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日本艺术设计的特点
在日本设计美学思想中,设计之道遵循自然之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设计创作源于对自然生命的感受;其二,设计创作不矫饰、不夸张做作、不违背自然事物的状态以及人的自然天性和情感。而禅宗的自然观,符合日本本土尊崇自然的思想,加上日本民族坚守俭朴的生活方式,与禅宗简朴的审美趣味相合,禅宗影响着日本人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尽管日本的禅来自于我国,但演变至今却发展出不同的风貌,“日本的审美更趋向于禅的空寂与枯淡”,因而具有禅的简朴、枯高、自然、幽玄、脱俗等性格特征,它不单是一种表现艺术,更是一种象征艺术和联想艺术。特别是在园林、建筑、室内设计、书道、茶道、花道等等中积累下来的审美格调和艺术品味,已成为日本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竭的灵感来源。从某种意义上说,禅宗是日本设计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后者的性格和文化也就是禅。正如日本佛教学者铃木大拙所说:“禅造就了日本的性格,禅也表现了日本的性格”。
禅宗使日本美学呈现出幽深、玄奥、清淡、静谧和伤感的特征,倡导在凝神静察中展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深眷恋,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工艺文化与设计风格在日本一直占有主导地位。这种自然观与美学态度对艺术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如乔治·萨肖姆在《日本文化史略》中所言:“禅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相当微妙而广泛的,它已成为文化的精髓。”
二 禅宗美学在园林设计上的体现
在禅宗美学的影响下,造园家与僧人融禅宗思想于园林创作中,将园林的审美体验与诗画的审美体验相融合,“画境”、“诗境”上升为“意境”。日本造园者不是复制自然,而是把自然作为一种原材料,从中获得灵感并利用想象来造园。日本最有特色的古典园林代表是枯山水庭园。
15世纪建于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最有名的园林精品。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尝试使用一些静止、不变的元素,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这实际上可称为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园林。
所谓枯山水,就是没有真的山和水,几块大小不一的石头点缀在一片白砂之中,白砂表面梳耙出圆形和长形的条纹,看上去耐人寻味。在慢慢观望、细细琢磨之中,逐渐达到心领神会。枯山水是以砂代水,以石代山,用来突出大自然和生命的主体。最简单的砂石通过人们的空间视觉感受,让人去联想、去顿悟,创造出独特的宗教审美效果,使这种“枯山水”变成了充满灵性的“抽象自然”。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具有震撼力的精神园林,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枯山水的写意方式极端简约与抽象,表面看起来,舍去水体的枯山水是了无的,但它表现的却是从自然之中截取的片段。将这种片段凝固下来,使其获得一种不变的“永恒”,充分表达了禅宗美学独有的审美意境,体现出一种至美。
三 禅宗美学在建筑室内设计上的体现
日本设计师善于在尽可能小的空间里,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去做尽可能多的事情,即体现了回归安宁的“家窄心宽”的住宅观,同时也是一种钟情于小巧、精致和优美的心理特征和精神构造。“不重形式重精神”是禅宗的审美理念,“轻视物质,强调精神”、注重物体的简素之美,也成了日本室内设计不追求材料华贵、只崇尚内在精神的表现。
禅意空间的精神内涵是“闲寂、幽雅、朴素”,它不仅是室内设计追求的一种高境界,也是室内设计师创造空灵、简朴意境的艺术原则。室内设计所呈现出的闲寂、幽静、自然
和简素的意象,让人生出目无杂色、耳无杂音、心无杂念之感。
1 在物体表现上——简单朴素
受禅宗思想影响,日本自古以来便认为大凡有鲜艳色彩的物体都是肮脏、不洁净的。所以他们形成了崇尚自然、朴实的风气,不论是神社的建筑,还是民宅的门窗栋梁,注重的是物体的简素之美,简朴到连油漆也不用刷,日本人称之为“素面造”。这种朴素之美,使和式建筑展现出一种禅宗的简素精神。
在日本的室内设计中,偏爱用亚光的材料,粗糙的质地和随意的形态,无不体现出自然的本色之美,洋溢出一派天真、淡泊、潇洒而又雄浑的景象,此正是禅宗精神中“纯净意象”的体现。
2 在造型设计上——非对称性
在日本室内设计中有将形体稍加挪动的习尚,使物体处于一种不对称的状态,这种非对称造型的组合,被视为日本艺术的独有特质。在日本的设计师看来,非对称造型比对称的造型更具灵活性和随意性。日本的室内设计中讲究顺其自然的结构形势,巧妙地利用空间,因而很少见到那种完全对称、规则的结构设计,这也反映出日本独特的空间理念以及日本设计的禅宗精神。
