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幼儿歌曲教学中的伴奏问题(1)

浅谈幼儿歌曲教学中的伴奏问题(1)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浅谈幼儿园歌曲教学中的伴奏问题

尖山新区中心幼儿园 吴琴燕

摘要:

儿童歌曲钢琴即兴伴奏,就是根据歌曲的旋律在键盘上即兴弹奏,用琴声带动儿童投入歌曲的情绪,让歌声与伴奏共同造遣鲜明的音乐形象。幼教专业儿童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是一

门综合性很强的音乐学科,本文

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学习者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关键字:即兴伴奏 编配 生理特点

歌唱教学是幼儿园音乐家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节好的歌唱活动,既能让幼儿得到美的教育,又能丰富他们的只是经验,从而使他们感到身心愉快。那么,如何进行歌唱教学,才能让幼儿在学得快、唱得好的同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审美的相拥的效率呢?

通过不断的观察,我们发现:钢琴伴奏的不同处理也是其中值得仔细研究的为题之一,那么,应如何处理钢琴伴奏,更好的为歌唱活动服务呢?

一、钢琴即兴伴奏的特点和作用

《钢琴即兴伴奏》这门学科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包含多方面的知识技能: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熟悉钢琴等键盘乐器的性能,能单手和双手弹奏各调的音阶、琶音、旋律等;和声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作曲知识和创作欲望。钢琴即兴伴奏具有很强的即兴性,这种即兴性

还表现在同一首歌曲,由于不同的演唱者,不同的演唱形式,即兴伴奏采取变换调性、和声语汇、织体音型等手法,因人而异,默契配合,使演唱更富于艺术的个性化。此外钢琴伴奏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即兴伴奏不单纯是一个技术手法的问题,而是多方面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是一种对歌曲的再创作。这种创作是在原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运用多声部的音乐思维和创作手法,进一步刻画和塑造音乐艺术的形象,使伴奏和歌唱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共同表现音乐作品的整体形象。钢琴即兴伴奏在现今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的音乐课程教学中,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起到艺术指导的作用。但是目前高等院校即兴伴奏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钢琴即兴伴奏的现状

钢琴即兴伴奏课,现开设的阶段是统招本科三年级,学时为一年。从长期的教学来看,许多同学在学了该门课后,仍然没有获取到即兴伴奏的本领,对此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一部分同学虽然钢琴基础好,但缺乏调性感以及对和声听觉的感受能力;伴奏音型掌握的少,或不能恰当地应用。对于不同体裁风格的歌曲所应使用的音型分辩和使用的能力差,千篇一律。如:都用1535 式分解和弦或柱式和弦等,不能分辩是抒情歌曲还是进行曲。对比段落之间音型的变化太少或不恰当。甚至不成音型,节奏不准确。总之,这部分同学对于钢琴即兴伴奏的基本步骤还不了解,每个步骤的内容也不清楚。而正好相反,有些具有对音乐作品分析和编配能力的同学,恰好受到钢琴弹奏的限制。钢琴弹奏技巧不扎实,或者说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伴奏的最基本音型如和弦及转位的弹奏指法和触键方法都不明确,更谈不上伴奏音型的丰富多彩。还有一部分同学是钢琴基础本来就差,再加上乐理、视唱练耳、和声等课程没学好,自己又不努力。所以,学习不能正常进行。

三、合理编配歌曲伴奏,为幼儿歌唱教学服务

1. 从歌曲的内容出发,编配伴奏。

任何歌曲都有具体的音乐内容,它既体现在歌词中,也体现在旋律里。教师伴奏时,首先要通过熟悉旋律和歌词,确定歌曲的题材、体裁(是进行曲,还是摇篮曲,是抒情的还是活泼欢快的),再进一步分析歌曲的结构(单月句还是复乐句等)调式、速度、力度、节拍等诸多因素,从而确定歌曲伴奏的节奏、音形、速度、音区的安排。

2. 从幼儿生理特点出发,编配伴奏。

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第一个关键期。由于他们的嗓音发育尚未开始,并且对歌唱的音准控制能力也不稳定。因此我们在为歌曲活动编配伴奏,应力求简练,突出主旋律。这样,便于幼儿在倾听的过程中,较快地把握歌曲旋律、音准和节拍,以调整自己的发音,学唱歌曲。我们常常看到:幼儿园的一些老师,在编配歌曲的伴奏时,常常不管歌曲的性质与节奏,喜欢在钢琴上“海砸”大和弦,或者是大琶音满琴飞,以为这样是表现歌曲、表现自己弹奏水平的最好手段。而事实上,正是这样的伴奏,让幼儿茫茫然不知如何开口,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学习。

3. 从幼儿歌唱时的实际需要出发,调整伴奏。

幼儿园歌唱活动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全班集体齐唱,幼儿间按性别、组别或自由组合进行的轮唱或对唱,也有个别幼儿的独唱........伴奏音量的调节颖一句两个维度的指标综合确定。一般来说,唱歌的人数多,则声音洪亮、饱满;嫦娥的人数少,则声音比较单薄、弱小。但幼儿歌唱时,声音的高低有时也不完全与唱歌的人数呈正比。如:接受能力强、掌握较快地幼儿往往比较自信,即使人数少也能发出较整齐、洪亮的声音,反之,则声音较小。因此弹伴奏的教师应时时关注幼儿,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地调整伴奏的音量。

