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素养在课堂的落实
作者:曾冠宏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7年第12期
[摘 要]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认知起点、思维方式以及教材的知识结构等方面展开教学,为真正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服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核心素养;落实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5-0096-01
时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界最热的名词之一。如何才能把培养学生核心数学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仅靠浅层次的数学学习是无法完成的,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教学,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为理解而教
学生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有自己的认识起点,这是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时宝贵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起点,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展开教学,那么,结果可能会与教师的期望大相径庭。因此,只有从学生认知起点出发,为学生真正能理解而教,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如学生在学习“因数和倍数”时,因数和倍数混淆不清、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等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学习内容并不是真正地理解。如何改变这种学习现状呢?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为学生能真正理解搭建脚手架。在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一定认识后,我以举例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强化训练:1、2的因数有哪些?2的倍数呢?6的因数、6的倍数呢?……10的因数、10的倍数呢?……由此你得出了什么规律?我鼓励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加工与再创造,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在深化与拓展中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升了学习能力。 二、基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为发展而教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既是问题的发现者,又是问题的解决者。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思考与探索的机会,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路径,做到真正为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教。
如在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对负数有直观的认识,我主要从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入手,提出了以下问题:你们留心过天气预报吗?在天气预报中对于温度是怎样表示的呢?你观察过电梯上的升降符号吗?它们都具有哪些特点?在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看法的基础上,我又向学生讲述了我国古代就有用“相反的量”来表示一些数据的历史故事。这样教学,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对负数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教师不能满足于此,应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于是,我对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引申:你还知道哪些量是具有相反意义的吗,请说说。学生兴趣大增,思维空前活跃,他们就海拔高度、潮起潮落、上车下车等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的思维得以真正走向了深处。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应为其思维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发现,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坚实的力量。
三、基于教材的知识结构,为系统而教
数学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是有着一定联系的,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数学活动,从而把学生所学知识有机地串联在一起。这样教学,可以有效避免一些烦琐的课堂程序,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加工与再创造。
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为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我首先借助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然后,以谈话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了数据汇总在生活应用中的必要性;再让学生统计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鼓励学生尽快投入数据汇总工作。这样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我又让学生以统计好的本班学生的身高、体重为依据,参考最新的国家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让学生通过对比得出自己的身高体重是否符合标准,具体差多少,最后再进行汇总……如此教学,简单、系统、高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与过程,进而使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得以落实。 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在课堂中深入细致地落实,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一定能得到极大的提升与发展。
(责编 黄巧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