3 在材质选择上——天然、自然
在室内设计的构造上,日本用于建造室内环境的材料大多是货真价实的天然质材,如蒿草、原木、竹子、藤、石板、细石等温润材料,它们不仅能适度地调节气温与湿气,还可和谐
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透射出朴素、内敛的气息。此种意象刚好反映出禅宗的朴素美学和谦虚性格。
在室内设计中除了大量便用木材外,还多利用石材为建筑材料,并有意识地将石块粗糙的肌理外表裸露,为的是体现那原汁原味的材料质感,崇尚粗犷、有质感的材料和摈弃太光滑、工整的材料之风气,体现了材料的天然、素色、高雅之美,也反映出日本人自然朴素的审美理念。
4 在空间的意境上——幽玄、空灵
在禅宗的精神触发下,日本的室内设计往往将观念性的物体浓缩并缩小到最低的程度,呈现处一种“无相”和“空相”,以此达到禅宗冥想幽玄的精神之美,这也是日本室内设计独特的文化内涵之一。如此形成一种独特的“空、间、寂”日本美学特征,营造出室内“禅境”。
日本室内设计不是以美炫人,而是力求渗入自然深处,表示出纯洁和简朴,亦表现出一种平淡、含蓄、单纯和空灵之美,使观赏者从自然的艺术形态中体验一种空寂的景象,品味出一种幽玄之美,保持超脱的心灵境界,使室内真正成为灵魂的栖息之所。
四 禅宗美学在茶道及日用设计上的体现
日本民族自古就非常尊重手工艺人与手工技艺,重视与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实用品创造活动。日本人把技艺、技巧推崇到“道”的高度,表明他们对技艺、技巧本身的审美价值的重视。
1 茶道
日本的“茶道”既可以说是日本文化的典型,也可以说是东方文化的奇葩。
后世禅僧认为,谁如能无心地、默默地领受茶道中的一杯茶,那他的禅就参成了。换句话说就是参禅与品茗皆是闲寂淡泊之为,禅宗的遁世思想为“茶之汤”(茶道)的兴起提供了必要条件。
茶道大师千利休提出了最能体现茶道思想和审美意识的“和敬清寂”四个字,人们一直用这四个字来阐述“禅茶一味”的化境。茶道是禅宗自然观外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和”主张用淡泊无为的清净本心去体验、了悟“佛我一如”的“和境”;“敬”是“和”的孪生概念,茶道吸收了禅宗的“心佛平等观”并加以升华提炼而形成了“敬”的情感概念;“清”也是茶道与禅宗共有的意识。禅宗认为“本心清净”是“物我两忘”的先决条件,只有如此,才可达到“佛我一如”的最高境界;“寂”是“枯淡闲寂”之意,是茶道美的最高境界,亦是“禅茶一味”的灵魂所在。枯淡闲寂之情是禅宗对自然界的感受及领悟,表明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禅境。茶道是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日本文化精品,也可以说是禅宗日本化之后结出的清香典雅的艺术奇葩。
2 平常日用
对自然界的景物,日本人素以纤细娇小为美,强调在微小而具体的事物和操行中体现人性的尊严。在日本,无论在繁华都市或僻静小镇的商业橱窗里,你常常会发现空无一物,就只摆一件陶器,花瓶只插一束花,茶室里只挂一幅画,这便是“禅心”。“无即是有、多即是一、一即是多”,他们用物质上的“少”去寻求精神上的“多”,这也是禅宗美学中“把外在世界看成与内在活动相关照的一种扩展”的反映,在生活中也倾向于淡泊静心。
日本艺术的特点是保有自然事物的天生状态和色彩,表现人类天性的情感和欲望,这在日本的手工艺设计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日本的制陶工艺、编制工艺、食用餐具等都追求保持自然原料的原色,尤其以白色、绿色等自然原色为美。
日本家具设计风格清新脱俗。家具的涂饰多以透明的清漆为主,他们能在简单、质朴、静态的物体中,参悟出不简单、非质朴、具有活力与感染力的东西。
日本人还用朴素的材料和简约的家具造型来满足安恬、反省和对事物本来面目的感知,以及“随缘任运、超脱自如”的生活态度。
在对食物外观的设计上,日本料理的摆放也杜绝机械的对称、排列和平均布局,而是采取“三分空白”、“奇斜取势”等符合自然美的法则的营造,以体现出菜肴鲜活的情态,使日本料理具有一种内在的艺术情致,同时也反映出日本独特的空间心理以及设计上的禅宗精神。
五 结语
禅宗思想对日本设计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出于单纯和朴素要求的形式,已成为经久相传的程式,其符合美学和心理学规律的出发点一直是日本设计所遵循的,并形成了独有内向、沉静、幽玄、崇高的特性。其实,禅的实质就是通过自我来调心,来达到主体与客体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精神上的超脱与安宁。这种心境是通过淳朴的材料或简约的造型来满足参禅者的安恬与适宜,从对人与自然现象的反省中抒发“万法皆空,人生如梦”的感触,以及“随缘任运,超脱自在”的生活态度。如此体现出的设计中的禅韵,充分表达了创作者特殊的审美情趣与心灵感受。必须承认,禅宗美学对日本文化和日本设计的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虽然它移植于中国,但日本民族“复合变异”的本领,使禅宗在日本文化的浸润下,艺术设计呈现处了空灵、清淡、恬静、和谐的意境,日本设计师们也在这其中将禅宗的博大精深以及超越境界表
达得淋漓尽致,为人们营造出了一个令人神往的诗意境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