四、正确处理好伴奏在歌唱教学中的位置

“伴奏“是一种“合作”的艺术。歌唱教学中的钢琴伴奏应与歌唱活动本身溶为一体。因此,我们并不提倡教师自我陶醉、脱离歌唱教学“高技术”伴奏配置。我们应正确处理好伴奏在歌唱教学中的位置,即伴奏是伴随着歌唱的演奏,因而它总体上要服从于歌唱的需要。必须注意:

1.调节好伴奏的音量,使之成为歌声的前景气氛。

2.要掌握好歌曲的节拍,为幼儿创造调整呼吸和抒发感情的良好节奏感觉。

3.认真地听自己的弹奏,更要聆听歌唱者的演唱,二者要协调一致。

但是,伴奏也不总处于伴奏地位。特别是在歌曲的前奏、间奏、尾奏中,犹豫没有歌唱者的限制,这时,伴奏可以根据音乐的需要充分表现,以起到对歌曲情绪的引领、烘托、补充的作用。

五、有效运用歌曲伴奏,为幼儿歌唱教学服务

1. 采用唱、奏分开的教学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和记忆歌曲。

幼儿年龄尚小,知识经验也不够丰富。因此他们在学唱新歌时,往往需要借助教师的体态、动作、神态表情、口形变化以及焦距的演示,来理解、学习和记忆歌词。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师面琴而坐,边弹边唱,让幼儿一遍又一遍地大声模仿,其直接效果是导致幼儿由于学习内容困难过大,又缺少必要的自我监控和外部监控力量,容易出现或注意力涣散,或注意力涣散,或机械发音等不良结果。

因此,在“新授歌曲”活动中,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尽量采取(两个)教师唱与奏分开的教育方法。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悉心地观察幼儿,耐心地引导幼儿,积极地鼓励幼儿主动地参与学习;另一方面有利于“伴奏”的教师安心弹奏,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钢琴伴奏的速度、强度和性质。

2. 调节伴奏的音量和速度,将自信和勇敢传递给幼儿。

幼儿在学唱新歌时,由于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都不太熟悉,开口唱歌时往往发音较轻。着时,伴奏的教师可以放慢弹奏的速度,流出幼儿回忆歌词和旋律的时间,教师范唱时让幼儿在老师的动作或教具的提示下们自然顺利地学唱。

很多幼儿在学唱歌时,发音较轻的原因是:缺乏自信。这常常是范 教师在教学过程对幼儿提出的要求过多过细。伴奏教师应细心观察,及时发现这些问题,用自然提高伴奏的音量和速度的方法没让歌曲本身的选两次气氛充分地影响幼儿、感染幼儿,以提高幼儿的自信,让幼儿自然地随旋律的气氛放声歌唱。

3. 及时切入伴奏,为幼儿创设多次倾听的音乐环境。

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是很重要的。听不准音就无法把音唱准。因此,在幼儿开口学唱之前,应尽量多的安排幼儿倾听歌曲的旋律的机会,让幼儿逐步在头脑中建立固定的音高表象。在正式唱时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为学习活动开展时,学习兴趣的维持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我们在教幼儿唱歌之前,可以带幼儿玩一个音乐游戏,将新授歌曲的旋律作为这个游戏的伴奏音乐让幼儿首先接触。或幼儿自由游戏时,将歌曲旋律作为游戏的背景音乐,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

4. 改变前奏的部分配置,提升幼儿学习的兴趣。

前奏又称引子,是歌曲开始前的一段钢琴弹奏。可以预示歌曲的主题内容、音乐形象和风格特征,为歌唱者提示情绪、音高、速度、节拍等。歌曲前奏的不同处理时为幼儿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5. 巧妙运用间奏,简略老师大量的语言交代。

间奏:又称过门,由钢琴来演奏,是歌曲中乐段间或乐句间的连接部分,它是前面音乐情绪的发展和后面音乐情绪的准备,对歌曲前后期连接、过度作用。

在传授歌曲的活动中,我们通常会多次安排幼儿练唱。为了维持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师们大多会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游戏情境,用游戏中的角色语言自然地知道幼儿学唱。但过多的运用语言创设情境,往往会不自觉地削弱活动中应有的音乐气氛。因此,在幼儿学唱过程中,我们可以及时加入间奏,减少幼儿的等待,让幼儿沉浸在游戏氛围中自然地吸取必要地指导,以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益。

综上所述,幼儿园歌唱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范唱教师与伴奏教师共同的配合与协调。作为范唱老师,在活动前,应悉心地备好教材,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好与幼儿交流情感的思想准备;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应随时加强与幼儿的沟通,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策略,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有效地学习。同时,作为伴奏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幼儿学习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活动开展之前,应向范唱教师具体地了解活动方案及预期目的。细致地处理歌曲的钢琴伴奏,做到熟练掌握;在活动组织过程中,还应充分地观察幼儿,倾听幼儿的歌曲,合理调整钢琴伴奏的速度、力度、音量,做好各项配合工作。

幼儿教师大都经过了幼儿教育方面的系统学习,但在音乐方面的学习却不如中、小学音乐教师工地扎实,因此,还应进一步加强音乐知识学习和伴奏技能的训练,努力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更好地为幼儿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李茹 《儿童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探索》湖南长沙文艺出版社

谢哲邦 《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教程》 上海音乐出版社

杨今豪 《 即兴伴奏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