3时标;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T0)

血清ACYH、Cor及C-P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重症监护病室留住时间、唤醒时间均缩短(P<0.05);两组患者入睡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T0至T3时,观察组患者 Ramsay评分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观察组患者T1~;与T0时比,T3时两组患者血清ACTH水平上升,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T3时Ramsay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

者组内、组间C-P、Co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调节急诊重症监护病室患者血清ACYH、Cor、C-P水平,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避免糖代谢紊乱,镇静效果较好,具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急诊重症监护病室;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C肽;胰岛素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0.24.0050.03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情复杂且较为严重,大多数患者需要采取镇静、镇痛治疗,但目前常出现镇静过度或镇静不足现象[1]。咪达唑仑具有抗焦虑、缓解躁动及催眠的作用,但其可能损伤神经运动功能。右美托咪定属于一其具有抑制神经元兴奋的作种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用,可阻止疼痛信号传输,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常用于治疗需要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等重症患者[2]。本研究旨在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急诊重症监护病室患者镇静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YH)、皮质醇(Cor)、C肽(C-P)水平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室收治的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5、20例;年龄40~73岁,平均(56.74±5.21)岁;体质量55~70 kg,平均(60.74±2.23)kg;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3] 5~27分,平均(13.19±3.12)分。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7、18例;年龄41~72岁,平均(56.82±5.16)岁;体质量55~72 kg,平均(60.83±2.31)kg;APACHEⅡ评分6~25分,平均(13.23±3.17)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研究已经院内伦理委员会审核

并批准。纳入标准:符合急诊重症监护指征者;需要镇痛、镇静者;血流动力学波动稳定者;患者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等。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恶性肿瘤者;具有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史者;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者;合并肾、肝、心器官功能不全;既往具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者等。

1.2 方法 全面评估两组患者血容量状态,若血容量偏低,实施扩容治疗,直到血容量正常。对照组患者使用咪达唑仑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7040,规格:2 mL∶2 mg)静脉注射,2~3 mg/次,然后按照0.05 mg/(kg•h)的速度进行24 h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93,规格:1 mL∶100 μg)静脉泵注,1 μg/kg,持续泵注10 min后,调整剂量为0.3~,进行24 h静脉持续泵注。 0.7 μg/(kg•h)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包括重症监护室留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唤醒时间、入睡时间。②比、用药后6 h(T1)、用药后12 h(T2)、较两组患者用药前(T0)用药后24 h(T3)时镇静评分(Ramsay)[4]:1分:烦躁不安;2分:较为安静,可合作;3分:嗜睡,但能听从指令;4分:处于睡眠状态,但可唤醒;5分:可唤醒,反应迟钝;6分:呼唤不醒。③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血样3 mL,进行离心处理(3 000 r/min,5 min),以酶联免疫

作者简介:李伟,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急救医学、重症医学。

·50·

2020年第4卷第24期 2020 Vol.4 No.24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

□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

吸附法检测T0、T3时ACTH、Cor、C-P水平并比较。④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谵妄、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减弱。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 21.0进行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临床指标、Ramsay评分、血清ACYH、Cor、C-P水平以(±s)表示,采用t检验;多时间点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重症监护病室留住时间、唤醒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比两组患者入睡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t值 P值

例数

重症监护病室机械通气间 留住时间(d)

(h)

唤醒时间 (min)

入睡时间(min)

吸减弱1例),低于对照组的40.00%(谵妄2例、心动过缓6例、低血压5例、呼吸减弱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χ2=6.702,P<0.05)。 3 讨论

强烈疼痛、机械通气导管的刺激等可致使急诊重症病房患者产生机体应激反应,进而引发焦虑、紧张或躁动情绪。咪达唑仑镇痛镇静作用机制主要在于通过与中枢神经内γ-氨基丁酸受体结合发挥介导作用,其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但唤醒时间相对较长,可能导致过度镇静。

右美托咪定不仅可通过抑制髓核、蓝斑核神经元冲动形成,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进而发挥镇静作用,还可通过对脊髓突触前膜、后膜上α2受体的选择作用,将疼痛信号阻断,进而发挥镇痛作用。此外,右美托咪定对呼吸系统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因而其具有较高安全性[5]。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重症监护病室留住时间、唤醒时间均明显缩短,T1~T3时Ramsay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谵妄、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提示右美托咪定激的敏感性,且安全性较高。

血清C-P可由胰岛β细胞分泌,可反映机体血糖水平;Cor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合成与分泌,可影响血糖水平,维持血糖稳定,反映机体受创后糖代谢反应强弱;重症监护室患者常伴有焦虑、躁动、恐惧等不良情绪,因而易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影响ACYH水平。右美托咪定不仅

45 5.13±1.65 8.17±1.76 80.59±5.48 19.02±5.4645 3.48±1.26 8.32±1.65 38.59±4.25 18.57±5.06

5.331 0.417 40.627 0.406 相对于咪达唑仑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可减轻机体对刺<0.05

>0.05

<0.05

>0.05

2.2 Ramsay评分 从T0至T3时,观察组患者Ramsay评分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观察组患者T1~T3时Ramsay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Ramsay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t值 P值

例数

T0

T1

T2

T3

可作用于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阻碍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导致给药初期患者血糖水平升高,但24 h内持续给药或停药后,患者血糖水平可逐渐降低,因此右美托咪定不会导致血清C-P、Cor、ACYH水平紊乱。此外,右美托咪定不仅可改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失衡,还可通过其有效镇痛、镇静作用降低机体应激水平[6-7]。本研究结果显示,T0~T3时两组患者血清C-P、Co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时观察组患者ACTH水平低于对照

45 1.33±0.27 1.40±0.251.31±0.20 1.34±0.23

45 1.36±0.30 4.52±0.18* 4.45±0.13*# 4.30±0.50*#

0.311 28.899 88.304 38.892 >0.05

<0.05

<0.05

<0.05

注:与T0时比,*P<0.05;与T1时比,#P<0.05。

2.3 血清ACYH、Cor、C-P水平 与T0时比,T3时两组患者血清ACTH水平上升,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组内、组间C-P、组,提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调节Cor、C-P、ATCH水平,

Co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避免糖代谢紊乱。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56%(谵妄0例、心动过缓1例、低血压5例、呼

C-P(pmol/mL) T0

对照组 观察组 t值 P值

T3

综上,应用右美托咪定治疗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可有效调节血清Cor、C-P、ATCH水平,减轻机体应激反应,

Cor(nmol/L) T0

T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ACYH、Cor、C-P水平比较(±s)

分组

例数

ACTH(pg/mL) T0

T3

45 4.15±2.02 4.54±2.02 23.32±8.29 18.39±8.43 23.85±6.67 103.91±50.37* 45 4.21±2.05 3.89±1.85 21.45±10.48 21.67±8.35 24.61±5.09 47.34±3.42*

0.140 1.592 >0.05

0.939 1.854 >0.05

>0.05

0.607 7.517 >0.05

<0.05

>0.05

注:与T0时比,*P<0.05;P>0.05。

·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